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njugated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共轭生态修复
1.
The conjugated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based on complex ecosystem theory is to rehabilitate the damaged ecosystem structure,function and process,and to construct and maintain the ecosystem to provide hu.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共轭生态修复,一方面要恢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另一方面营建和保育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功能。
2) ecological remediation
生态修复
1.
Demonstration project of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in small watershed: ecological remediation of Changqiao Stream, West Lake, Hangzhou;
小流域水污染治理示范工程——杭州长桥溪的生态修复
2.
The several key problems in ecological remediation process of soil with POPs;
生态修复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以POPs污染土壤为例
3) Ecological restoration
生态修复
1.
Evaluation on a demonstration project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ditches at Qianwei Village of Chongming County,Shanghai;
上海崇明岛前卫村沟渠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评价
2.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search development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水环境生态修复国内外研究进展
3.
Discussion on principles of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lanning;
试论河流生态修复规划的原则
4) ecological recovery
生态修复
1.
Ecological system stress and ecological recovery in upstream of Feiketu river basin;
蜚克图河流域上游生态系统胁迫与生态修复
2.
Concept of imitating nature used in ecological recovery project;
水利生态修复工程中的拟自然理念
3.
Monitoring of result of ecological recover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ongwei County;
通渭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监测
5)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生态修复
1.
The water and heat condition and the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in the hilly-gully catchment of Loess Plateau;
黄土丘陵小流域沟坡水热条件及其生态修复初探
2.
A new rock slope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Spray sowing;
岩石边坡快速生态修复新技术——喷混植生
6) eco-restoration
生态修复
1.
Effect of eco-restoration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northwest plateau of Yunnan province in upper reaches of Jinsha river;
金沙江上游滇西北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
2.
Study on eco-restoration modes for plain rivers in Haihe River Basin Ⅰ: eco-restoration mode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研究Ⅰ——修复模式
3.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river eco-restoration
河流生态修复理论技术及其应用
补充资料:共轭分子和非共轭分子
一类含碳-碳双键的烯烃分子,如果它们的双键和单键是相互交替排列的,称共轭分子;如果双键被两个以上单键所隔开,则称非共轭分子;如果共轭烯烃分子的碳链首尾相连接,则生成环状共轭多烯烃。例如,下列分子为共轭分子:
非共轭分子中的每个双键各自独立地表现它们的化学性能,一般可以用双键的性质来推断它们的性能;共轭分子中含有一个共轭体系,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非共轭烯烃不同,不能简单地把共轭双键看作是两个各行其是的双键的加和,而是形成一个新体系,表现出它特有的性能。最简单的共轭分子为1,3-丁二烯。
物理性质 ①吸收光谱:非共轭分子的最大吸收波长一般在200纳米以下;共轭分子的吸收则向长波方向移动,如1,3-丁二烯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17纳米。随着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加,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其吸收强度和谱线也随之增加。
② 折射率:所有共轭双烯的分子折射的增量都比隔离的双烯高。共轭分子中的电子体系很容易极化。
③ 键长:1,3-丁二烯中 C2-C3之间的单键长是1.483埃,C1匉C2、C3匉C4之间的双键长是1.337埃。乙烯中双键的键长是1.34埃,乙烷中单键的键长是1.53埃。因此,1,3-丁二烯中C2-C3之间的单键具有某些"双"键的性质。
④ 氢化热:一个碳-碳双键氢化时,一般放出30.3千卡/摩尔热量。但1,3-丁二烯氢化时,两个双键放出的热量只有57.1千卡/摩尔。这说明它比非共轭的分子含有较低能量,即共轭分子要比非共轭分子稳定。
化学性质 非共轭双烯,如1,4-戊二烯与一些亲电加成试剂如溴、氯化氢等加成时,先与一个双键起加成反应,再与另一个双键起加成反应。在同样条件下,用1,3-丁二烯与溴化氢、氯化氢加成时,有两种加成方式:一种是加在相邻两个碳原子上,称1,2加成反应;另一种是加在共轭分子两端的碳原子上,称1,4加成反应。1,4加成是共轭体系作为整体参加反应,又称共轭加成。这些加成反应是共轭分子本身的结构本质所决定的。
非共轭分子中的每个双键各自独立地表现它们的化学性能,一般可以用双键的性质来推断它们的性能;共轭分子中含有一个共轭体系,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非共轭烯烃不同,不能简单地把共轭双键看作是两个各行其是的双键的加和,而是形成一个新体系,表现出它特有的性能。最简单的共轭分子为1,3-丁二烯。
物理性质 ①吸收光谱:非共轭分子的最大吸收波长一般在200纳米以下;共轭分子的吸收则向长波方向移动,如1,3-丁二烯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17纳米。随着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加,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其吸收强度和谱线也随之增加。
② 折射率:所有共轭双烯的分子折射的增量都比隔离的双烯高。共轭分子中的电子体系很容易极化。
③ 键长:1,3-丁二烯中 C2-C3之间的单键长是1.483埃,C1匉C2、C3匉C4之间的双键长是1.337埃。乙烯中双键的键长是1.34埃,乙烷中单键的键长是1.53埃。因此,1,3-丁二烯中C2-C3之间的单键具有某些"双"键的性质。
④ 氢化热:一个碳-碳双键氢化时,一般放出30.3千卡/摩尔热量。但1,3-丁二烯氢化时,两个双键放出的热量只有57.1千卡/摩尔。这说明它比非共轭的分子含有较低能量,即共轭分子要比非共轭分子稳定。
化学性质 非共轭双烯,如1,4-戊二烯与一些亲电加成试剂如溴、氯化氢等加成时,先与一个双键起加成反应,再与另一个双键起加成反应。在同样条件下,用1,3-丁二烯与溴化氢、氯化氢加成时,有两种加成方式:一种是加在相邻两个碳原子上,称1,2加成反应;另一种是加在共轭分子两端的碳原子上,称1,4加成反应。1,4加成是共轭体系作为整体参加反应,又称共轭加成。这些加成反应是共轭分子本身的结构本质所决定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