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minoacylase(EC3.5.1.14)
米曲氨基酰化酶
1.
Separation and conservancy stability of aminoacylase(EC3.5.1.14);
米曲氨基酰化酶分离纯化及其保存稳定性
2) Aspergillus Oryzae aminoacylase
米曲氨基酸化酶
3) aminoacylase
氨基酰化酶
1.
Properties of Aminoacylase Immobilized on Macroporous Resin;
弱碱性大孔树脂固定化氨基酰化酶的性能研究
2.
Studies on Isolation of Aminoacylase from Aspergillus Oryzae by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米曲霉氨基酰化酶的双水相萃取研究
3.
Optimization of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of Aspergillus Oryzae 3042 producing aminoacylase;
米曲氨基酰化酶的固态发酵条件研究
4) acylase Ⅰ
氨基酰化酶Ⅰ
5) D-aminoacylase
D-氨基酰化酶
1.
Screening of Strains Producing D-aminoacylase;
产D-氨基酰化酶菌株的选育
2.
A D-phenylalanine preparation method by D-aminoacylase with D,L-phenylalanine as raw material was carried out.
进行了以D,L-苯丙氨酸为原料经D-氨基酰化酶制备D-苯丙氨酸的研究。
6) Free aminoacylase
游离氨基酰化酶
补充资料:那曲
那曲
Nagqu
Naqu那曲(N agqu)中国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首府,藏北重镇。位于羌塘草原中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南距拉萨约260千米。辖19个乡、l个镇、1个区,面积16 305平方千米,人口8万(2000)。主要民族有蒙古、藏、汉等。 那曲藏语意为“黑河”,为藏族发祥地之一。古为苏毗部落,松赞干布时属孙波如。清乾隆十五年(1750)西藏珠尔墨特那木扎勒反清,被清军镇压后,在那曲建立了藏北的第一个宗一-坎囊宗。1942年设绛恰基巧(意即“北方总管,,),管辖藏北牧区和拉萨以北的14个宗,坎囊宗即为其中之一。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那曲。1 959年设那曲县,为县政府驻地,那曲行署也驻止匕。 地处藏北高原宽谷盆地草原区,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4 500米,最高海拔6500米。那曲镇海拔4520米。境内多山,山大多呈浑圆状,坡度较缓,为高原丘陵地形。西北部多为高原盆湖草原区,地形开阔、较为平缓,是西藏的主要牧区;东南部多属高原宽谷区。河湖众多,怒江上源那曲由西北向东穿越全境。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干燥、严寒、风大、气压低、缺氧(含氧量仅为内地的48%)、辐射强(辐射量高于内地1倍)、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为2 800小时以上)。年平均气温一3℃,冬季寒冷,日温差可达22℃,气温低于一40℃的极寒日每年有5一10天。封冻时间长达7个多月(当年11月至翌年5月为冰冻期)。年平均降水量406毫米,降雨少,降雪期长达300天以上,7月中下旬即开始降雪,积雪可达50厘米以上。每年雷暴天气可达80一90天,对通信、雷达观测等有强烈干扰,并危及人畜和机械设备安全。全年冰雹日数达34天。8级以上大风日数为50一100天,多集中在10月至翌年4月。 那曲战略地位重要,但交通极为不便,除青藏公路外,其余均为简易公路,路面窄、路况差,冬季冰雪覆盖期长,雨季道路泥泞,多雨裂沟,行车十分困难。青藏公路纵贯全境,绝大多数进藏物资由青藏公路运入,那曲镇是主要集散地;沿青藏公路铺设的输油管线和兰州一西宁一拉萨光缆,以及即将修建的西宁一拉萨铁路都途经那曲镇,使该镇成为西藏与内地联系的纽带。(康炳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