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氮素污染
1)  Nitrogen pollution
氮素污染
1.
Animal husbandry exerted very important effects on meat product supply,people\'s life improvement and farmer\'s income increase,but the nitrogen of livestock manure polluted the environment,so it wa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bout nitrogen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st of livestock manure.
畜禽养殖在保障肉食供应、改善居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畜禽粪便中的氮素也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加强畜禽粪便氮素污染及其环境成本研究有重要意义。
2)  nitrogen pollutant
氮素污染物
1.
Meanwhil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nitrogen pollutants, soil physical\|chemical factors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本文概述了土壤中含氮化合物的排放源、通量及其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并就这些氮素污染物与土壤理化因子和氮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
3)  nitrogen pollution
氮污染
1.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itrogen pollution in Weihe River;
渭河河水氮污染特征分析
2.
Reas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nitrogen pollution in groundwater at Yinchuan Area;
银川地区地下水氮污染原因及防治
3.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nitrogen pollution in shallow groundwater;
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松嫩盆地松花江北部高平原为例
4)  Nitrogen contamination
氮污染
1.
The relationship bettveen nitrogen contamination and dissolved oxygen in mainstream of the Huaihe River;
近年来淮河干流氮污染状况与变化趋势
2.
Nitrogen contamination of landfill on groundwater has been monitored and evaluated by an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landfill leachate and an 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nitrogen contamination on groundwater.
通过对垃圾堆放场地下水氮污染状况的监测 ,分析了垃圾渗沥液的水质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氮污染影响。
3.
Based on the actual mornitoring at dumping site and combined with a nimber of research data, the type of nitrogen contamination of leachate affecting on groundwater is analyzed.
在对垃圾场渗沥液及地下水进行实际监测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 ,分析研究了垃圾渗沥液中的污染成分和垃圾场特定水环境条件下氮污染物及主要存在形态。
5)  nitrogen pollution sources
氮污染源
6)  N and P pollution
氮磷污染
1.
② Spatial variations of N and P pollution were observed, as the creeks in different places accepted different types and amounts of pollutants.
②由于受纳污染物类型和总量上的差异 ,中小河流氮磷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 :居民区附近的小河流氨氮和磷的污染很重 ;主要受农田径流影响的小河流 ,氨氮和磷的污染较轻 ,但受硝氮污染的风险加大 ;养殖场附近的小河流 ,氨氮和磷有突发性暴增的现象 。
补充资料:氮素循环
      自然界的氮及氮素化合物在生物作用下的一系列相互转化过程。氮素在自然界有多种存在形式,数量最大的是大气中的氮气,占大气体积的79%,总量约3.9×107亿吨。除少数原核生物外,动、植物都不能直接利用。土壤及海洋中的无机氮中,只有铵盐和硝酸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但其量有限,因此地球表面生物量的增长受到可利用氮的限制。目前,陆地上生物活体中贮存的有机氮总量为110~140亿吨,这部分氮的数量虽不算大,但它于迅速再循环中,可反复供植物利用。存在土壤中的有机氮估计为3000亿吨,逐年分解为无机氮供植物利用。海洋中有机氮约5000亿吨, 海水中还溶有氮约2.2×105亿吨,被海洋生物循环利用。
  
  氮素循环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是:①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被固定成氨(固氮作用);②氨被植物吸收合成有机氮并进入食物链(氨化作用);③有机氮被分解释放出氨(氨化作用);④氨被氧化成硝酸(硝化作用);⑤硝酸又被还原成氮,返回大气(脱氧作用)(见图)。
  
  氮的两个原子以3键结合,每克分子氮需160千卡能量才能将两个原子分开。能提供能量进行氮固定的途径有①生物固氮:自然界存在多种固氮微生物,它们利用化学能或光能将氮还原为氨。这是地球上固定氮的重要途径;②工业固氮:用高温、高压、化学催化的方法,将氮固定为氨;③高能固氮:高空放电瞬间产生的高能,使空气中的氮与水中的氢或氧结合,产生氨或硝酸,由雨水带至地表。
  
  植物和微生物吸收铵盐和硝酸盐,将无机氮同化为有机氮,动物食用植物,将植物有机氮同化为动物有机氮。动物代谢过程中向体外排泄氨、尿酸、尿素以及其他各种有机氮化合物。另外,动物分泌物和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也释放氨。
  
  氨或铵盐在有氧条件下能被氧化成硝酸盐。硝酸盐溶于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但也易从土壤中淋失,流至河湖及海洋。
  
  硝酸盐在微氧或无氧条件下,能被多种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并进一步还原成分子氮,返回大气。这种反硝化作用一是造成土壤耕作层的氮肥损失,二是其部分产物(NO及NO2)能造成环境污染。另外,NO及NO2上升至同温层,与臭氧(O3)结合,使O3浓度降低,从而减弱O3对太阳光中紫外线的屏蔽作用,将会造成不良后果。
  
  人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除大力增产氮肥外,还必须提高对氮素循环中各个环节的了解,以便在氮肥的使用和管理上,采取合理的措施。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