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学科文献资源建设
1)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ary resources
学科文献资源建设
2)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3)  Medical literature resource development
医学文献资源建设
4)  literatur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文献资源建设
1.
The library literatur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alyzed;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2.
In digital age, notable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ont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literatur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library.
数字化时代,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高校图书馆赖以生存的文献资源建设也随之发生了变更。
3.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librarian and the literatur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of subject librarian’s participating in the literatur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advances some relevant measures.
阐述了学科馆员与文献资源建设的关系,论述了学科馆员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具体措施。
5)  literature resource construction
文献资源建设
1.
The Literature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in the Network Circumstance;
论网络环境中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2.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Library Literature Resource Construction;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若干科学发展问题
3.
Based on the analyzing on the effection of college union,the operation mode,literature resource construction,optimum combination of the new liberary are discussed.
本文在分析院校合并对高校图书馆工作影响的基础上,从合并后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文献资源建设、人员优化组合等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校合并后图书馆的发展建设问题。
6)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文献资源建设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eaching work evaluation of military academy, analyzes the influences of teaching work evaluation of military academ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and probes into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of the library of military academy.
介绍了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概况,分析了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探讨了加强军队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对策。
2.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s,features and modes of "resources-based learning",probes into the requirements of "resources-based learn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s literature resources,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of the librar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叙述了"基于资源的学习"的内涵、特征、模式,探讨了"基于资源的学习"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要求,介绍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文献资源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补充资料:文献资源建设
      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保障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的全部活动。文献资源作为一种知识资源和智力资源,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需要由人去积累和建设的。文献资源建设是文献情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共同研究的一个分支。文献资源建设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各个文献情报机构对文献的收集、组织、管理、贮存等工作;二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国际间众多文献情报机构对现有文献资源的规划和协作、协调收集和收藏,形成整体资源,即从宏观上制订目标和规划,进行协调和分工,以指导各文献情报机构的文献收集工作,突出各自优势,形成比较完备的收藏,并将其作为集体的资源,共同享用,从而建立起一定范围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制。
  
  发展简况  图书馆选择和收集文献的活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由各馆独立进行的,各馆都是在已有条件下力求系统完备地建立自己的藏书。进入20世纪,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文献的增长速度加快,加上受经费、空间、收集渠道的限制,任何一个文献情报机构都无法将有关文献收集齐全,以满足普遍增长和日益多样化的文献需求;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文献作为人类的智力资源,应由社会共同建设并共同享用。于是在传统的图书馆馆际协作基础上出现了更大范围的文献采购协作。如美国图书馆界为了收集必要的国外文献,1948年联合实施法明顿计划,进行合作采购。这项计划延续了20多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战后各国图书馆界协调分工、合作采购及开展文献资源共享的日益增多,以至由政府出面,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建立多种文献中心,开展有计划的整体建设,从而使一馆的藏书建设发展成为多馆的、地区的、国家的、国际的合作或整体文献资源建设。例如联邦德国的跨地区文献保障体系,英国的期刊中心(不列颠图书馆文献供应中心),法国科技情报文献收集和传递中心(CADIST),美国480号公法计划、全国采集和编目计划,北欧四国的斯堪的亚计划等。美国1975年发布的"全国图书馆和情报工作计划"是一项由政府积极参与的庞大而全面的计划。80年代开展的北美馆藏代码一览计划,由美国和加拿大研究图书馆参加,用统一的标准工具,分析描述现有馆藏的业务支持水平、资料类型、语言等,提供北美研究藏书的强项分布图和努力方向,是一个在较大范围内反映文献资源状况和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尝试(见研究图书馆组织)。
  
