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苏联远东
1)  Soviet Far East
苏联远东
1.
On the Japanese Kwantung Army’s Intelligence War in the Soviet Far East
日本关东军对苏联远东“情报战”研究
2)  Soviet and eastern Europe
苏联东欧
3)  ECA
前苏联东欧
1.
An Analysis of Female Employment Changes in ECA Prior to the Economy Shift;
转轨期前苏联东欧劳动力市场中女性就业变迁分析
4)  Far East policy of Soviet Russia
苏俄远东政策
1.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Far East policy of Soviet Russia was subject to serving her European policy, it was inevitable that along with the changes of her internal and external situation, her Far East policy showed very big vacillation and tentativeness.
由于苏俄远东政策服从服务于苏俄的欧洲政策 ,所以随着苏俄国内情况和外部形势的变化 ,苏俄远东政策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很大的摇摆性和暂时性。
5)  the Far East federal region
远东联邦区
1.
The land privatization in the Far East federal region was slower than in the other regions and met some troubles.
远东联邦区的土地私有化速度比其他地区慢一些,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6)  USSR and East European Countries
前苏联东欧国家
补充资料:苏联东欧社会学
      苏联和欧洲东部、中部几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继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的社会学的统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一个国家的社会学不是在某个重大政治事变后骤然出现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因而与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苏联社会学  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逐渐摆脱封建农奴制的桎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这期间,面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受到西欧文化影响的一部分俄国知识分子竭力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寻找新的思想武器来代替代表封建农奴制利益的宗教和思辨的形而上学,以期科学地解释社会生活中的变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以实证主义哲学思想为主体的欧洲社会学随着西欧先进的技术一起传入俄国,并迅速发展。
  
  十月革命前的社会学  19世纪60年代中期,Д.皮萨列夫等哲学家率先在报刊上详细介绍A.孔德及其学说。70年代,出版了大量结合俄国实际情况的普及实证主义社会学的读物。俄国的社会学先驱力图用实证主义的进化论和社会和谐论来反对农奴制残余和东正教的天命论,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极大恐惧。渗透着启蒙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社会学知识与沙皇专制独裁统治形成了尖锐的对立,社会学很快遭到查禁。在这种情况下,俄国社会学家仍然从各个侧面介绍、研究和发展实证主义社会学,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如Л.梅奇尼科夫的地理环境决定论,A.K.斯特罗宁和P.von利林费尔德的社会有机体论等。H.K.米哈伊洛夫斯基在详尽研究孔德的科学分类观点和批判H.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主观社会学派。他对人类社会模仿现象的研究,影响了G.塔尔德的社会学理论。1898年,作为孔德的学生J.里戈拉日译著的附录,首次出版了《实证哲学教程》的部分章节。嗣后,又陆续出版了这部著作的前两卷。1901年,Μ.Μ.科瓦列夫斯基在巴黎创办了俄国第一所讲授社会学的学校──俄国高等社会科学学校。由于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直接干预,该校不久停办。1905年革命以后,俄国社会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俄国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主要代表科瓦列夫斯基,先后发表了《当代社会学》(1905)和《社会学》(1910)等重要著作。1908年,科瓦列夫斯基在彼得堡创建的精神神经研究所设立了俄国第一个社会学教研室。该教研室在编写社会学教材、摘编和评述俄国和西方社会学著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接着,在彼得堡大学、雅罗斯拉夫大学也相继设立了社会学教研室。1913年,P.A.索罗金的第一部重要著作《犯罪与惩罚:功绩与奖赏》问世。该书基本上继承了以科瓦列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实证主义社会学的观点。1916年春,俄国社会学协会成立,A.拉波-达尼列夫斯基和索罗金分别任协会的主席和秘书长。
  
  1917年的二月革命震撼了俄国资本主义社会。以索罗金为代表的一部分俄国社会学家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以前的观点。在这期间,索罗金为纪念科瓦列夫斯基而写的《社会学体系》(1920~1921),是同自己进化论导师告别的象征。他把自己的观点列入稳健的"俄国行为主义"。1919年,索罗金在彼得格勒大学开设了俄国第一个社会学系。
  
  在俄国社会学发展过程中,实证主义社会学曾占有主导地位,但同时还有受到新康德主义影响的反实证主义流派。在后期,它还受到美国社会学影响,出现过新实证主义流派。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工人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的时期。Β.И.列宁和Γ.Β.普列汉诺夫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严厉地批判了以米哈伊洛夫斯基为代表的民粹派唯心史观,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他们的革命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当时,列宁在自己的著作中使用社会学这一概念,主要指历史唯物主义或社会科学。普列汉诺夫则进一步明确指出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并且论述了社会学的对象和作用。
  
