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oundry industry
铸造业
1.
Thought of Developing Economical Foundry Industry at Home;
我国发展节约型铸造业的思考
2.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roblem and the specialization problem existing in present China foundry industry were analyzed.
分析了我国铸造行业存在的环保和专业化问题,指出了铸造业改革的方向是:第一,提高造型机械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第二,提高砂处理设备技术水平和配套能力;第三,增加开发新材料的力度;第四,加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3.
It was macroscopically analyzed that the necessity and pressing of self-innovation way for Chinese national foundry industry and pointed out the obstacles,harm and causation of affecting self-innovation way for Chinese national foundry industry.
宏观分析了我国铸造业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了影响自主创新的主要障碍、危害和形成原因,提出了有关铸造行业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一些宏观性建议。
2) foundry
[英]['faʊndri] [美]['faundrɪ]
铸造业
1.
Research on Cleaner Production in Foundry Industry of Tianjin;
天津铸造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研究
2.
Experiential Communion about Catching Dust Treatment of Foundry Cupola Exhaust Gas
铸造业冲天炉废气除尘治理的有关经验交流
3.
The faced chance and challenge by the foundry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after the entry of WTO are discussed.
讨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河北省铸造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河北省乃至全国铸造业的现状和与国外存在的差距。
3) casting industry
铸造业
1.
Combin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asting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and its preponderance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paper expounds th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the casting industry confronts.
结合山西铸造业的现状和资源优势条件 ,阐述了入世后山西铸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并从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角度 ,提出了山西铸造行业的发展战略。
4) foundry work
铸造作业
1.
Objective Research element composition of producing power in foundry work and quarry work.
调查研究某铸造作业和采石作业生产性粉尘成分的元素含量。
5) foundry industry
铸造行业
1.
Th e characteristics of foundry industry can be seen clearly by using the concept of the ISO9000Stan-dard to dissect and analyze it.
以9000标准的概念观点对其剖析,能清楚地认清铸造行业特点。
2.
China is now facing a transition chance, but it i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China foundry industry is severe comparatively.