  随着藏书协调的发展,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原先仅称"图书采访",到60年代以后已扩展为"藏书发展"或"藏书建设",内容包括藏书规划、藏书补充、藏书评价和藏书剔除等几部分。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图书馆界又提出了馆藏体系与馆藏结构的理论,对文献收藏的完备、系统问题作了较为科学的解释并提出了比较可行的办法。60年代由英国人提出的馆藏稳定状态理论(零增长理论),虽然引起不少争议,但它提出的文献数量控制问题已获得广泛理解和关注。20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的文献计量学,特别是其中的文献增长规律、文献分散规律、文献老化规律等,被应用于文献的收集和评价,促进了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化。文献合作采集和收藏活动及资源共享的实践,使注重整体协调的文献资源建设成为文献情报事业发展的趋势,也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国从整体出发进行文献资源建设开始于 50 年代。1957年国务院公布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成立了北京、上海两个全国性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和9 个地区中心图书馆委员会,进行外文书刊采购协调,编制了中文、俄文、西文、日文等语种期刊的联合目录和 18 种全国性专题联合目录,并定期出版《全国西文新书联合通报》。1962年,国家科委和文化部制定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草案),进一步提出了全国文献资源整体规划建设的意见,包括确定、加强、充实中心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建立图书馆协作区,加强联合目录和集中编目的工作等。80年代,中国图书馆学界、情报学界从实际需要出发,对文献资源建设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图书馆学会、情报学会多次召开专题学术会议,分析中国文献资源现状、其优势与弊端;结合国情引进各国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提出利用整体优化、建设内容完备系统、利用迅速方便、结构经济合理、运营切实可行的国家文献资源保障体制,并为此设计了各种建议方案。一部分地区和系统已先行起动,如甘肃、广东等地恢复了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活动,成都、吉林、兰州等地区,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国防科技系统以及部分高等院校开展了地区或系统的资源协调与共享活动。1988年成立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由与图书馆和情报事业有关的11个部、委、局参加,委员会下设文献资源专业组和计算机协调组。在文献资源专业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文献资源调查,重点评估全国研究性文献情报机构的文献收藏,并试图提出协调规划的建议。但就总体而言,到80年代末,中国文献资源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标  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对文献资料的需求,是文献资源建设的总目标。满足需求包括借阅或提供复制件、缩微件等。文献资源建设的具体目标可用收集的文献资料情况表示,如用收集文献资料的类型、来源、语言、学科、等级、时间等表示;也可以用收集的文献资料满足需求的程度表示,一般采用百分比,例如满足需求的75%;还可以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示,例如收集国内资料的100%,收集国外现刊能满足需求的75%,科技资料能满足需求的85%,社科资料能满足需求的75%等等(见文献资源保障)。
  
  文献资源建设目标的确定取决于需求的性质,数量是否合理,以及文献资源建设的可能条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例如:文献出版状况、收集状况和满足需求的程度;读者能使用的语言和对国外资料的需求状况,国家建设的近期和长远目标及其对文献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政治或其他因素的限制;经费的限制等等。只有综合分析上述因素,才能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实际上各个国家或地区确定目标时都是从需要与可能出发,优先解决急需文献。文献分布规律显示:用户从数量较少的核心文献中可以获得大部分情报,而要找到全部情报,文献量需要增加若干倍。因此,发展中国家一般只能以满足需求的80%左右为目标,其他需求则通过国际互借而得到满足。较大的发达国家有较强的情报需求,也有相应的条件,往往把全面满足需求作为目标,但实际上仍难以做到。较小的发达国家多从经济效益出发,只收集最常用的文献以满足大部分需求,对不能满足的部分则借助于邻近地区的协作或国际协作,即利用跨国跨地区的文献资源来满足。
  
  据英国不列颠图书馆文献供应中心对资料使用的统计,在他们收集的5.15万种现刊中,有5500种即可满足使用需求的80%,另有1万种可满足需求的15%,其余5%的使用需求则分散在3.6万种刊物之中,可见目标恰当可大大提高文献使用效益。所以多数国家并不以笼统地满足100%的需求作为目标,而是以在某些方面满足一定的百分比为目标,常常是以满足科学技术方面的需求优先, 例如在科技方面满足80%的文献需求。
  
  文献资源布局  文献资源布局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文献资源按学科或文献类型在地域空间分布的状况或格局;其二是指研究和建设合理、方便而又经济的分布格局的设计与实际工作。80年代,中国图书馆和情报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多种布局方案,但尚无一致的见解。为达到文献资源建设目标,需要确定一种适当的布局模式,以求实用、经济地满足需求。布局模式的确立取决于国家或地区规模、需求状况、交通和通讯条件、经济条件、文献情报事业的水平及历史沿革等。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的"世界出版物收集与利用"(UAP)计划办公室于1982年发表了 J.科林斯和R.芬纳两人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将已有的资源布局模式归纳为以下5种类型:
  
