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西藏夏布曲
1)  Xiabu River in Tibet
西藏夏布曲
2)  Naqu Tibet
西藏那曲
1.
Studies on Anamorph of Cordyceps sinensis(Berk) from Naqu Tibet;
西藏那曲冬虫夏草无形型的研究
3)  Nakchu Prefecture of Tibet
西藏那曲
1.
Study on grass dry matter degradability in rumen of goat in Nakchu Prefecture of Tibet;
西藏那曲地区不同季节草地牧草干物质降解率的研究
2.
73 kg are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upplementary concentration on body gain, feed intake and economic benefit in Nakchu Prefecture of Tibet.
在西藏那曲地区选择了初始体重为11。
4)  Zangbuqu river
藏布曲
5)  the Zangbo River
藏布曲(河)
1.
The high-fluoride wastewaters generated by the Yangbajing geothermal power plant in Tibet,Which were discharged directly into the Zangbo River that flows across the Yangbajing geothermal field.
西藏羊八井地热电厂产生的高氟废水直接排入了流经羊八井热田的藏布曲(河)。
6)  Tangut Manuscripts in Chinese collection
中国藏西夏文献
补充资料:西藏
      中国行政区域名。位于中国西南部。北界新疆,东北界青海,东界四川,东南界云南,并有一段与缅甸相连;其南与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为界;西界印度、克什米尔。面积约为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
  
  古为羌、戎地。唐、宋称吐蕃。蕃,藏文作Bod,为藏族的自称。有人认为,"蕃"是古代藏族普遍崇信的巫教--"本"(Bon)的音转。吐蕃一说为吐蕃自称"大蕃",唐人改"大"为"吐"。松赞干布(?~650)曾划分其地为五如(如,意为部或翼):乌如,以今拉萨为中心;腰如,以今山南地区乃东县为中心;叶如,以今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为中心;拉如,以今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为中心;孙波如,其范围大致为今那曲地区与青海省连接地带,即古羌人苏毗(被吐蕃征服后称孙波)聚居的地区。
  
  元代仍称此地为吐蕃或西蕃(西,意为中原地区以西),分称其地为乌思、藏、纳里。乌思(Dbus),原意为中心,即今拉萨及其附近地区;藏(Gtsang),原意为洁净,即今日喀则及其附近地区;纳里(Mngav ris),原意为领地,即今阿里地区(见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明代称西蕃、乌思(斯)藏。清初称图伯特、土伯特,皆为"吐蕃"的别译;称唐古?兀ㄟ迷晕飨牡某品āR蛟硕晕飨摹⑼罗某品ㄓ惺被焱钥滴醵?(1663)始称西藏,分称为卫(即元、明两代"乌思"的别译,又称前藏)、藏(又称后藏)、阿里。
  
  在今西藏自治区的辖区内,历史上除分称卫、藏、阿里的地区外,还有康地区的一部分。康(Khams),原意为境域,即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及西藏昌都地区的统称。原为土司及藏传佛教各教派活佛封地。雍正六年(1728)清朝将康区东部(今康定、理塘、巴塘等地)划入四川,将康区南部(今中甸、维西、德钦等地)划入云南。清末曾在康区全境厉行改土归流政策。民国元年(1912)设川边经略使,积极筹划西康建省。1914至1918年达赖十三世受英人怂恿派军攻入康区西部,西康建省一事遂告停顿。
  
  今西藏自治区内,尚有以下几个比较重要的传统性地区名称。
  
  绛塘,一作羌塘,意为北部草原,即今那曲地区。
  
  三十九族,全称霍尔三十九族,今昌都地区西北部、那曲地区东部的丁青、索县一带。清初为蒙古的和硕特部牧地,后归清朝驻藏大臣直辖。
  
  达木八旗,今拉萨市以北当雄县一带,原为蒙古和硕特部驻防要地,后归颇罗鼐父子管辖。乾隆十六年(1751)珠尔墨特那木札勒乱事平定后,由清朝驻藏大臣直辖。
  
  工布,今拉萨市以东、尼洋河流域的工布江达、林芝一带。传说中的"上丁二王"时期(松赞干布前二十三、二十四代),即有关于此地区的记载。
  
  塔布,一作达波,在工布西南,今山南地区东部的加查、朗县一带。吐蕃王朝时是以塔氏家族为主的一个部落的辖地。藏传佛教噶举派塔布噶举系在此地区建立。
  
  波布,一作波窝,今昌都地区波密县和拉萨市辖林芝县东久区一带,分上、下波布。关于此地区的最早记载,亦在"上丁二王"时期。
  
  门隅,今山南地区南部错那县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达旺一带,为门巴族聚居区。
  
  珞谕,在门隅以东,雅鲁藏布江向南大转弯处附近。分上、下珞谕。大部分在"麦克马洪线"以南,为珞巴族聚居区。
  
  察隅,今昌都地区察隅县一带。也有一部分在"麦克马洪线"以南,为僜人聚居地区。
  
  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首府在拉萨市。现全区共辖五地区(那曲、昌都、山南、日喀则、阿里)、一市(拉萨)、七十一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