我国铸造行业正面临实现从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的发展机遇,但造成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3.
This text analys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e challenges to which the China foundry industry is faced during transition of centuries,around the influence exerted by the market economy, knowledge economy,legitimate economy, deepened re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本文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法制经济、深化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的周边环境影响 ,分析了世纪之交我国铸造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6) foundry industry
铸造工业
1.
As the first GIFA in the 21th century,in the exhibition it was showed various newly developed innovative foundry technologies and the recent trend of the foundry industry.
作为21世纪的第一次GIFA展览会,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当今世界铸造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世界铸造工业的发展潮流与走向。
2.
The quantity of China s foundries and thei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was introduced;the casting quality problems,preferential policy for foundry industry,foundry equi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ere discussed.
叙述了我国铸造工业历年来各种铸件的产量情况、各类机械产品消耗铸件的数量和进出口概况及对它们的评论等;然后介绍了铸造厂点的数量和地理分布;对铸造业内的品质,优惠政策,铸造装备和环境保护进行了讨论。
补充资料: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及采冶业
商周时代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当时铸造的大批精美的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先民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它们的出土,不仅再现了古代中国青铜时代的风貌,而且展示了古代工匠在青铜冶铸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商周青铜冶炼和铸造工艺的研究,对揭示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研究冶金史的学者多偏重于对青铜铸造工艺的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30多年,随着铸造作坊、尤其是采矿和冶炼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研究手段的改进,模拟实验的进行,为深入探索这个课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并填补了冶金史研究中的一些空白。
采冶遗址的发现 商周青铜的成分主要是铜与锡,铜与铅或铜与铅、锡的合金,一般称为锡青铜、铅青铜或铅锡青铜。铜器所含的微量元素的测定表明,各地铸造铜器的原料多取自附近的含铜矿脉,如镇江附近商周墓葬和窖藏出土的铜块含有较大比重的铅和微量的锑,就与中原青铜器的铜料不含锑及含铅量低明显不同。湖北大冶铜绿山、湖南麻阳九曲湾、内蒙古林西大井等地都发现了采矿与冶炼遗址,大多为东周时期遗存,但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上限可到西周,下限则可延至汉代以后。这几个地点都发现了古人采掘时开拓的竖井、平巷、采矿工具、提升与排水用具及铜矿石。铜绿山古铜矿的采掘工作是在大理岩与火成岩之间的破碎带中进行的,采掘时开拓的成组井巷中架设了相当完整的木质框架支护,深距地表四、五十米。(见彩图)另两个地点则利用岩石的裂缝沿矿脉进行采掘,不用或很少使用木质支护。在跨度大的采空区内,则保留"工"字形矿柱为支护。麻阳九曲湾有一条巷道斜长140米,垂直深度约80米。有的是采用露天开采。在铜绿山和大井,矿井附近都有冶炼遗址,说明采掘的铜矿石就在采场附近冶炼。
