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rhizosphere
[英]['raizə,sfiə] [美]['raɪzə,sfɪr]
根际微环境
1.
Interaction of roots and rhizosphere in the wheat-maize intercropping system.;
小麦/玉米间作作物根系与根际微环境的交互作用
2.
But the reasearch about the repair function for saline-alkali soil by the halophytes rhizosphere is still in the investigating stage.
本文以天津大港区的滨海盐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盐生植物种植后根际土壤的性质变化,来确定盐生植物根际微环境在盐碱胁迫下对盐渍化土壤的修复作用,为开发利用盐生植物和盐碱地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3) rhizosphere microecology
根际微生态
1.
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of rhizosphere microecology in heavy metal hyperaccumulat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phytoremediation during recent years is reviewed,includ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accum.
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在超富集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根际微生态效应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根际微生态效应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重金属在根际环境的分布与累积、地球化学赋存形态、生物有效性以及影响重金属根际行为和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pH、根系分泌物、微生物)等。
2.
In order to reveal mechanism of AM fungi on rhizosphere microecology of R.
本论文通过开展黄土高原生态退化区不同树龄刺槐人工林及次生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AM真菌对微生物群落影响研究以及AM真菌对刺槐的接种效应研究,旨在揭示AM真菌对刺槐根际微生态的作用机制,为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4) rhizosphere microecological system
根际微生态系统
1.
Also,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fate of carbon fluxes in rhizosphere microecological system under climate change.
整合各种密切关联的全球变化现象,完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加强根际微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机理研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5) microbial eco-system
微生态环境
1.
The studies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bial eco-system and the degradation abilities of the microbes in the eco-system.
基于PCR-DGGE技术,通过对中国不同区域环境下的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态性的评价,探讨微生态环境与微生物多态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初步揭示环境胁迫下微生物多态性与降解活性之间的制约性。
6) microecological environment
微生态环境
1.
Effect of intestional micro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internal metabol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对中草药体内代谢的影响
补充资料:根际
根际
rhizosphere
根际中的氮素.主要是当季新加入的钱态氮肥料,呈现亏缺梯度;而全氮的差异不显著。不论是硫按、碳按和尿素,离根1毫米的上壤中亏缺率可达30%~70%,并随离根表面的距离呈指数曲线的变化。亏缺范围在10毫米以内梯度最大,表明这一范围是氮素供应的主要部位。旱作与水稻亏缺曲线上有所不同,NH4一N在根际的最大亏缺区处于离根1~2毫米之外,0~2毫米内存在相对累积区(图7)。近根的这种相对累积,经证明是由于根系向外溢泌的分泌物中含有的氮,以及根毛等脱落组织所产生的结果。而水稻的分泌物和脱落物均低于旱作,因而这种根周围相对累积现象不明显。离根面距离(nlnl)10 20 30 40才产.一NH;,2 50:NHZ,2 CO 10 2(J30︵欲)辞岌归之,霍即 (a)水相离根面解卜离(.llnl-《b、玉米 图7两种NH丁一N月巴料在作物根际土壤中的分布情况 有效磷的亏缺仅限于离根1毫米左右,相当于根毛长度。在砂性土壤上亏缺范围可扩展到4毫米以内。磷亏缺的范围很窄的原因是与它在土壤中有效扩散系数很小有关,通常为10~’~1。”’厘米/(厘米,·秒)。显然,仅仅依靠土壤中有效磷径向扩散以供应根系吸收是难以满足需要的。而依靠新生根的伸展不断获取根附近新土区中的磷则是主要的途径。 钾的梯度变化类似于按态氮,但亏缺范围比后者要小,通常在离根8~10毫米的范围内.代换性钾和迟效性钾(l摩尔/升HCI提取)有类似的亏缺趋势。但是,在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时有效钾在根际可出现相反的向根富集的现象。 有效性锰、锌和硅通常也在根际出现亏缺。硼和钥在根际的含量变化取决于它们在t壤溶液中的浓度。浓度低时可出现亏缺,浓度高时则累积. 根际亏缺梯度的存在有利于七壤养分向根扩散。但是,亏缺量过大时则影响根系的吸收。 土壤溶液中N〔)了、S()军一、CaZ十、MgZ’等含量相对较大。因此,这些养分通常作为溶质随着植物蒸腾流的水势差向根迁移,即质流过程。通过这种过程流向根表面的量一般是供大于求,由此而出现顺浓度梯度,累积率可达10%~30%,但梯度存在的范围很窄.通常不超过5毫米。 有机物根际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比原上体明显增加。其来源主要是根系分泌物,这些物质在化学卜具有多样性.从简单的低分子量的有机酸、糖、氨基酸,到复杂的维生素和植物激素;还有大分子的多种碳水化合物、肤和蛋白质,以及根组织的脱落物等等。这些有机碳约占光合产物的30%左右。此外,微生物在根际的迭代更新,残体的生物量也大大超过原1:体,成为根际有机物质的上要组成成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