  十月革命胜利至20年代初的社会学  这一时期是新旧两种社会学思想体系并存和交替的时期。一方面,资产阶级的哲学思想和社会学思想还相当活跃,如索罗金等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仍在大学讲坛上讲授社会学。他们经常在《经济学家》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反对唯物史观,把历史唯物主义同经济唯物主义等同起来。另一方面,为了科学地规划社会改革,合理地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列宁批驳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和社会学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思想上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列宁和俄共(布)中央委员会非常重视运用各部门提供的调查研究资料和统计资料,要求社会科学家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20年代苏联社会科学家对苏联的社会结构变化、宗教信仰、工人日常生活、居民社会心理、婚姻家庭、妇女地位、青年的文化教育等问题广泛地展开了调查研究,其中最突出的是С.Γ.斯特鲁米林对生活时间的研究。在这个时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主要代表M.谢列布里亚科夫认为,社会学就是指历史唯物主义,其具体内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这两者间矛盾的学说、阶级斗争学说和国家理论等。1921年,Н.И.布哈林发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教材》。该书虽然具有机械论倾向,但它第一次详细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学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理论体系。
  
  20年代末~30年代的社会学  这一时期,苏联社会学的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苏联学者对社会学的对象和科学地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开始讨论一般社会学与具体社会学的关系。最具代表性的是C.奥兰斯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问题》(1930)。奥兰斯基在书中提出 3个问题: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问题;②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理论和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③对社会过程作独特的具体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使命是给历史学和部门社会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哲学家Ф.Β.康斯坦丁诺夫等人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观点。1938年以后,И.Β.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的观点在学术界盛行。当时对社会学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解释社会和研究社会的科学,而社会学本身具有的经验研究功能则被否定,导致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归于沉寂。
  
  1956年以后的社会学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社会学被重新肯定。这一年,苏联派出由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出席第 3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同年,Π.Н.费多谢耶夫在《哲学问题》第4期上载文,公开表示历史唯物主义不能代替社会学。1958年6月,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决定建立苏联社会学协会,由通讯院士Γ.Π.弗兰佐夫任首届主席。1968年12月苏联科学院组建具体社会调查研究所,1972年改名为社会学研究所。1974年,《社会学研究》杂志创刊。至1980年,除上述机构外,在苏联科学院和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系统内共有68个社会学研究机构。在高等院校、党政部门、群众团体、企业和联合公司也先后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社会学研究组织,形成一个遍布全国各主要城市的社会学研究网。截至1987年,苏联社会学协会有近6000名个人会员和1200个集体会员,全国社会学工作者近2万人,分布在工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党团机构中的社会学服务组织800多个。70年代起,在莫斯科大学、列宁格勒大学等高等院校陆续设置社会学专业,招收大学生和研究生。
  
  这一时期,社会学的发展伴随着激烈的理论争论。1957年,民主德国经济学家J.库钦斯基在苏联《哲学问题》第 5期上发表了《社会学规律》一文,批评了苏联30年来把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等同的观点,从而引出一场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结构的辩论,焦点是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不同的观点在《哲学问题》、《哲学科学》等杂志上纷然杂陈,其中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是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该观点的代表有康斯坦丁诺夫、B.凯利等。二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学分属两门不同性质的学科,前者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属于哲学;后者则是一门经验的部门科学。它们除了各有其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功能外,还应有其不同的理论。代表人物有P.雷夫金娜、Ю.列瓦达等。随着对社会学学科认识的深化,Д.Μ.格维希阿尼、Β.Α.亚多夫、Β.Π.罗任、Γ.Μ.安德烈耶娃、M.T.约夫丘克等人分别提出了一些折衷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既是(社会)哲学又是一般社会学理论;在社会学知识体系内,作为一般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社会问题分析之间还存在一个中间的理论结构链条。亚多夫等人借用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家R.K.默顿的"中程理论"概念,把这个中间理论链条称为"部门社会学理论",亦即"中层理论",从而奠定了后来颇有影响的苏联社会学体系的三级结构的框架。这场持续了20多年的学术争论,打破了苏联学术界沉闷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苏联社会学的发展。在这以后,出现了一大批内容广泛的社会学专著,主要有:罗任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导论》(1962)、Α.Γ.哈尔切夫的《苏联的婚姻和家庭》(1964)、Γ.奥西波西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1964)、Γ.Β.奥西波夫主编的《苏联社会学》(1965)、B.舒布金主编的《社会学中的数量方法》(1966)、H.科恩的《个性社会学》(1967)、A.兹德拉沃梅斯洛夫等主编的《人及其工作》(1967)等等。
  
