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珍珠草乙肝舒康胶囊/药效学
1)  HBV Recovery Capsule Prepared with Common Leafflower/ Pharmacodynamics
珍珠草乙肝舒康胶囊/药效学
2)  Zhenzhucao Yiganshukang capsule
珍珠草乙肝舒康胶囊
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lpha interferon combining with Zhenzhucao Yiganshukang capsule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2b联合珍珠草乙肝舒康胶囊治疗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作用的临床疗效。
3)  Yigan Shukang capsules
乙肝舒康胶囊
1.
RP-HPLC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olydatin and stilbene glycoside in Yigan Shukang capsules;
RP-HPLC法同时测定乙肝舒康胶囊中虎杖苷和二苯乙烯苷含量
4)  HONGZHENZHU XUEZHIKANG CAPSULE/phaimacology
红珍珠血脂康胶囊/药理学
5)  Yiganshukang capsule dry extractum
乙肝舒康胶囊干浸膏
1.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best preparation technique of Yiganshukang capsule dry extractum.
目的筛选乙肝舒康胶囊干浸膏的最佳制备工艺。
6)  Yigankang Capsule
乙肝康胶囊
1.
Protective Effects of Yigankang Capsule on Experimental Hepatic Injury;
乙肝康胶囊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补充资料:珍珠草
【通用名称】
珍珠草
【其他名称】
珍珠草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
日开夜闭、十字珍珠草(《生草药性备要》),阴阳草、假油柑(《临证指南》),真珠苹(《纲目拾遗》),鲫鱼草、胡羞羞(《广州植物志》),老鸦珠(《福建民间草药》),夜合珍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落地油柑、小利柑(《陆川本草》),蓇草(《南宁市药物志》),夜合草(《江西民间草药》),山皂角(《贵州民间药物》),叶后珠(《四川中药志》),油柑草(《福建中草药》),鱼鳞草(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
叶下珠(《植物名实图考》) 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秃净或近秃净。茎直立,分枝常呈赤色,具翅状纵棱。单叶互生,排成2列,形似复叶;叶片长椭圆形,长5~15毫米,宽2~5毫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下面灰绿色;叶柄短或近无柄;托叶小,尖三角形。花单性,雌雄同株,腋生,细小,赤褐色;无柄或具短柄;花萼6枚;花冠缺;雄花2~3朵聚生,雄蕊3,花丝基部合生,药室纵裂;雌花在叶下2列着生,子房3室。蒴果无柄,扁圆形,径约3毫米,赤褐色,表面有鳞状凸起物。种子三角状卵形,淡褐色,有横纹。花期7~8月。 生于山坡、路旁、田边。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
夏、秋间采收,晒干。
【药材】
干燥带根全草,根茎外表浅棕色,有髓;主根不发达,须根多数,浅灰棕色。茎粗约2~3毫米,老茎基部灰褐色;茎枝有纵皱,灰棕色、灰褐色或棕红色;质脆易断,断面中空。分枝有纵皱及不甚明显的膜翅状脊线。叶片薄而小,灰绿色,皱缩,易脱落。花细小,腋生于叶背之下,多已于缩。有的带有扁圆形亦褐色的果实。气微香,叶味微苦。 主产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酚性成分、三萜成分。
【性味】
甘苦,凉。 ①《植物名实图考》:"性凉。" ②《福建民间草药》:"苦,寒。"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苦。"
【归经】
《泉州本草》:"入肝、肺二经。"
【功用主治】
平肝清热,利水解毒。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小儿疳积,火眼目翳,口疮头疮,无名肿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眼,疳积,煲肉食或煎水洗。""治头上生疮仔成堆,痛痒难抵,煎水洗,研末开油搽亦可。" ②《临证指南》:"治小儿诸疳瘦弱,眼欲盲。为末白汤下,或蒸煮鱼肉食。"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瘴气。" ④《福建民间草药》:"平肝,退火,明目,治蛇咬伤。" ⑤《贵州民间药物》:"理气消肿。"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渗湿利水。治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选方】
①治红白痢疾:叶下珠鲜草一至二两。水煎,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调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传染性肝炎:鲜叶下珠一至二两。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③治小儿疳积,夜盲:叶下珠五至七钱,鸡、猪肝酌量。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治疗痢疾、腹泻 取新鲜全草2~3两,或干品1~2两,洗净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天1剂,早晚分服。小儿酌减;治疗36例,治愈23例,显效12例,无效1例。有的服两次即愈。 ②治疗狂犬咬伤 取全草4~6株(小儿酌减)煎服。另用全草同冷饭粒捣敷受伤之处。6例受狂犬咬伤的患者用上法处理后,均安全无恙。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