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ercutaneous biliary drainage
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
1.
Result: Percutaneous biliary drainage were successful in 51 patients.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2)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liary drainage
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
3)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1.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drawn from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obstructive cholecystitis by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UPTGD),then combined LC.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治疗急性梗阻性胆囊炎,然后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经验。
2.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 for acute cholecystitis in the elderly and high-risk patients;
目的 总结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PTGD)对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病人的治疗经验。
4) percutanoe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
1.
Peri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percutanoe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combined with ademetionine for the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rcinoma
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胰头癌围术期的应用
5)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drainage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
1.
Combin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drainage and laparoscopy: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report of 12 cases);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联合腹腔镜微创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附12例报告)
6) PTCD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1.
Aim: To discuss the value of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cal drainage (PTCD) in old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 (ACST).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PTCD)对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 (ACST)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补充资料:《大般涅槃经》
佛教经典。亦称《大本涅槃经》或《大涅槃经》,简称《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40卷。
译本 相传在昙无谶译出前,东汉支娄迦谶译有《梵般泥洹经》2卷,三国魏安法贤译有《大般涅槃经》2卷,吴支谦译有《大般泥洹经》2卷,均早佚。异译本有东晋法显与佛陀跋陀罗译《大般泥洹经》(为《大般涅槃经》初分异译)6卷,相当于昙无谶译本的前10卷。南朝宋慧严、慧观与谢灵运等以昙无谶译本为主,并依法显等译《大般泥洹经》增加品目,从原本寿命品分出经叙、纯陀、哀叹、长寿等4品,由如来性品分出四相、四依、邪正、四谛、四倒、如来性、文字、鸟喻、月喻、菩萨等10品,改为25品36卷,亦名《大般涅槃经》。世称此为"南本涅槃",而以原昙无谶所译为"北本涅槃"。藏译《大般涅槃经》全译本是根据汉译大本的重译。此外,还有根据梵文译出的《大般涅槃经》。此经大本和小本的梵文残篇在日本、中亚等地都有发现,并已刊行。《南本大般涅槃经》还全被译成英文。关于此经出现的年代,一般认为是在法显译出之前,即3~4世纪之间(另说2~3世纪之间),正当印度笈多王朝兴起,佛教受到排斥的时期。产生的地点在今克什米尔地区。