  奥西波夫在《社会学手册》(主编,1976)和《苏联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1979)中,回顾和总结了这些年来苏联社会学研究的成果,阐述了为苏联社会学界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三层次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由一般社会学理论即历史唯物主义、专门社会学理论和具体社会学研究三部分组成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经济形态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在个人、社会集团、阶级、民族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和表现形式的科学"。Γ.Π.达维久克在《应用社会学》(1979)一书中提出另一种观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理论和应用社会学。一般社会学理论即历史唯物主义;应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具体社会制度、社会过程、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及其组成成分发展和发挥功能的特殊规律的科学。它们是两门既独立、又相互密切联系的学科。
  
  自60年代初以来,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轻视经验研究的倾向有所克服。近30年来,苏联社会学的基本方向主要是研究社会主义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科学地总结和阐述实际经验。涉及的领域主要有:社会规划和社会预测,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社会发展预测、社会政策、不同区域层次的社会发展规划等;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后果,如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社会条件和因素、科学技术革命发展的规律及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后果等;社会结构,如苏联社会结构变化趋势,阶级、社会集团和阶层接近的指标和具体途径,职业结构与社会阶级结构的联系等;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如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特征及其完善的途径、生活方式指标体系、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需求、婚姻家庭、时间预算、反社会的观点和行为等;劳动与劳动集体,如劳动的性质、内容和条件,社会主义竞赛的条件和机制,选择职业的目标和动机,物质刺激和精神鼓励的效果,分配关系的完善等;社会舆论,如共产主义教育、大众信息和宣传工具的活动、社会道德等;城乡问题;教育问题;青少年问题;老年人问题,等等。社会学的分支门类已达40多个。自70年代起,在研究中广泛地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80年代后期已呈现出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研究和开展不同层次的比较研究的发展趋势。苏联社会学研究的另一个基本方向是批判地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各流派思潮和发展趋势,主要成果有:Ю.达维多夫等主编的《现代资产阶级理论社会学批判》(1977)、科恩主编的《19世纪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社会学史》(1979)、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著的《20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社会学史》(1979)、И.安东诺维奇的《资产阶级社会学理论》(1980)等。
  
  苏联社会学家除参加国际社会学协会组织的世界社会学大会的工作外,还参与了维也纳社会科学中心的研究计划(研究城市化、家庭、闲暇时间等问题)。他们与东欧各国的社会学家在学术刊物、研究课题等方面具有密切的多边或双边合作关系。
  
  东欧社会学  "东欧"一词,通常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中部及东部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各国的总称。这些国家的社会学,虽然在20世纪40~50年代初受苏联的影响,都程度不同地有过一段共同的经历。但是,由于传统和文化各异,经济和社会不尽相同,因而各自有不同的社会学的历史和传统。
  
  保加利亚社会学  保加利亚的社会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在革命民主主义者Л.卡拉韦洛夫、Β.列夫斯基、X.波特夫等人的著作中均有丰富的社会学思想。进入20世纪后,Д.布拉戈耶夫的活动为创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作出了贡献。30年代,И.Π.巴甫洛夫在《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反映论》(1938)一书中提出,社会学是一门独立而又最一般的非哲学的社会科学,它研究社会现实的结构及其规律性。在50年代有关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的讨论中,一部分人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同一的;以Ж.奥沙夫科夫、Л.瓦西列夫等人为代表的一部分学者则坚持巴甫洛夫的观点。60年代,这场讨论开始转向更具体地思考社会学的基础理论。C.米哈伊洛夫在《哲学所通报》1965年第11卷发表的《作为社会学体系的社会》一文中,提出社会的社会学结构思想。在这期间,一般社会学以及家庭社会学、艺术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等分支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开始形成,并广泛开展了各种具体社会学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劳动、教育、文化和艺术、管理、法律、婚姻家庭、青年、闲暇等。70年代,社会学开始进入企业。
  
  1959年保加利亚社会学会创立。1969年改称保加利亚社会学协会。1962年,保加利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立社会学研究小组。1968年在该小组的基础上组建社会学研究所,并创办了《社会学问题》杂志。1970年,保加利亚主办了第7届世界社会学大会。
  
