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ocal college
地方院校
1.
On the teach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urse in local colleges;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初探
2.
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 in the phase of 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地方院校发展思考
3.
Coopration Between Local College Library and Public Library;
地方院校图书馆与本地公共图书馆的合作
2) local colleges
地方院校
1.
An analysis on problems of local colleges after enrolment expansion;
扩招后地方院校面临的问题分析
2.
Discussing on mathematics speciality of local colleges which reply elementary educational reform;
地方院校数学专业应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对策探讨
3.
Discussion on Features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Local Colleges;
地方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探讨
3) local university
地方院校
1.
A Study on Curriculum Provision of Foreign Chinese Major in Local University;
地方院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探微
2.
Research 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local university;
地方院校教学与科研工作互动的实践研究
3.
Views on promoting self-cultivate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university in the line of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地方院校内涵发展
4) local universities
地方院校
1.
A probe into the character of appliedtalents training on city planning by local universities;
地方院校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探讨
2.
Introduc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to Support Decision-Making Personnel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Mathematical Model
地方院校人才引进辅助决策数学模型的建立
3.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graduate design,result from the increase of the student numbers in the major of urban planning,we try to talk about the reform of the graduate design in local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eachers contingent,the system of subjects,the mode of management,etc.
针对当前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扩招,毕业设计存在的困难,从师资队伍、课题体系、管理模式等方面探讨地方院校城市规划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5)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地方院校
1.
Strengthen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加强地方院校园林专业办学特色探讨
2.
On academic year & credit management model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学年学分制下地方院校教学管理的实践与启示
3.
Thoughts on runni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对地方院校特色办学的思考
6) local institutions
地方院校
1.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in local institutions based on guidance of student capacity
地方院校学生能力导向的国贸实验体系建设
2.
Under the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the new employment policy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the direction of obtainning employment to normal students in local institutions has great uncertainty.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与中小学教育行业新的就业政策下,地方院校师范生的就业方向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补充资料:院校训练
军队院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各级各类军官和专业技术人员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培训军官的主要途径。
简史 中国军队院校训练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庆历三年(1043)设立了武学,数月即废。熙宁五年(1072)恢复武学,习诸家兵法、历代用兵成败及忠义史实。元丰年间(1078~1085)颁布以《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为内容的《武经七书》,作为武学必读之书。明朝设京卫武学和各卫武学,训练年轻武官及继承武官禄位的子弟,主要学习兵法,操练刀、枪、剑、戟等十八般武艺(见十八般兵器)。清朝末期(19世纪下半叶),开始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新式武器,先后创办船政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讲武堂等新式军事学校。同治六年(1867)创办的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学制五年,读《圣谕广训》、《孝经》,设有算法、画法、驾驶和英语、法语等课程。光绪十一年(1885)创办的北洋武备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学校,聘用德国教官,主要学习"西洋行军新法"和军事操典。光绪三十二年又创办保定军官学堂,授以各种高等兵学,培训高级军官。中华民国二年(1913)创办的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近代第一所航空学校,聘用法国教官,主要学习飞行技术。