铜绿山发现的10座炼铜竖炉都用土夯筑而成,可分炉基、炉缸和炉身3个部分。炉缸的截面多为长方形,设有金门。大井发现的12座炼铜炉有两种不同的形制:一种炼炉的截面呈椭圆形或马蹄形,直径0.8~1.2米,金门作拱形,朝西北方向,高0.2米,宽0.1米;另一种则被称为多孔串窑式(有许多圆孔和弯曲的孔道),直径1.5~2米。这些炼炉的周围都有木炭、孔雀石、碎矿用的石砧、石球、冶炼时排放的大量炉渣及陶质生活用具等。由炼铜原料可知,当时的冶炼工艺是氧化矿的还原熔炼。大井的冶炼遗址出土有马头形的陶质鼓风管,表明已能用人工鼓风掌握炉温。模拟实验证明,用春秋时期的这种竖炉炼铜,可以连续加料、连续排渣和间断放铜,具有较高的熔炼能力。铜绿山遗址的炉渣多冷凝成薄片状,酸度适宜,含铜量仅为0.7%,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冶铜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铸铜作坊 商周时代的都邑遗址几乎都发现了铸铜作坊遗址。其面积有数万平方米的,也有10余万平方米的。作坊址内出土了为数可观的陶范、坩埚块、木炭、小件青铜器和铜锭、铜渣以及与铸铜生产有关的其他遗存。这些作坊址的发现说明商周王室及诸侯所用的青铜器大多是就地生产的。
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商代早期铸铜作坊内,熔铜的坩埚系用草拌泥制成。陶范与铜器一致,均为素面。出土铜爵据电子探针测定,含铜92%、锡7%,铜锡比例与郑州二里冈期青铜器的配比十分接近。郑州商代遗址发现的两处铸铜作坊,分别在城南的南关外和城北的紫荆山北地。熔铜工具除有草拌泥制作的坩埚外,还用外敷草泥的陶质大口缸或大口尊。不过从大型铜鼎的发现看,也有使用熔铜炉的可能。不少陶范上都刻有花纹。这两个作坊除生产青铜礼器外,南关外铸铜作坊中还出土不少青铜??,紫荆山北的作坊则出土不少刀、镞,因而被认为是铸铜手工业中出现分工迹象的反映。
安阳殷墟的苗圃北地、西周时代的洛阳庞家沟铸铜遗址和新郑郑韩故城、侯马牛村古城南郊的东周铸铜作坊,都是古代规模较大的铸造场所。这几个地点都发现了体积较大的熔铜炉、大批陶范及与铸铜有关的工具和用具。苗圃北地铸铜遗址出土的熔铜炉若按残壁的弧度推算,直径约在60~70厘米。另有一种土坑式的熔炉,直径1米,深0.5~1米。洛阳庞家沟发现的熔铜工具有3种,其中大型熔铜炉的内径160厘米,壁厚30~35厘米,并设有鼓风口。洛阳、新郑、侯马等地作坊中都发现陶质的鼓风管,说明熔铜炉具备较好的熔化能力。用这样大型的熔炉熔铜,与当时铸造大型青铜器的情况是适应的。
苗圃铸铜遗址和侯马铸铜遗址都发现了与铸铜有关的居址、窖穴、水井、祭坑、烘范窑和道路、工作台面等遗迹。各个作坊址出土的陶范数以万计,其中一部分陶范可以拼对成套。从陶范的型腔可知,有铸礼器的,也有铸乐器、工具、兵器、车马器或其他装饰品的。侯马铸铜作坊中还铸造中国最早的青铜铸币空首布以及铜带钩等物品。
铸造青铜器的模具有陶范、石范和金属范 3类。陶范的原料主要是粘土和砂子,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由于陶土的耐火度高,易于透气,来源又极方便,所以各地作坊都普遍运用,成为中国青铜时代铸造工艺的一大特点。造形简单的工具、兵器等用单范或双合范铸造,一范可使用多次。青铜容器则用复合范铸造,一套模具只能铸造一件器物。石范在夏县东下冯遗址、清江吴城遗址等地都有发现,数量不多,都是铸造刀、镞等小件器物的模具。金属模具有铜范和铁范两种。山东临淄发现的铜范是铸造青铜铸币"齐法化"的模具。河北兴隆发现的铁范则是铸造铁工具的铸范。
青铜铸造工艺的杰出成就 铸造一件青铜器需要经过塑模、翻范、烘烤、浇注等一整套工序。即将准备铸造的器形先塑出泥模,在泥模上翻出外范,在泥模或外范上雕刻所需的花纹,然后在泥模上削出范芯或另外制作范芯,范芯与外范之间的距离,即为浇注后铜器器壁的厚度。为防止陶土干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缩裂和变形,陶土中粘土和砂的成分配比要合理。外范和范芯阴干、晾晒后,组合放入烘范窑中烘烤,使之脱水和定型。经常是出窑后趁热进行浇
青铜乐器的铸造集中地反映了商周时期铸造工艺所达到的成就。据研究,无论商钟还是周钟,都有良好的音响效果。对曾侯乙编钟进行的检测知道,钟体的合金成分中锡占12.5~14.6%,铅一般为1~3%。这个配比与《考工记》所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大体相近。实验表明,钟体含锡量低于13%时,发出的声音单调、尖锐;含锡量太高则钟体易碎。同时,适当的含铅量有利于钟音的衰减和音色的改变,含铅量过低则衰减缓慢,含铅过量则音色恶化。古代工匠在实践中摸索出配料的合理比例,并掌握了热处理等工艺来控制和改善钟的音响,铸造了这一套总音域达5个八度,能奏出完整的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的编钟。
东周时期已出现叠铸技术。据研究,临淄发现的铸造"齐法化"的长方形铜质模具是翻制泥范用的。将若干烘烤过的陶范叠装起来,浇注时铜汁通过中间的直浇道,流向每一层半月形的内浇道而到达齐刀的范腔之中,一次可浇铸十几个或更多的铸件。
