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交替共聚
1.
Study on the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vinyl acetate-Maleic anhydride using benzoyl peroxide as initiation;
马来酸酐与乙酸乙烯酯交替共聚合反应的研究
2.
The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with styrene oxide catalyzed by Fe(acac) 3-Al-(i-Bu) 3 was studied.
应用Fe(acac)3 Al (i Bu)3 催化苯基环氧乙烷(SO)与马来酸酐(MA)交替共聚,共聚反应的适宜条件是: [MA] =2。
3.
The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phthalic anhydride (PA) with cyclohexene oxide (CHO) catalyzed by Fe(acac) 3 Al( i Bu) 3 α,α′ dipy (acacacetylacetone, dipydipyridine) was studied.
用Fe(acac) 3 Al(i Bu) 3 α ,α′ dipy(acac 乙酰丙酮 ,dipy 联吡啶 )催化邻苯二甲酸酐与环氧环己烷开环交替共聚反应 ,研究了Fe/Al,Fe/α,α′ dipy摩尔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2)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交替共聚合
3) alternating copolymer
交替共聚物
1.
An alternating copolymer(TEO-DSB)containing distyrylbenzene(DSB)and tri (ethylene oxide)(TEO)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这种交替共聚物可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制
2.
The homopolymer and 1∶1 alternating copolymer of the monomer with sulfur dioxide were followed by 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respectively.
该单体的均聚物和与二氧化硫的交替共聚物已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被分别制备。
3.
An alternating copolymer (TEO-DSB) containing distyrylbenzene (DSB) and tri (ethylene oxide) (TEO)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这种交替共聚物可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制
4) alternate copolymer
交替共聚物
1.
Polarized green electroluminescence has been achieved at the peak wavelength of 550 nm from alternate copolymer poly (9,9-dioctylfluorene-alt-benzothiadiazole) (PFBT),which was synthesized by polycondensation.
通过缩聚法合成了绿光9,9-二辛基聚芴-苯并噻二唑交替共聚物(PFBT)。
5)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交替共聚反应
1.
Network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A_f-B_g type nonlinear free radical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非线性A_f-B_g型自由基交替共聚反应的凝胶网络结构参数
2.
Curing theory of A_f -B_g type nonlinear free radical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非线性A_f-B_g型自由基交替共聚反应的固化理论
3.
By means of the polymer statistical theory, the sol-gel partition and the gelation condition of A f-B g type nonlinear free radical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reaction are given.
利用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 ,得到了非线性Af-Bg 型自由基交替共聚反应的溶胶分数 ,溶胶 -凝胶分配方程和反应体系的凝胶化条件 ,这些结果是进一步研究与凝胶网络性能相关的网络结构参数的基础 。
6) Alternative copolymerization
交替共聚合反应
补充资料:交替共聚
两种单体M1和M2以等分子进入共聚物, 并沿着高分子链呈交替排列的共聚合。这类共聚的特征是竞聚率r1=r2=0,这样,共聚合方程就可简化为。因此不管原料单体的组成如何,在共聚物组成中M1单体所占的分子分数F1总是等于0.5,共聚物中两种单体单元严格地呈交替排列。交替共聚的实例见表1。