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黄埔军校,设有步兵、炮兵、工兵、辎重、骑兵、交通、无线电等科。学习战术、兵器、筑城、地形、交通通信"五大教程"和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令等。实行军事和政治训练并重、教学内容少而精的方针,为国民革命军培养了大批骨干。国民党军队在20世纪30年代后,陆续开办了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大学和海军、空军等专门学校,主要仿照德、英、美等国军校的训练方式培养军官和技术人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训练 历来受到重视,把它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方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建立了工农红军学校、红军大学和少数专业学校。红军大学培训营以上干部,贯彻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教学内容少而精的方针,主要学习党的建设、社会发展史、政治工作、步兵战斗条令、野战条令等。注重总结作战经验和军事演习。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大学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在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11所"抗大"分校和炮兵、通信、供给、卫生等专业学校。"抗大"学员从部队抽调,并招收知识青年。主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历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运工作、毛泽东军事著作和游击战战术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战斗、边生产。解放战争时期,创办了军政大学和后勤、炮兵、航空、工兵、海军等学校。各学校根据战争需要,贯彻急用先学的原则,设有政治教育和战术、技术等课程。各军事学校根据毛泽东为"抗大"确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以及"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校训,不断加强学校建设和训练,为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的需要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高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海军学院、空军学院等一大批指挥、政治、后勤、专业技术和医务院校,形成了完整的院校体系,实施系统正规的训练。1985年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进一步完善了指挥院校的培训体制。
院校训练方针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依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院校教育与部队建设相结合。根据现代战争和部队建设的需要,不断改革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加强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适应性,使院校在正规化建设和作风、纪律的培养等方面成为部队的表率。
院校训练体制 指挥、政治、后勤院校为三级制,分别培训初级、中级、高级军官。专业技术和医务院校分中等和高等两类,分别培训中级和高级技术、医务军官和专业技术人才。院校实行以培训为主,培训与轮训相结合的训练制度。学制:初级指挥院校为2~4年,中级和高级指挥院校为1~2年,中等技术、医务院校为2~3年,高等技术、医务院校专科2~3年,本科4年以上。
院校训练内容 初级院校着眼于打好基础;中、高级院校主要是在初级院校培训的基础上深造提高。指挥院校主要学习军事理论、战役、战术、组织指挥和必要的技术;政治院校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党史、军队政治工作等;后勤院校主要学习后勤指挥、专业勤务和专业技术;技术和医务院校主要学习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此外,指挥、后勤、技术和医务院校还学习政治,政治院校还学习军事,各类院校还学习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
教员队伍建设 教员是院校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主要力量,各院校都很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员队伍,选调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部队工作经验、有一定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各级各类优秀军官担任。并采取各种措施对教员进行培养深造,不断提高教员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院校训练保障 院校都重视组织良好的训练保障,建设完善的教学设施,建有图书馆、资料室、专修室、实验室和各种训练场地。有的还设有实习工厂、教学医院,大力开展模拟训练和电化教学,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在院校比较集中的地区还建立教学协作中心,进行地区性和专业性教学协作。
世界许多国家十分重视院校训练,把它作为培训军官的主要手段。美军、英军和苏军培训军官大体可分为新军官培训和现职军官进修深造两个阶段。其院校体制,培训现职军官的院校有三级,分别培训初级、中级、高级军官。
除院校培养外,还普遍采用函授等多种教育形式,加速对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层军官,重视大学基础课程、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军事基础知识的教育训练,使之不但适应担任基层军官的需要,而且为尔后晋升打好基础。院校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军事学术、军事技术研究中心。实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军事科学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改善,对军官的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后,许多国家的军队将更加重视智力投资,保障院校培训人才的需要,不断更新训练内容,改进训练方法,使院校培养的军官在科学文化、军事理论、专业知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熟练的专业技术和强健的体质,能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军事专门人才。