春秋时期还出现了失蜡法铸造工艺。这种工艺是将易熔化的黄蜡制成蜡模,用细泥浆多次浇淋,并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做成铸型。烘烧后黄蜡熔化流出,形成型腔,用以浇铸铜汁。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铜禁和鼎表面的兽头及足、耳等附件,战国早期曾侯乙墓所出的尊盘等都是用失蜡法铸成的。此外,研究者对下寺楚墓所出55号铜鼎的鼎足和曾侯乙墓冰鑑的龙头等部位的焊料进行研究,认为是有金属锡焊接的。
商周青铜器的表面除了有装饰纹样外,还出现了镶嵌玉或绿松石的"铜镶玉"技术。在商代,这种技术主要用在兵器和小件装饰品上。到了东周时代,这种镶嵌术进一步运用在大型铜容器上,并往往与新出现的金银错、嵌红铜、鎏金等新技术用于同一件器物上。不同色彩互相对比,使青
对吴越铜剑进行的研究发现,铸剑时在剑的不同部位使用了不同成分的铜合金。如中脊用低锡或含铅较多的合金,以提高其韧性;两锷则用含锡量19%左右的铜合金。使用不同成分铜合金的直接效果是既保证了两锷的锋利,又增强了格斗时剑体中脊的抗震性能,刚柔相济,不易折断。
在著名的越王勾践剑上有装饰性很强的几何形花纹。对这种花纹的形成存在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硫化物腐蚀出来的,有人则认为是使用不同的铜合金嵌出的:基体用的是锡青铜,花纹则是锡、铜及铁的合金。由于合金成分和含量不同,所以呈色也不一样,磨砺时因硬度不同而微有凹陷,显示隐花图案(见彩图)。虽然看法不同,但研究者一致认为,当时的铸剑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参考书目
北京钢铁学院《中国古代冶金史》编写组:《中国古 代冶金》,文物出版社,1978。
夏鼐、殷玮璋:湖北铜绿山古铜矿,《考古学报》1982年1期。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研究冶金史的学者多偏重于对青铜铸造工艺的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30多年,随着铸造作坊、尤其是采矿和冶炼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研究手段的改进,模拟实验的进行,为深入探索这个课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并填补了冶金史研究中的一些空白。
采冶遗址的发现 商周青铜的成分主要是铜与锡,铜与铅或铜与铅、锡的合金,一般称为锡青铜、铅青铜或铅锡青铜。铜器所含的微量元素的测定表明,各地铸造铜器的原料多取自附近的含铜矿脉,如镇江附近商周墓葬和窖藏出土的铜块含有较大比重的铅和微量的锑,就与中原青铜器的铜料不含锑及含铅量低明显不同。湖北大冶铜绿山、湖南麻阳九曲湾、内蒙古林西大井等地都发现了采矿与冶炼遗址,大多为东周时期遗存,但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上限可到西周,下限则可延至汉代以后。这几个地点都发现了古人采掘时开拓的竖井、平巷、采矿工具、提升与排水用具及铜矿石。铜绿山古铜矿的采掘工作是在大理岩与火成岩之间的破碎带中进行的,采掘时开拓的成组井巷中架设了相当完整的木质框架支护,深距地表四、五十米。(见彩图)另两个地点则利用岩石的裂缝沿矿脉进行采掘,不用或很少使用木质支护。在跨度大的采空区内,则保留"工"字形矿柱为支护。麻阳九曲湾有一条巷道斜长140米,垂直深度约80米。有的是采用露天开采。在铜绿山和大井,矿井附近都有冶炼遗址,说明采掘的铜矿石就在采场附近冶炼。
铜绿山发现的10座炼铜竖炉都用土夯筑而成,可分炉基、炉缸和炉身3个部分。炉缸的截面多为长方形,设有金门。大井发现的12座炼铜炉有两种不同的形制:一种炼炉的截面呈椭圆形或马蹄形,直径0.8~1.2米,金门作拱形,朝西北方向,高0.2米,宽0.1米;另一种则被称为多孔串窑式(有许多圆孔和弯曲的孔道),直径1.5~2米。这些炼炉的周围都有木炭、孔雀石、碎矿用的石砧、石球、冶炼时排放的大量炉渣及陶质生活用具等。由炼铜原料可知,当时的冶炼工艺是氧化矿的还原熔炼。大井的冶炼遗址出土有马头形的陶质鼓风管,表明已能用人工鼓风掌握炉温。模拟实验证明,用春秋时期的这种竖炉炼铜,可以连续加料、连续排渣和间断放铜,具有较高的熔炼能力。铜绿山遗址的炉渣多冷凝成薄片状,酸度适宜,含铜量仅为0.7%,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冶铜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铸铜作坊 商周时代的都邑遗址几乎都发现了铸铜作坊遗址。其面积有数万平方米的,也有10余万平方米的。作坊址内出土了为数可观的陶范、坩埚块、木炭、小件青铜器和铜锭、铜渣以及与铸铜生产有关的其他遗存。这些作坊址的发现说明商周王室及诸侯所用的青铜器大多是就地生产的。
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商代早期铸铜作坊内,熔铜的坩埚系用草拌泥制成。陶范与铜器一致,均为素面。出土铜爵据电子探针测定,含铜92%、锡7%,铜锡比例与郑州二里冈期青铜器的配比十分接近。郑州商代遗址发现的两处铸铜作坊,分别在城南的南关外和城北的紫荆山北地。熔铜工具除有草拌泥制作的坩埚外,还用外敷草泥的陶质大口缸或大口尊。不过从大型铜鼎的发现看,也有使用熔铜炉的可能。不少陶范上都刻有花纹。这两个作坊除生产青铜礼器外,南关外铸铜作坊中还出土不少青铜??,紫荆山北的作坊则出土不少刀、镞,因而被认为是铸铜手工业中出现分工迹象的反映。
