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1)  n-butyl methacrylate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1.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ethylhydrosiloxane)with n-butyl methacrylate;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含氢硅油的合成与表征
2.
The n-butyl methacrylate-PEG comb polymer was synthesized by n-butyl methacrylate(BMA)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methyl ether methacrylate(POEM) with AIBN as initiator and tetrahydrofuran as solvent.
以偶氮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溶剂,采用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与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OEM)共聚制备了支链上含聚乙二醇(PEG)的梳形共聚物。
2)  butyl methacrylate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1.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butyl methacrylate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微波辐射下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2.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butyl methacrylate copolymer fiber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3.
The dual copolymer resin made up of butyl methacrylate,hydroethyl methacrylat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method of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and the fibrous copolymer resin was prepared by means of gelation-spinning.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二元共聚树脂,采用冻胶纺丝技术制备了纤维状共聚物树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含量对树脂饱和吸油率、吸油速率以及充分溶胀后树脂剩余率的影响,分别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对树脂的化学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利用软件 materials studio 对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共聚过程中的物理缠结能力进行了模拟预测。
3)  poly(n-butyl methacrylate)
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4)  n-butyl α-methacrylate
2-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5)  Methyl methacrylate, butyl methacrylate, hydroxypropyl methacrylatepolymer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丙基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
6)  butyl methacrylate
甲基丙烯酸丁酯
1.
Thermal degradation kinetics of chloroprene rubber grafting butyl methacrylate;
氯丁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丁酯的热降解动力学
2.
Heteropolyacids catalysis in synthesizing butyl methacrylate;
杂多酸催化合成甲基丙烯酸丁酯
3.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butyl methacrylate/styrene copolymer fiber
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物纤维的制备和性能
补充资料: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国标编号 33601
CAS号 97-88-1
分子式 C8H14O2;CH2=C(CH3)COO(CH2)3CH3
分子量 142.22
     无色、具有甜昧和酯气味的液体,商品一般加有阻聚剂;蒸汽压 0.65kPa/20℃ 闪点:41.1℃;熔点 <-50℃ 沸点:160℃;不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溶于多数有机溶剂;相对密度(水=1)0.90(20℃);相对密度(空气=1)4.91;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制造塑料、光学玻璃的粘结剂,纺织、皮革及造纸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微毒类。
急性毒性:LD501490mg/kg(小鼠腑腔内);11300mg/kg(兔经皮);LC5014305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5%LD50,4~6个月(喂饲),中度蓄积。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空气中微量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的鉴定(气相色谱法)[刊俄]/Ozhandzhapanyan A.N.;Puzyan E.A.//ГИГ.caHИT.-1988,(11).-43~45 《分析化学文摘 》1992-1993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mg/m3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02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特别注意眼和呼吸道的防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