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α-D-glucopyranosyl-α-D-glucopyranoside
α-D-吡喃葡萄糖基α-D-吡喃葡萄糖
3) Trehalulose
1-O-α-D-吡喃葡萄糖基-D-呋喃果糖
4) palatinose
6-O-α-D-吡喃葡萄糖基-D-呋喃果糖
5) Maltobiose
[,mɔ:ltəu'baiəus]
4-O-α-D-吡喃(型)葡糖基-D-葡萄糖
6) 4-(alpha-d-glucopyranosido)-alpha-glucopyranose
4-O-α-D-吡喃(型)葡糖基-D-葡萄糖
补充资料:葡萄根瘤蚜
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根瘤蚜科 (Phylloxeri-dae)。葡萄害虫,为害葡萄根部和叶片。原产北美东部,世界性分布。19世纪末由法国传入中国山东烟台,其后在辽宁、陕西及台湾局部发生。是国际重要检疫对象。
葡萄根瘤蚜食性单一,仅以葡萄属为寄主。被害根部变褐腐烂,植株发育不良,产量显著降低。成虫依寄生部位不同分为根瘤型和叶瘿型两种类型。根瘤型成虫体长1.2~1.5毫米,淡黄褐色,长卵形,体背有许多瘤状突起。叶瘿型成虫体长约1毫米,黄色,近圆形,体背无瘤状突起。发生于欧洲系品种葡萄上的生活周期不完整,有根瘤型而没有或很少有叶瘿型。发生在美洲系品种上的则兼有根瘤型和叶瘿型,具有完整的生活周期。根瘤蚜受精卵在枝上越冬,翌年孵化为干母,为害叶部并在叶背形成囊状虫瘿,在其中产卵。孵化的幼蚜一部分到其他叶上形成二次虫瘿,另一部分入土在根上形成节状根瘤或瘤状突起,如此一年循环发生5~10代,最后入土成根瘤型。根瘤型幼蚜有的变为有翅若蚜,在秋季成为有翅型迁移蚜或性母,钻出土面,以单性生殖产大小两种未受精卵;大卵孵化为雌蚜,小卵为雄蚜。雌雄交尾后又在枝上产一粒卵越冬;翌春又孵化为干母,再为害叶部形成虫瘿。中国山东烟台发生的根瘤型,一年发生8代,主要以1龄若蚜在10毫米深处根上越冬,翌年4月以后越冬若蚜以单性生殖产卵,孵化的若蚜为害根形成根瘤。5月中旬至6月底以及 9月上旬至9月底蚜量较多,7~8月雨季期间虫口密度下降。7~11月上旬发生有翅蚜,钻出土面,绝大部分不转变为有翅产性蚜,最后以根瘤型越冬,有翅成虫钻出土面者极少。葡萄根瘤蚜卵和若蚜耐寒力强,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适于发育繁殖。
防治措施包括厉行检疫,严禁从疫区调运繁殖材料;对栽植用苗木、插条和接穗用50~52℃温汤杀卵,或用二硫化碳、溴甲烷熏蒸(花芽萌发和果实采收期禁用)进行杀虫处理,选用抗病品种等。
葡萄根瘤蚜食性单一,仅以葡萄属为寄主。被害根部变褐腐烂,植株发育不良,产量显著降低。成虫依寄生部位不同分为根瘤型和叶瘿型两种类型。根瘤型成虫体长1.2~1.5毫米,淡黄褐色,长卵形,体背有许多瘤状突起。叶瘿型成虫体长约1毫米,黄色,近圆形,体背无瘤状突起。发生于欧洲系品种葡萄上的生活周期不完整,有根瘤型而没有或很少有叶瘿型。发生在美洲系品种上的则兼有根瘤型和叶瘿型,具有完整的生活周期。根瘤蚜受精卵在枝上越冬,翌年孵化为干母,为害叶部并在叶背形成囊状虫瘿,在其中产卵。孵化的幼蚜一部分到其他叶上形成二次虫瘿,另一部分入土在根上形成节状根瘤或瘤状突起,如此一年循环发生5~10代,最后入土成根瘤型。根瘤型幼蚜有的变为有翅若蚜,在秋季成为有翅型迁移蚜或性母,钻出土面,以单性生殖产大小两种未受精卵;大卵孵化为雌蚜,小卵为雄蚜。雌雄交尾后又在枝上产一粒卵越冬;翌春又孵化为干母,再为害叶部形成虫瘿。中国山东烟台发生的根瘤型,一年发生8代,主要以1龄若蚜在10毫米深处根上越冬,翌年4月以后越冬若蚜以单性生殖产卵,孵化的若蚜为害根形成根瘤。5月中旬至6月底以及 9月上旬至9月底蚜量较多,7~8月雨季期间虫口密度下降。7~11月上旬发生有翅蚜,钻出土面,绝大部分不转变为有翅产性蚜,最后以根瘤型越冬,有翅成虫钻出土面者极少。葡萄根瘤蚜卵和若蚜耐寒力强,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适于发育繁殖。
防治措施包括厉行检疫,严禁从疫区调运繁殖材料;对栽植用苗木、插条和接穗用50~52℃温汤杀卵,或用二硫化碳、溴甲烷熏蒸(花芽萌发和果实采收期禁用)进行杀虫处理,选用抗病品种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