  匈牙利社会学  产生于19世纪初。早期的社会学家如B.贝塞尼奥等主要关心政治事件和法律。封建主的权力结构、社会组织的类型等问题在他们的研究中占有主要地位。为了开展对社会问题的经验研究,改革现存的社会,1900年,在A.普尔茨基的倡议下,成立了匈牙利社会学会。同年,匈牙利第一本社会学杂志《20世纪》问世。在这个时期,G.卢卡奇的社会哲学思想对匈牙利社会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N.霍尔蒂执政期间,不少社会学家侨居西欧和美国,社会学研究曾一度受到影响。30年代,社会学家重新活跃起来,其中F.埃尔代的社会编年史和他对农村问题的研究影响较大。40年代,侨居国外的社会学家纷纷返回祖国,社会学在此期间得到稳步发展。1946年,布达佩斯大学率先设置社会学课程。50年代初,由于受苏联的影响,社会学研究在匈牙利被否定。1956年,匈牙利派代表出席第 3届世界社会学大会。60年代初,为了确立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社会学家们就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展开了讨论。1967年成立了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社会学研究所和公众舆论研究中心。1970年,布达佩斯大学成立社会学教研室。1972年,《社会学》杂志创刊。1978年,匈牙利社会学研究会成立。
  
  匈牙利社会学家结合本国实际开展了广泛的具体社会学研究,主要有:切赫-松巴吉·拉斯洛的家庭社会学,A.洛桑契的生活方式研究,S.费尔格、A.维尔特的社会结构研究,S.谢列尼、D.孔拉德的城市社会学研究,J.萨斯的农村社会学研究,F.比卡里的政治社会学研究,L.海迪、C.玛高的劳动社会学研究,K.瓦尔加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等。在理论社会学方面,影响最大的是K.库恰尔,他的《现代匈牙利社会》(1980)一书,总结了20多年来匈牙利社会学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学  兴起于19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布尔诺大学社会学教授I.A.布拉哈曾努力恢复社会学的研究工作,并亲自在布尔诺组织大规模的社会文化调查,后因社会学被否定致使研究中断。1949年,大学停止开设社会学专业。50年代后,社会学研究逐步恢复。在社会学理论方面,M.卡拉勃和A.塞兰等人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一般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在分析社会时,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社会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在具体社会学研究方面,研究的领域有:社会结构、工业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城市和农村社会学、青年问题等。1963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学会和斯洛伐克社会学会先后成立。1964年,组建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斯洛伐克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布拉格、布尔诺和布拉迪斯拉发等地的大学哲学系中开始设立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杂志》(布拉格)和《社会学》(布拉迪斯拉发)先后于1965年和1969年创刊。1968年,因改革运动受挫,社会学的发展曾一度受到影响。70年代起,社会学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
  
  波兰社会学  社会学的思想源于18世纪的社会哲学。至19世纪,在波兰已出现正式的社会学调查,涌现出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社会学家。1920年,F.W.兹纳尼茨基在波兹南大学创立社会学教研室。翌年,他又创建了波兰第一个社会学研究所(1927年,该所正式取名为波兰社会学研究所),创办了《法律·经济和社会学运动》杂志。1930年,他在波兹南大学创办波兰第一个社会学刊物《社会学评论》(季刊)。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兹纳尼茨基还创办了波兹南社会学学校。他的不少学生日后都成为波兰著名的社会学家。他们逐渐形成一个以兹纳尼茨基为代表的波兹南社会学团体。兹纳尼茨基曾与美国社会学家W.I.托马斯合作研究在美国的波兰移民状况,并合著《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1918~1920)一书,对美国早期社会学的发展也起到一定影响。纳粹德国占领波兰期间,不少优秀的社会学家被杀害,社会学研究陷于停顿状态。1956年,恢复了社会学研究,《社会学评论》复刊。1961年创办了《社会学研究》、《波兰社会学通讯》等杂志。在科学院、高等院校和政府行政部门设置了社会学研究机构。在密茨凯维奇大学、华沙大学、罗兹大学、克拉科夫大学等综合性大学里建立了社会学学院。
  
  波兰社会学在具体社会学研究方面发展迅速。其中农村社会学是波兰历来注重研究的领域;以M.奥索夫卡娅为代表的道德社会学和以A.波德戈雷斯为代表的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开展研究的领域还有:社会心理学、社会思想史、文化社会学、工业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医学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等。在理论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有S.奥索夫斯基和Z.鲍曼等人。在研究方法方面,S.诺瓦克是主要的代表。60年代,在密茨凯维奇大学形成一个研究方法论的中心。
  
