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mestone breccia talus
角砾灰岩体
1.
The limestone breccia talus were explained as karst breccias caused by paleo-anticline uplift.
20世纪70年代,广西地质八队在凌云下甲水晶矿区识别出中二叠世茅口期的沉积灰岩脉呈近直立状穿插在中泥盆统东岗岭阶或上泥盆统融县组灰岩中,同时在同层位识别出中二叠世茅口期生物碎屑灰岩胶结石炭纪—早二叠世生物碎屑角砾形成的角砾灰岩体。
2) brecciola
角砾灰岩
1.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taconite limestone of ZZK6bore and EZK6 are not structural taconite limestone, they are respectively gravity flow brecciola and storm flow brecciola .
在江苏省苏州-南通长江公路大桥桥址区钻孔中发现了特殊的基岩,即三种角砾灰岩,为确定它们是否是活动断裂中的物质,该文对其进行了研究。
2.
From Hulusitai Formation, Middle Cambrian Series, abundant brecciola appear,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ypical shallow-water wormkalk.
下寒武统主要发育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从寒武系中统胡鲁斯台组中上部开始发育大量的角砾灰岩,这类岩石和典型的浅水“竹叶状灰岩”不同。
3) limestone-breccia
灰岩角砾岩
1.
They consist of separately linen dolomitic limestone、black cryptite、dark brey marl、varicolored muddy argillaceous siltstoue、laterite siltstoue、red gypsum-karst breccia and light grey calcareous sandstone、dark brown limestone-breccia、varicolored collapsed-breccia.
架崖山-北厂矿段出露正常沉积岩和非正常沉积岩两大岩石系列,分别由灰白色白云质灰岩、黑色泥晶灰岩、青灰色泥灰岩、杂色泥质粉砂岩、砖红色粉砂岩、红色膏溶角砾岩和浅灰色钙质砂岩、灰褐色灰岩角砾岩、杂色垮塌角砾岩组成。
4) tuff breccia
凝灰角砾岩
5) brecciola
细角砾灰岩
6) lime rubble rock
灰质角砾岩
补充资料:灰长角天牛
松树害虫——灰长角天牛
灰长角天牛(长角灰天牛)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国外分布于欧洲、苏联的西伯利亚、朝鲜。为害红松、云杉。以红松受害最严重。
成虫 体扁平,长12-21毫米,宽4-8毫米。底色棕红,或深或谈,被不太密厚的灰色绒毛,与底色相衬。触角极长,体长与触角之比,雄虫为1:3-5,雌虫为1:2左右;被淡灰色绒毛,每节端部近1/2左右为棕红或深棕红色,雄虫第3-5节下缘密被短柔毛;触角柄节表面刻点粗糙,略呈粒状,第3节较柄节稍长;雌虫从第3节起,各节近乎相等或依次递短,末节最短;雄虫自第3节以下,各节均较前节略长,末节最长。前胸背板有许多不规则横脊线,并杂有粗糙刻点;中部前方有4个棕黄色或金黄色毛斑,处于不太显着的小瘤之上,排成一横行;侧刺突基部阔大,刺端很短,微向后弯。每一鞘翅上各有两条深色而略斜的横斑纹,一位于中部之前,一位于端部1/3处,以后者较显着;深横斑处微微弓起,在每一翅上还隐约地可以看到有2、3条纵脊线;表面密布颗粒或粒状刻点,尤以基部及肩部较显着;此外还有稀疏的小圆斑点,以翅中央中缝区较多;翅端钝圆。足相当粗壮,后足胫节第1节长度约与其它3节的总和相等。雌虫产卵管外露,极显着;腹部第5节较第3、4节的总和略长,末端不凹陷。
幼虫 老熟幼虫长而细扁,额上有8个具刚毛的孔排成一横列。唇基上有2-4条宽而分离的纵痕。触角2节,第2节为长方形,并着生一小圆锥形的透明突起。前胸前缘有一横列刚毛,前胸背板的后面,有两个非常粗糙而为红褐色的区域,同时具有多数散开的平滑斑点。无足。肛门三裂。
生物学特性 此虫一年发生1代,经常以成虫在蛹室中越冬。次年5月,成虫咬一扁圆形羽化孔而出;6月初产卵在新近死亡的或伐倒的针叶树干。产卵前先在树皮上咬一漏斗状的刻槽,然后以产卵管穿孔使其加深。幼虫在韧皮部蛀食,到夏末,才蛀入木质部表层内化蛹,也有少数在树皮下构成蛹室化蛹的,化蛹期在8月末9月初。成虫羽化后常在蛹室内越冬。
灰长角天牛(长角灰天牛)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国外分布于欧洲、苏联的西伯利亚、朝鲜。为害红松、云杉。以红松受害最严重。
幼虫 老熟幼虫长而细扁,额上有8个具刚毛的孔排成一横列。唇基上有2-4条宽而分离的纵痕。触角2节,第2节为长方形,并着生一小圆锥形的透明突起。前胸前缘有一横列刚毛,前胸背板的后面,有两个非常粗糙而为红褐色的区域,同时具有多数散开的平滑斑点。无足。肛门三裂。
生物学特性 此虫一年发生1代,经常以成虫在蛹室中越冬。次年5月,成虫咬一扁圆形羽化孔而出;6月初产卵在新近死亡的或伐倒的针叶树干。产卵前先在树皮上咬一漏斗状的刻槽,然后以产卵管穿孔使其加深。幼虫在韧皮部蛀食,到夏末,才蛀入木质部表层内化蛹,也有少数在树皮下构成蛹室化蛹的,化蛹期在8月末9月初。成虫羽化后常在蛹室内越冬。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