在进行交替共聚的单体中,有的均聚倾向很小或根本不均聚。例如具有吸电子基团的马来酸酐(顺丁烯二酸酐)就不均聚;但它能与具有给电子基团的单体(如苯乙烯或乙烯基醚等)进行交替共聚。又如马来酸酐与具有给电子取代基的1,2-二苯乙烯都不能明显地均聚;但它们却能交替共聚。所以交替效应实质上反映了单体之间的极性效应。例如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是由于有给电子取代基的苯乙烯与有吸电子取代基的马来酸酐之间发生电荷转移而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的结果:
取代基吸电子能力不够强的单体(如丙烯腈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之间只能进行无规共聚;但是如果加入氯化锌,则它能与丙烯腈或甲基丙烯酸甲酯络合,使这两种单体的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增强,它们都可以与苯乙烯形成 1:1的电荷转移络合物,并得到交替共聚物。
还有不少共聚体系的r1和r2都远小于1,r1r2之积也就很小,这些共聚体系也有较明显的交替共聚倾向。
表2中的单体是根据它们的极性因子 e值(见竞聚率)由小到大排列的,从表中的r1r2之积的值来看,一般是极性差别越大的单体,它们交替共聚的倾向也越大,但有时空间因素在决定交替共聚的倾向时也起作用。
在离子型共聚中,由于两种单体的极性差别不大,因此很少出现交替共聚倾向很大的情况。近年来发现某些亲电和亲核的环状单体能生成带有正、负电荷的两性离子,它们无需引发就可以进行交替共聚,例如唑啉和β-丙内酯在室温下不用引发剂就可以进行交替共聚:
但是这类交替共聚反应大多数不能生成分子量很大的聚合物,这可能是由于正、负电荷的距离越来越远的缘故。
通过单体与催化剂的交替络合也可导致交替共聚,例如在VO(acac)2-Al(C2H5)2/TiCl4(acac代表乙酰丙酮基)的催化下,烯烃和双烯烃单体依次交替地与催化剂中的二价钒络合。当末端是烯烃单体(如丙烯)时,二价钒可以与双烯烃单体(如1,3-丁二烯)形成双齿形络合物(a);当末端是双烯烃时,形成的π-烯丙基末端与二价钒络合,使二价钒无法再与双烯烃单体络合成双齿形络合物,但可以与单烯烃络合形成单齿形络合物(b),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丙烯和丁二烯可以聚合形成交替共聚物。
交替共聚能够合成共聚物组成和单体单元序列分布都非常均匀的产物,这种有规则的交替序列往往给共聚物带来一些特殊的性能,这也是人们为什么重视这类聚合反应的原因。另外,这类共聚反应只能合成两种单体为等摩尔比的共聚物,但其组成不能任意选择,这是这类共聚体系固有的弱点。
参考书目
G.Odian,Principle of Polymerization,2nd ed.,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81.
在进行交替共聚的单体中,有的均聚倾向很小或根本不均聚。例如具有吸电子基团的马来酸酐(顺丁烯二酸酐)就不均聚;但它能与具有给电子基团的单体(如苯乙烯或乙烯基醚等)进行交替共聚。又如马来酸酐与具有给电子取代基的1,2-二苯乙烯都不能明显地均聚;但它们却能交替共聚。所以交替效应实质上反映了单体之间的极性效应。例如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是由于有给电子取代基的苯乙烯与有吸电子取代基的马来酸酐之间发生电荷转移而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的结果:
取代基吸电子能力不够强的单体(如丙烯腈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之间只能进行无规共聚;但是如果加入氯化锌,则它能与丙烯腈或甲基丙烯酸甲酯络合,使这两种单体的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增强,它们都可以与苯乙烯形成 1:1的电荷转移络合物,并得到交替共聚物。
还有不少共聚体系的r1和r2都远小于1,r1r2之积也就很小,这些共聚体系也有较明显的交替共聚倾向。
表2中的单体是根据它们的极性因子 e值(见竞聚率)由小到大排列的,从表中的r1r2之积的值来看,一般是极性差别越大的单体,它们交替共聚的倾向也越大,但有时空间因素在决定交替共聚的倾向时也起作用。
在离子型共聚中,由于两种单体的极性差别不大,因此很少出现交替共聚倾向很大的情况。近年来发现某些亲电和亲核的环状单体能生成带有正、负电荷的两性离子,它们无需引发就可以进行交替共聚,例如唑啉和β-丙内酯在室温下不用引发剂就可以进行交替共聚:
但是这类交替共聚反应大多数不能生成分子量很大的聚合物,这可能是由于正、负电荷的距离越来越远的缘故。
通过单体与催化剂的交替络合也可导致交替共聚,例如在VO(acac)2-Al(C2H5)2/TiCl4(acac代表乙酰丙酮基)的催化下,烯烃和双烯烃单体依次交替地与催化剂中的二价钒络合。当末端是烯烃单体(如丙烯)时,二价钒可以与双烯烃单体(如1,3-丁二烯)形成双齿形络合物(a);当末端是双烯烃时,形成的π-烯丙基末端与二价钒络合,使二价钒无法再与双烯烃单体络合成双齿形络合物,但可以与单烯烃络合形成单齿形络合物(b),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丙烯和丁二烯可以聚合形成交替共聚物。
交替共聚能够合成共聚物组成和单体单元序列分布都非常均匀的产物,这种有规则的交替序列往往给共聚物带来一些特殊的性能,这也是人们为什么重视这类聚合反应的原因。另外,这类共聚反应只能合成两种单体为等摩尔比的共聚物,但其组成不能任意选择,这是这类共聚体系固有的弱点。
参考书目
G.Odian,Principle of Polymerization,2nd ed.,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8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