  罗马尼亚社会学 作为历史哲学的一个方面,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实证主义历史学家A.克塞诺波夫阐述了历史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D.德拉吉切斯库曾一度与??.迪尔凯姆合作研究。他在《社会决定论问题》(1903)、《社会决定论中的个人作用》(1904)等著作中,研究了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V.伯尔巴特的努力下,创办了《罗马尼亚社会学杂志》。1924年,大学开始正式设置社会学系。1930年以后,中学也开设社会学课程。30~40 年代,D. 库斯蒂的社会学理论和对罗马尼亚农村问题的研究有很大影响。他认为社会学首先应该把对社会现实的研究变成一门科学。在《战斗的社会学》(1935)、《社会学问题》(1940)等著作中,他强调社会意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具体的社会单元(如乡村、城市、家庭等)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他对筹建罗马尼亚第一个社会学研究机构起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尼亚社会学研究受到很大挫折,50年代初,社会学的科学价值被否定。60年代,社会学重新得到发展。1966年,罗马尼亚社会科学院成立了社会学研究所。此后,《社会未来》等社会学杂志相继问世。研究领域除传统的农村社会学和工业社会学外,在社会结构、社会过程、城市化、教育、青年等方面的研究也广泛展开。
  
  民主德国社会学  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民主德国社会学发展迅速。至80年代中后期,全国性的社会学研究中心有:民主德国科学院社会和社会政治学研究所、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莱比锡青年研究中心、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社会科学研究所。1946年和1953年分别创办了《统一》和《经济学》两种社会学刊物。在柏林大学、莱比锡大学等高等院校设置了社会学专业。1969年,召开了民主德国第一届社会学家大会。翌年,《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辞典》问世。60年代末,在企业中开始出现社会学服务机构。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体系及其理论问题的阐释。R.施托贝尔格等编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学原理》(1977)是这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具体社会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产业社会学、区域社会学、家庭社会学、青年社会学和人口社会学等分支学科。80年代后期,社会学家注重研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技进步条件下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利益及价值观的变化、集约型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变化等问题。
  
  南斯拉夫社会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使社会学研究开始进入南斯拉夫。1906年,萨格勒布大学法律系首次开设了社会学讲座。1921年,第一本社会学杂志《社会生活》创刊。1935年,贝尔格莱德大学开设了农村社会学课程,自由派知识分子分别于1918年和1935年在萨格勒布和贝尔格莱德创立了社会学协会。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逐渐形成受西欧社会学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唯心主义社会学派和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来研究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斯拉夫社会学经历了短暂的停顿后很快进入发展时期。1956年,贝尔格莱德和萨格勒布、卢布尔雅那等大学先后设置社会学专业。1960年,在贝尔格莱德成立社会科学研究所。随后各大学相继成立了各种社会学研究机构。与此同时,南斯拉夫社会学联合会从哲学和社会学联合会中独立出来,原《哲学》杂志分为《哲学》和《社会学》两个独立的刊物。
  
  从50年代起,南斯拉夫社会学家就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60年代初,社会学完全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对社会学学科一般性质的认识上,却受两种主要哲学观点的影响:以B.季赫尔、R.卢基奇、J.高里查尔、S.布里舍里奇等为代表的"辩证唯物主义派"社会学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它既是社会最一般的理论,又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社会学是关于社会的最一般科学,它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证实历史唯物主义。以R.苏佩克、G.彼得洛维奇、M.马尔科维奇等为代表的"实践派"社会学家则用人的实践来看待社会学。他们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自觉实践的结果,而人类的实践由两个基本社会过程组成,即与社会分工相关的劳动过程和反映个人及社会群体本身思想的行为过程。70年代,南斯拉夫社会学家在研究本国的社会问题中形成具有南斯拉夫特色的"自治社会学"。主要代表著作有:D.德拉施科维奇的《自治社会学》(1977)、D.恰里奇的《南斯拉夫社会的社会学》(1979)等。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社会结构、社会学史、政治社会学、城市化和工业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婚姻家庭社会学、青年和教育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大众传播社会学等。
  
  问题和发展趋势  苏联东欧社会学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经历过一段把历史唯物主义完全等同于社会学和尔后把二者逐步区别开来的探索阶段,在它们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过低潮或停滞时期。与当代国际社会学发展水平相比较,在对纷繁复杂、变动不定的社会现象的认识上,往往缺乏多维度和多层次的视角,在研究方法上显得陈旧,致使社会学研究在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为科学的社会决策提供有根据的实际建议方面,显得不够灵活多样和有效及时,其整体水平还逊色于社会学学科发达的国家。80年代后期,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学正在挣脱传统观点的束缚,理论上逐渐趋向多元化,在方法上努力学习、借鉴别国长处和采取先进技术,不断地提高研究水平。1988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过的《关于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学在解决苏联社会重大问题中的作用的决定》,反映了苏联在改革过程中加强社会学研究,以提高其社会功效所作的努力。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