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南阳曲剧
1)  Nanyang Quju Opera
南阳曲剧
1.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sical Mode of Nanyang Quju Opera
南阳曲剧唱腔音乐调式特色
2)  Henan Qu Opera
河南曲剧
1.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Schools of Henan Qu Opera
浅析河南曲剧的流派声腔
3)  Changyang Nanqu
长阳南曲
1.
The New Nanqu and the Developmental Problem of Changyang Nanqu;
新南曲与长阳南曲的发展问题
2.
An Analysis of Local Musical Elements in Changyang Nanqu
长阳南曲中的本土音乐元素实证考析
3.
Changyang Nanqu is an old folk art form in Hubei province.
长阳南曲是湖北地方小曲中一个较为古老的曲种,主要流传在鄂西南的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以唱词文雅、曲调优美、腔韵独特三大特点,在曲坛享有盛誉。
4)  Nanyang Quyi
南阳曲艺
1.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nyang Quyi or Folk Art Forms
浅议南阳曲艺的传承和发展
5)  A Textual Research into South Opera of Changyang
长阳南曲考论
6)  On the Historic Origin of Qu Opera in Henan
河南曲剧渊源考辨
补充资料:河南曲剧
      戏曲剧种。又名河南曲子戏、高台曲。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杂牌小调与民间歌舞踩高相结合,于1926年经临汝县农民同乐社搬上舞台,发展为戏曲剧种。由于曲调易学,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传播极快。剧目以民间生活小戏居多,如《李豁子离婚》、《小姑贤》、《小姑恶》等。也有从鼓子曲目中改编的,如《祭塔》、《花亭会》、《蓝桥会》、《闹书馆》、《安安送米》、《金精戏窦仪》等。1933年,流传到河南中部周口和东部开封一带。抗日战争时期,又流行于陕南和鄂北。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梆子、京剧等地方大戏的表演艺术,行当脚色也由小生(俗称相公)、小旦(俗称丫环)、丑(俗称和尚)发展为生、旦、净、末、丑,在剧目上移植演出《铡西宫》、《哭洪堂》、《白蛇传》、《白玉簪》、《血手印》等,也曾摘取长篇大书,如《呼延庆打擂》,编成连台本戏上演。现知传统剧目有 210多个。早期著名演员有朱天水(旦)、朱六来(生)、李金波(旦)、赵和洲(丑)等。
  
  曲剧唱腔结构为长、短句曲牌联套体制。唱腔曲牌有150多种,其中有来自明、清民歌小曲的〔阳调〕、〔诗篇〕、〔茨儿山〕、〔剪剪花〕、〔银纽丝〕、〔打枣竿〕、〔太平年〕、〔罗江怨〕,有来自鼓子曲的〔马头〕、〔潼关〕、〔满江红〕、〔劈破玉〕、〔小桃红〕、〔青阳扇〕等。伴奏用的丝弦曲牌有〔大起板〕、〔山坡羊〕、〔高山流水〕、〔状元游街〕等130 多种。伴奏乐器以坠胡、三弦、筝、琵琶为主,并采用了锣鼓等打击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曲剧不仅在本省大部地区盛行,而且在甘肃、陕西、河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也建立有专业剧团。历年整理的传统戏有《陈三两爬堂》、《风雪配》、《卷席筒》、《阎家滩》、《草人媒》、《寇准背靴》等;创作的现代戏有《赶脚》、《下乡》、《掩护》、《游乡》等。其中《赶脚》、《下乡》、《陈三两爬堂》、《游乡》、《卷席筒》、《风雪配》均已摄制成影片。新成长起来的名演员有张新芳(旦)、王秀玲(旦)、邢金萼(生)、马琪(生)、谢禄(净)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