安阳殷墟的苗圃北地、西周时代的洛阳庞家沟铸铜遗址和新郑郑韩故城、侯马牛村古城南郊的东周铸铜作坊,都是古代规模较大的铸造场所。这几个地点都发现了体积较大的熔铜炉、大批陶范及与铸铜有关的工具和用具。苗圃北地铸铜遗址出土的熔铜炉若按残壁的弧度推算,直径约在60~70厘米。另有一种土坑式的熔炉,直径1米,深0.5~1米。洛阳庞家沟发现的熔铜工具有3种,其中大型熔铜炉的内径160厘米,壁厚30~35厘米,并设有鼓风口。洛阳、新郑、侯马等地作坊中都发现陶质的鼓风管,说明熔铜炉具备较好的熔化能力。用这样大型的熔炉熔铜,与当时铸造大型青铜器的情况是适应的。
苗圃铸铜遗址和侯马铸铜遗址都发现了与铸铜有关的居址、窖穴、水井、祭坑、烘范窑和道路、工作台面等遗迹。各个作坊址出土的陶范数以万计,其中一部分陶范可以拼对成套。从陶范的型腔可知,有铸礼器的,也有铸乐器、工具、兵器、车马器或其他装饰品的。侯马铸铜作坊中还铸造中国最早的青铜铸币空首布以及铜带钩等物品。
铸造青铜器的模具有陶范、石范和金属范 3类。陶范的原料主要是粘土和砂子,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由于陶土的耐火度高,易于透气,来源又极方便,所以各地作坊都普遍运用,成为中国青铜时代铸造工艺的一大特点。造形简单的工具、兵器等用单范或双合范铸造,一范可使用多次。青铜容器则用复合范铸造,一套模具只能铸造一件器物。石范在夏县东下冯遗址、清江吴城遗址等地都有发现,数量不多,都是铸造刀、镞等小件器物的模具。金属模具有铜范和铁范两种。山东临淄发现的铜范是铸造青铜铸币"齐法化"的模具。河北兴隆发现的铁范则是铸造铁工具的铸范。
青铜铸造工艺的杰出成就 铸造一件青铜器需要经过塑模、翻范、烘烤、浇注等一整套工序。即将准备铸造的器形先塑出泥模,在泥模上翻出外范,在泥模或外范上雕刻所需的花纹,然后在泥模上削出范芯或另外制作范芯,范芯与外范之间的距离,即为浇注后铜器器壁的厚度。为防止陶土干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缩裂和变形,陶土中粘土和砂的成分配比要合理。外范和范芯阴干、晾晒后,组合放入烘范窑中烘烤,使之脱水和定型。经常是出窑后趁热进行浇
青铜乐器的铸造集中地反映了商周时期铸造工艺所达到的成就。据研究,无论商钟还是周钟,都有良好的音响效果。对曾侯乙编钟进行的检测知道,钟体的合金成分中锡占12.5~14.6%,铅一般为1~3%。这个配比与《考工记》所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大体相近。实验表明,钟体含锡量低于13%时,发出的声音单调、尖锐;含锡量太高则钟体易碎。同时,适当的含铅量有利于钟音的衰减和音色的改变,含铅量过低则衰减缓慢,含铅过量则音色恶化。古代工匠在实践中摸索出配料的合理比例,并掌握了热处理等工艺来控制和改善钟的音响,铸造了这一套总音域达5个八度,能奏出完整的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的编钟。
东周时期已出现叠铸技术。据研究,临淄发现的铸造"齐法化"的长方形铜质模具是翻制泥范用的。将若干烘烤过的陶范叠装起来,浇注时铜汁通过中间的直浇道,流向每一层半月形的内浇道而到达齐刀的范腔之中,一次可浇铸十几个或更多的铸件。
春秋时期还出现了失蜡法铸造工艺。这种工艺是将易熔化的黄蜡制成蜡模,用细泥浆多次浇淋,并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做成铸型。烘烧后黄蜡熔化流出,形成型腔,用以浇铸铜汁。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铜禁和鼎表面的兽头及足、耳等附件,战国早期曾侯乙墓所出的尊盘等都是用失蜡法铸成的。此外,研究者对下寺楚墓所出55号铜鼎的鼎足和曾侯乙墓冰鑑的龙头等部位的焊料进行研究,认为是有金属锡焊接的。
商周青铜器的表面除了有装饰纹样外,还出现了镶嵌玉或绿松石的"铜镶玉"技术。在商代,这种技术主要用在兵器和小件装饰品上。到了东周时代,这种镶嵌术进一步运用在大型铜容器上,并往往与新出现的金银错、嵌红铜、鎏金等新技术用于同一件器物上。不同色彩互相对比,使青
对吴越铜剑进行的研究发现,铸剑时在剑的不同部位使用了不同成分的铜合金。如中脊用低锡或含铅较多的合金,以提高其韧性;两锷则用含锡量19%左右的铜合金。使用不同成分铜合金的直接效果是既保证了两锷的锋利,又增强了格斗时剑体中脊的抗震性能,刚柔相济,不易折断。
在著名的越王勾践剑上有装饰性很强的几何形花纹。对这种花纹的形成存在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硫化物腐蚀出来的,有人则认为是使用不同的铜合金嵌出的:基体用的是锡青铜,花纹则是锡、铜及铁的合金。由于合金成分和含量不同,所以呈色也不一样,磨砺时因硬度不同而微有凹陷,显示隐花图案(见彩图)。虽然看法不同,但研究者一致认为,当时的铸剑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参考书目
北京钢铁学院《中国古代冶金史》编写组:《中国古 代冶金》,文物出版社,1978。
夏鼐、殷玮璋:湖北铜绿山古铜矿,《考古学报》1982年1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