  模式A  以集中型单位作为第一保障, 以图满足国家或国家集团对重要文献需求的85%,专业研究图书馆则起辅助作用。英国的文献布局模式大致属于这种类型。它以不列颠图书馆文献供应中心为核心,可满足需求的90%以上。无力满足的需求再转给专业图书馆承担。国内不能满足的则利用国外文献资源。
  
  模式B  分散型的以地区为基础的体系,以中心单位为最后保障。这个模式比较适合于联邦制国家、国内不同地区使用不同语言的国家以及地域广、交通和通讯条件差的国家。其特征是将大型的图书馆和文献机构都包括在体系之内,基层单位不能满足的需求,先就近求之于这些大馆。以地区内满足需求为重点,如不足再转至其他地区,最后转至作为最后保障的中心单位。中心单位通过法定的出版物呈缴制度获得全套国内出版物,可供查阅、复制;同时致力于采集边缘资料(非核心文献)、需求不高的期刊、灰色文献 (无法从正常购买途径得到的文献)、 非书资料等,目的是收全本系统中其他地方不能提供的学科文献;国外资料往往占很大比重。中心单位的经费要得到国家的充分保障。
  
  模式C  集中型的国家专业图书馆, 是由几个专业图书馆为中心组成的系列。以满足国家大多数的研究需求。例如,由国家图书馆负责采集论及本国的全部文献,并专门收集艺术和人文科学方面的资料;另有几所专业图书馆分别收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或某种类型的文献资料。按这种模式,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图书馆常承担主要任务。在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出版物呈缴制度中要规定至少呈送两册(件),分别给国家图书馆和相应的专业图书馆;专业的分工协调由国家图书馆主持进行;专业图书馆的经费大部分由国家拨给,也有小部分来源于用户付给的咨询费等。
  
  模式 D  多馆分工负责制。在已有较多中等规模的图书馆、有馆际互借、资源共享传统的国家,可以不建新的中心,而实行多馆分工负责制的模式。其作法是:选择现有基础较好的若干图书馆,分别确定其收集文献的学科范围或文献类型,赋予这些图书馆为全国服务的义务与责任,创造条件加强和利用这些图书馆。按该模式要求有25~50所图书馆参加,每一馆致力于某一学科或类型文献的收集,以扩大全国的收藏,特别要把可能遗漏的资料收集起来。实行这一模式,要有较好的图书馆馆藏及共享基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或协调机构,承担组织协调、任务分配、监督评估和经费分配的任务,一般应是有高度的权威和必要的经费保证的实体。
  
  模式 E  集中的期刊采集。对于经费有限,文献需求也比较低的国家,可以设立一个中心单位,专门收集使用率高的研究性期刊,以便能用较低的费用较多地满足全国的需求。当然还可有一个图书馆通过呈缴制度收集全国出版物以提供保障。
  
  以上模式对于尚未开展文献资源建设的国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各国在具体实践中常常只采用其中的某种模式;或以某种模式为主,辅以其他模式;或是对某种模式的改造;或几种模式的结合。
  
  主要内容  文献资源建设不论属于何种范围,一般都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或步骤:①对现有文献资源状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主要对一定范围内所藏文献的类型、学科、语种、数量、分布情况、文献利用情况、对决策和研究的保障和支持情况、各收藏单位的收藏重点与所形成的特色(强项)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为制定资源建设规划提供参考或建议。②制订规划,确定目标。在综合考虑文献资源现状、文献需求状况以及其他可能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文献资源建设的规划、目标和采用的布局模式。③建立有权威的管理或协调机构,确定参加单位,建立协作关系,获得经费保障。对参加单位的数量在原则上不应限制,但参加单位必须具有馆际互借和直接阅览等条件,重点单位应是具有一定收藏特色的文献情报机构。各参加单位一般都要订立协议,确立文献收集的分工合作,资金分配以及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等权利与义务。应有适当经费资助,但不能减少各馆本身的经费或其他渠道的经费。④实际进行文献合作采集或分担收集工作。这是文献资源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此外还必须开展相应活动,如确立文献寄存制度、建立贮存图书馆;编制联合目录或建立计算机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建立计算机化的文献采购系统、文献检索系统、馆际互借系统等。⑤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资源共享活动。包括文献报导、查询、阅览、复制,以及文献检索、参考咨询、综合评述等。⑥定期进行文献资源建设评估活动。主要利用各单位馆藏目录或文献数据库,运用一致的标准和方法,对一定范围内的馆藏状况和使用状况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作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完善(见馆藏评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