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ral Lofty
道德崇高性
2) lofty ethic
崇高道德
1.
Staring with the differences of ethic and lofty ethic,analysing the basic feature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its main parts of behaviour,the author poses that we should cast the ethical measures of either good or evil in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stratify the levels of ethic,and discusses the three levels of ethic:lofty\ proper and despicable.
本文从界定道德与崇高道德入手,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行为主体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摆脱单一的善恶两分法的道德评价尺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进行分层,并对道德评价上的三层次:高尚——正当——卑劣作了相关论述。
3) worship of morality
道德崇拜
4) advocate morals
崇道德
1.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can be summerised as “value personal feelings, respect human relations, advocate morals and venerate ancestors”, which exercise on u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s.
中国文化传统的个性特征主要可以概括为“重感情、尚人伦、崇道德、尊祖宗”。
6) moral power worship
道德力量崇拜
补充资料:崇高
崇高 sublime 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同其他审美范畴相比较,崇高与悲剧性相近,都伴有巨大的情感跌宕。实践主体能动性方面的崇高,表现为人格与首先行为中的强大威力。实践对象化领域中的崇高,表现为自然界事物状貌样态中的强大威力。I.康德曾把它们区分为数学的(数量的、体积的、空间的、静态的)与力学的(力量的、能量的、动力的、动态的)两类,实际上两者常交融并存。艺术作品可以把这两方面的表现融为一体,以人格心灵的崇高为内容,以物体景象的崇高为形式,使震撼人心的威力更为凝炼集中。在欧洲,最早提到崇高的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一篇佚名的论文《论崇高》,作者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并以海洋、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为例进行说明。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E.博克,英国的另一些美学家不承认恐惧和痛苦在崇高体验中的作用,认为崇高感是伟大引起的。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崇高或壮美常用“大”来表述。它侧重在主体方面、社会价值方面,而不是对象方面、自然状貌方面。孟子把他所强调的人格美称为“浩然之气”。在对个体人格的评价中,他提出善、信、美、大、圣、神六个等级,提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他所说的“大”,比一般的美在程度上更鲜明强烈,在范围上更广阔宏伟,是一种辉煌壮观的美。这样的崇高概念与西方传统美学中的概念相比,侧重点不同,但如果把这种品格同有关的遭遇联系起来考察,所涉及的对象世界中同样包含引起忧患困苦的因素。与西方美学所讨论的崇高特征仍是相近的。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