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湿地缓冲带
1)  wetland buffer zone
湿地缓冲带
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etland buffer zone had obvious .
湿地缓冲带是介于水-陆之间特殊的生态交错带,具有独特的水体净化功能。
2)  channel-wetland-riparian index (CWRI)
河道-湿地-缓冲带指标
3)  buffering zone
缓冲地带
4)  buffer zone
缓冲带
1.
Primarily discussion on structuring technology of buffer zone in eco-stream;
生态河流缓冲带构建技术初探
2.
A gradi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buffer zones of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of the constructed area in Guigang City,Guangxi,China;
基于缓冲带的贵港市城市景观格局梯度分析
3.
Discussion on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on of buffer zone from the vegetation point.;
河流缓冲带的功能与基本恢复原则
5)  Buffer strips
缓冲带
1.
Effects of pollutant loads and vegetation biomass of buffer strips on runoff purification;
污染负荷及植被生物量变化对缓冲带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
2.
Buffer strips could efficiently control the loss of soil and nutriment, while its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was essential in eco\|enivronment construction.
论述了缓冲带防治非点源污染的机理和效果 ,分析了影响缓冲带功能的各个因素。
6)  buffer [英]['bʌfə(r)]  [美]['bʌfɚ]
缓冲带
1.
Removal of Runoff Pollution by Different Grass-buffers
不同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2.
Through building five buffers from inner to outer parts around Beij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attern of built-up areas of Beijing, and explains the pattern from the natural, histor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本文以2005年北京中心区周围50km范围内的建设用地数字化图件为基础,由内而外,建立5个宽度为10km的缓冲带,分析了北京2005年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的变化,并从自然、历史和经济学的角度对此格局作出诠释。
补充资料:赤道缓冲带
      南半球或北半球的低空气流越过赤道时方向发生转变的过渡带,又称赤道低空气流转换带。它是赤道附近的大尺度天气系统之一,一般在离赤道10个纬度的范围内活动,以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的赤道缓冲带最为活跃。
  
  一般认为,赤道缓冲带内最主要的天气系统是赤道反气旋。它于夏季出现在南海和赤道附近的西太平洋上空,中心经常位于赤道附近,是北半球的一种低空天气系统,其强度以850百帕等压面为最强。上界可达500百帕等压面,往下常达地面。水平尺度为1000~3000公里,个别可达6000~7000公里,生命期一般约 5天,最长可达16天。赤道反气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好。
  
  赤道反气旋有不同的形成过程:①当南半球的气流加强时,越过赤道,转成西南风,然后受北半球气流或气压场影响又折回南半球,形成尺度较大的反气旋环流,此时,北半球常有热带辐合带的活动。②副热带高压南伸,和缓冲带连通,在赤道附近被切断形成反气旋。③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由于科里奥利参数随纬度增加,其轨迹发生折向(见大气波动),在摩擦力影响下于北纬5°附近形成尺度小于1000公里的反气旋环流。这种反气旋环流的强弱和越过赤道气流的强弱有关。大尺度的赤道反气旋对热带辐合带的维持起很大作用,因而对于台风的发生、发展,特别是移动路径都有明显的影响。有时,缓冲带及其反气旋可以一起北移达北纬20°以北,它经过的地区,都出现大范围的晴好天气。
  
  也有人认为,赤道气旋也是缓冲带中重要的天气系统。它于冬季出现于北半球的南海地区,其形成与中国大陆冷空气向南爆发、东北季风加强进入南海地区使缓冲带活动加强有关。赤道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在南海赤道附近形成之后,一般向西移动,造成大量降水,可使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洪水泛滥成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