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meanings of literature and things are to convey the dao
文(事)以明道
2) "Wen Yi Ming Dao"
文以明道
1.
Korean Chinese Writer Liu Mengyin Accepted and Adaptated Liu Zongyuan's Ancient Prose Theory——"Wen Yi Ming Dao"and "Pang Tui Jiao Tong" Are the Examples
朝鲜汉文学家柳梦寅对柳宗元古文理论的接受与变通——以“文以明道”“旁推交通”为例
3) earth and human understanding human rule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nature
推天道以明人事
4) explicating the Dao by Yi
以《易》明"道"
6) Serving the emperor with Tao as principles
以道事君
补充资料:文以明道
文以明道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 ,对文学作品中“文”与“道”关系的概 括说法 。文以明道的思想 ,早在战国时《荀子》中已露端倪。汉代的扬雄则进一步提出了作者要遵循自然之道的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设有《原道》篇,更加明确地论述了文以明道的问题,强调文是用来阐明道的。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和柳宗元都主张文以明道,韩愈重在提倡“古道”,以恢复自魏晋以后中断了的儒家道统;柳宗元比较注重治世之道,从社会需要出发,重在经世致用,比韩愈的道较有进步意义。宋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欧阳修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沿着韩愈的方向又向前发展了一大步。他反对“舍近取远,骛高言而鲜事实”,主张从日常百事着眼,并且主张“载道”要能“载大”,即载历史上和现实中与国家、社会有关的“文”的相对独立性,指出有德者未必有言,强调应当“文与道俱”,反对因重道而轻文。宋代理学家们不是重道轻文,就是将文与道对立起来。北宋的理学家周敦颐是第一个明确标榜“文以载道”的人,但他所说的“文以载道”,与唐宋古文家不同。他把文当作道的运载工具,“载道”如车载物,车是车,物是物,这比起古文家文道结合的主张显然是一种倒退。理学家所说的“道”,也与古文家不同,他们的“道”杂有心性义理之学的内容,其哲学基础是唯心的。周敦颐之后,程颢、程颐将其重道轻文的主张,向更加片面的方向发展,甚至认为“作文害道”,完全把文和道对立起来。南宋理学家朱熹则把文看作是道的附庸和派生物,他主张文统一于道,认为“道外无物”,没有离开道而存在的文,文是道的表现形式或反映。这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看,有其合理的内核,但也带着理学家排斥纯文学的偏见。程、朱之后,理学成了儒家的正统,在其后的几百年中,对文道关系的种种意见,便主要表现为宣扬理学与反对理学的斗争。明清时期,反理学的斗争十分激烈,李贽对于“假道学”的批判,在当时曾产生了重大影响。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都大力反对雕虫篆刻的形式主义作品,主张明道致用。他们所说的“道”,与理学家脱离实际、空谈心性的“道”是不同的。清代的章学诚,对六朝以后关于文道关系的论争作了总结,他的《文史通义》有《原道》三篇,专门论“道”。他反对“舍天下事物人伦日用,而守六籍以言道”,这是他论道的基本观点。其基本精神,就是从实际出发为文章,使文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这样的文就符合道,这就是文与道的统一。章学诚也很重视文的特点与规律,肯定文自有其本身的特殊规律,不是道的附庸;因而他也不同意“文贵明道,何取声情色彩以为愉悦”的说法。在封建社会的文论家中,章学诚的文道统一论,被认为是古代文论中比较突出的。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