简史 中国军队院校训练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庆历三年(1043)设立了武学,数月即废。熙宁五年(1072)恢复武学,习诸家兵法、历代用兵成败及忠义史实。元丰年间(1078~1085)颁布以《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为内容的《武经七书》,作为武学必读之书。明朝设京卫武学和各卫武学,训练年轻武官及继承武官禄位的子弟,主要学习兵法,操练刀、枪、剑、戟等十八般武艺(见十八般兵器)。清朝末期(19世纪下半叶),开始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新式武器,先后创办船政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讲武堂等新式军事学校。同治六年(1867)创办的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学制五年,读《圣谕广训》、《孝经》,设有算法、画法、驾驶和英语、法语等课程。光绪十一年(1885)创办的北洋武备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学校,聘用德国教官,主要学习"西洋行军新法"和军事操典。光绪三十二年又创办保定军官学堂,授以各种高等兵学,培训高级军官。中华民国二年(1913)创办的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近代第一所航空学校,聘用法国教官,主要学习飞行技术。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黄埔军校,设有步兵、炮兵、工兵、辎重、骑兵、交通、无线电等科。学习战术、兵器、筑城、地形、交通通信"五大教程"和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令等。实行军事和政治训练并重、教学内容少而精的方针,为国民革命军培养了大批骨干。国民党军队在20世纪30年代后,陆续开办了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大学和海军、空军等专门学校,主要仿照德、英、美等国军校的训练方式培养军官和技术人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训练 历来受到重视,把它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方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建立了工农红军学校、红军大学和少数专业学校。红军大学培训营以上干部,贯彻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教学内容少而精的方针,主要学习党的建设、社会发展史、政治工作、步兵战斗条令、野战条令等。注重总结作战经验和军事演习。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大学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在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11所"抗大"分校和炮兵、通信、供给、卫生等专业学校。"抗大"学员从部队抽调,并招收知识青年。主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历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运工作、毛泽东军事著作和游击战战术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战斗、边生产。解放战争时期,创办了军政大学和后勤、炮兵、航空、工兵、海军等学校。各学校根据战争需要,贯彻急用先学的原则,设有政治教育和战术、技术等课程。各军事学校根据毛泽东为"抗大"确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以及"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校训,不断加强学校建设和训练,为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的需要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高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海军学院、空军学院等一大批指挥、政治、后勤、专业技术和医务院校,形成了完整的院校体系,实施系统正规的训练。1985年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进一步完善了指挥院校的培训体制。
院校训练方针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依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院校教育与部队建设相结合。根据现代战争和部队建设的需要,不断改革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加强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适应性,使院校在正规化建设和作风、纪律的培养等方面成为部队的表率。
院校训练体制 指挥、政治、后勤院校为三级制,分别培训初级、中级、高级军官。专业技术和医务院校分中等和高等两类,分别培训中级和高级技术、医务军官和专业技术人才。院校实行以培训为主,培训与轮训相结合的训练制度。学制:初级指挥院校为2~4年,中级和高级指挥院校为1~2年,中等技术、医务院校为2~3年,高等技术、医务院校专科2~3年,本科4年以上。
院校训练内容 初级院校着眼于打好基础;中、高级院校主要是在初级院校培训的基础上深造提高。指挥院校主要学习军事理论、战役、战术、组织指挥和必要的技术;政治院校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党史、军队政治工作等;后勤院校主要学习后勤指挥、专业勤务和专业技术;技术和医务院校主要学习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此外,指挥、后勤、技术和医务院校还学习政治,政治院校还学习军事,各类院校还学习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
教员队伍建设 教员是院校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主要力量,各院校都很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员队伍,选调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部队工作经验、有一定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各级各类优秀军官担任。并采取各种措施对教员进行培养深造,不断提高教员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院校训练保障 院校都重视组织良好的训练保障,建设完善的教学设施,建有图书馆、资料室、专修室、实验室和各种训练场地。有的还设有实习工厂、教学医院,大力开展模拟训练和电化教学,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在院校比较集中的地区还建立教学协作中心,进行地区性和专业性教学协作。
世界许多国家十分重视院校训练,把它作为培训军官的主要手段。美军、英军和苏军培训军官大体可分为新军官培训和现职军官进修深造两个阶段。其院校体制,培训现职军官的院校有三级,分别培训初级、中级、高级军官。
除院校培养外,还普遍采用函授等多种教育形式,加速对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层军官,重视大学基础课程、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军事基础知识的教育训练,使之不但适应担任基层军官的需要,而且为尔后晋升打好基础。院校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军事学术、军事技术研究中心。实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军事科学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改善,对军官的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后,许多国家的军队将更加重视智力投资,保障院校培训人才的需要,不断更新训练内容,改进训练方法,使院校培养的军官在科学文化、军事理论、专业知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熟练的专业技术和强健的体质,能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军事专门人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