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拉毛斑点面积分布
1)  area distribution of picked speckles
拉毛斑点面积分布
2)  patch size distribution
斑块面积分布
1.
Patch boundary shape and patch size distribution in 9 year restoration succession was studied scale transition points were determined using fractal method.
研究了 9a草地恢复演替系列中斑块边界形状和斑块面积分布动态 ,并进行了尺度转换分析。
3)  speck area
斑点面积
4)  area ratio of picked speckles
拉毛面积比
5)  distribution area
分布面积
1.
Prediction method for distribution area and thicknes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taking Xujiaweizi Depression in Songliao Basin as an example;
烃源岩分布面积及厚度的预测方法——以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为例
6)  tick stained
斑点羊毛
补充资料:拉毛果
拉毛果又名蓟果、越绒草,土名洋菜篰。系川续断科、川续断属。原栽培于欧洲,其果球(长椭圆形)是棉毛纺织品起绒工具。也是浙江宁波慈溪市、余姚市的著名特产,其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

中国的拉毛果最早由日本引进。相传于1929年由余姚长丰乡赵宇椿考察日本时引进拉毛果籽。后经多次栽培,培育出个体完整,坚韧挺直,齿齐而密,色泽光亮,大小均匀的国产拉毛果,成为当地的著名特产。目前,年产数千万只,销往全国各地纺织品厂家,部分出口日本等国家。



1拉毛果的用途及开发前景

拉毛果为棒锤状花序,中间小花先开,逐步向上下两端延伸开放。果球成熟时,花序上的每个小苞片发育成具有整齐而弹性的钩状喙尖。苞片长约12mm,中间边宽2mm,苞片厚0.4mm,呈角钢纵析,十分坚硬又富有弹性。苞片在果球上呈方形排列其对线一条与球中轴平行,另一条与中轴垂直,因此,苞片在果球上排列十分整齐。视上下、左右苞片尖端的刺呈几何直线或螺旋状曲线分布。果球有苞片700余片,果球纵径7~12cm、横径中部为4cm左右、上端约3cm、下端粗度介于中部与上端之间粗,果球轴芯直径约1cm。由于果球的几何学形状和物理学结构,使果齿柔中带刚,刺质硬,弹性足,拉力强,所拉的纺织物起绒均匀蓬松,绒毛完整无损,色泽鲜艳,穿着柔软舒适,质量优于人工制造的钢刺或塑刺拉毛。到了科技如此发达的21世纪,还不能用“仿生”法发明“人造拉毛果”来取代“天然拉毛果”,可见拉毛果的功能之神奇。其实它的本能只是为了由动物把种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而已。

拉毛果浑身是宝,它的种子呈四方柱形,种子及加工品在医药上、工业上、饲料上均有多种的特殊用途。拉毛果的茎、叶味极苦涩,所以一般没有虫害。它的茎、叶丢入河中,会使鱼类死亡,预期拉毛果的茎叶能在植物农药中得到开发应用。拉毛果的经济效益较好。一般单产拉毛果18万只/hm2左右,单价0.12元/只,产值2.1万元/hm2;产种子约525kg/hm2,单价16元/kg,产值8400元/hm2,合计拉毛果产值为2.94万元/hm2。拉毛果与单季晚稻连作,一般稻谷收入1.05万元/hm2,这样累计年收入为3.99万元/hm2。这比一般稻田或棉田的收入增加1~2倍,所以当地农户爱种拉毛果。



2拉毛果的生物学特性

拉毛果属长日照、越年生作物,生育期长。一般于当年的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到翌年6月中、下旬收获。其植株高大,茎叶繁茂,一般高在1.5m以上,不耐阴,不耐旱,怕高温,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以及土质深厚,排水良好的微碱或微酸性土壤。浙江省慈溪、余姚一带多属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酸碱适中,适宜拉毛果生长。拉毛果茎秆粗壮、具六条棱、中空,叶长条形、具粗缺刻,分布于节上,一般2~3叶呈对生或轮生。茎的棱与叶的主脉均分布有尖刺。叶腋处均能萌芽抽枝,因此为获得大而齿坚的拉毛果必须分期进行整枝摘心。拉毛果枝干高大极易倒伏,因此要限制施氮肥,而增施钾肥,并注重培土和用小棒、细绳夹扶主秆以保证果球的园整和齿质的坚挺。



3拉毛果的主要栽培技术

3.1整地施肥

地块应选择pH值7左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前茬应为水田作物或二年以上不种拉毛果的地块,有利于防病和提高拉毛果质量。种植前10~15天深耕25~30cm,并整细耙平,作成1.2m宽的畦。深耕时施入腐熟有机肥2.25万kg/hm2或三元复合肥750kg/hm2。

3.2播种育苗

种子需每年从大田收获时单株、单球果中精选而得。播种时间约在9月中、下旬,播前需浸种24小时,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为1∶20,播前苗床用过磷酸钙作基肥,用呋喃丹驱杀地下害虫。大田用种量为7.5kg/hm2,播后压实表土,适量浇水,并盖上秸秆等覆盖物,一星期后出苗,去掉覆盖物,并施薄肥一次(人粪尿或尿素)至2~3叶期时进行1~2次间苗,使苗距达3~4cm,以培育壮苗。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