内容 全经分寿命、金刚身、名字功德、如来性、一切大众所问、现病、圣行、梵行、婴儿行、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师子吼菩萨、迦叶菩萨、憍陈如等13品,主要阐述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佛教思想。其理论与部派佛教中的大众部义理颇有契合之处,与《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的重要思想也有一致的地方。此经还常常引用《华严经》的某些义理,两者思想相通。经中还引用佛陀所说;"我般涅槃七百岁后,是魔波旬渐当沮坏我之正法",这反映了笈多王朝复兴婆罗门教、排斥佛教的历史背景。
影响 此经在印度本土似乎不很流传,传入中国后,影响却甚大。自法显译出6卷《泥洹经》后,道生剖析经旨,倡"一阐提人皆得成佛"说,引起旧学守文之徒的激烈反对。昙无谶译大本涅槃经传至建康,经中也讲到"一阐提"可以成佛,证明道生说的正确,被称为"孤明先发"。后道生在庐山大讲《涅槃经》,主张顿悟,听者甚众,成为中国最初的涅槃师。其同学慧观则依《涅槃经》而主张渐悟。从此道生、慧观并为涅槃学派中两大系。此后南北方均陆续出现不少涅槃师,盛行讲习,竞作注疏。梁武帝萧衍亲讲此经,著《涅槃讲疏》、《涅槃义疏》等,分赠扶南、百济,并撰《断酒肉文》,广集僧尼于华林殿前,令光宅寺法云宣讲,为中国僧尼素食之先河。由于此经提到半字、满字,以牛乳五味等比喻佛说法的深浅、先后,遂有教相判释之说出。首先慧观立二教(顿教、渐教)五时(三乘别教、三乘通教、抑扬教、同归教、常住教),以《涅槃经》为最完善的经教。道生则主张佛所说法不出四种法轮(善净法轮、方便法轮、真实法轮、无余法轮),也把《涅槃经》看成是佛说的最高阶段。后僧亮、僧众等也都配合《涅槃经》五味,以区分如来一代教法。隋智也以此经义,立五时教(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和天台四教(藏、通、别、圆),以《涅槃经》为"第五时教"和"圆教"。由于各家教判提高了《涅槃经》的地位,讲习此经之风盛极一时。
注疏 现存的有印度世亲著、北魏菩提达摩译《涅槃论》1卷;陈真谛译《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1卷;梁宝亮等撰《大般涅槃经集解》71卷;隋慧远撰《涅槃经义记》10卷,吉藏撰《涅槃经游意》1卷,灌顶撰《涅槃经玄义》2卷、《涅槃经疏》33卷;唐法宝撰《涅槃经略疏》15卷,道暹《大涅槃经玄义文句》2卷、《大涅槃经疏私记》9卷,行满《涅槃经疏私记》12卷;宋智圆《涅槃经治定疏科》10卷、《涅槃玄义发源机要》4卷、《涅槃经疏三德指归》20卷;清净挺撰《涅槃经末后句》1卷;新罗元晓撰《涅槃经宗要》1卷等。
译本 相传在昙无谶译出前,东汉支娄迦谶译有《梵般泥洹经》2卷,三国魏安法贤译有《大般涅槃经》2卷,吴支谦译有《大般泥洹经》2卷,均早佚。异译本有东晋法显与佛陀跋陀罗译《大般泥洹经》(为《大般涅槃经》初分异译)6卷,相当于昙无谶译本的前10卷。南朝宋慧严、慧观与谢灵运等以昙无谶译本为主,并依法显等译《大般泥洹经》增加品目,从原本寿命品分出经叙、纯陀、哀叹、长寿等4品,由如来性品分出四相、四依、邪正、四谛、四倒、如来性、文字、鸟喻、月喻、菩萨等10品,改为25品36卷,亦名《大般涅槃经》。世称此为"南本涅槃",而以原昙无谶所译为"北本涅槃"。藏译《大般涅槃经》全译本是根据汉译大本的重译。此外,还有根据梵文译出的《大般涅槃经》。此经大本和小本的梵文残篇在日本、中亚等地都有发现,并已刊行。《南本大般涅槃经》还全被译成英文。关于此经出现的年代,一般认为是在法显译出之前,即3~4世纪之间(另说2~3世纪之间),正当印度笈多王朝兴起,佛教受到排斥的时期。产生的地点在今克什米尔地区。
内容 全经分寿命、金刚身、名字功德、如来性、一切大众所问、现病、圣行、梵行、婴儿行、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师子吼菩萨、迦叶菩萨、憍陈如等13品,主要阐述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佛教思想。其理论与部派佛教中的大众部义理颇有契合之处,与《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的重要思想也有一致的地方。此经还常常引用《华严经》的某些义理,两者思想相通。经中还引用佛陀所说;"我般涅槃七百岁后,是魔波旬渐当沮坏我之正法",这反映了笈多王朝复兴婆罗门教、排斥佛教的历史背景。
影响 此经在印度本土似乎不很流传,传入中国后,影响却甚大。自法显译出6卷《泥洹经》后,道生剖析经旨,倡"一阐提人皆得成佛"说,引起旧学守文之徒的激烈反对。昙无谶译大本涅槃经传至建康,经中也讲到"一阐提"可以成佛,证明道生说的正确,被称为"孤明先发"。后道生在庐山大讲《涅槃经》,主张顿悟,听者甚众,成为中国最初的涅槃师。其同学慧观则依《涅槃经》而主张渐悟。从此道生、慧观并为涅槃学派中两大系。此后南北方均陆续出现不少涅槃师,盛行讲习,竞作注疏。梁武帝萧衍亲讲此经,著《涅槃讲疏》、《涅槃义疏》等,分赠扶南、百济,并撰《断酒肉文》,广集僧尼于华林殿前,令光宅寺法云宣讲,为中国僧尼素食之先河。由于此经提到半字、满字,以牛乳五味等比喻佛说法的深浅、先后,遂有教相判释之说出。首先慧观立二教(顿教、渐教)五时(三乘别教、三乘通教、抑扬教、同归教、常住教),以《涅槃经》为最完善的经教。道生则主张佛所说法不出四种法轮(善净法轮、方便法轮、真实法轮、无余法轮),也把《涅槃经》看成是佛说的最高阶段。后僧亮、僧众等也都配合《涅槃经》五味,以区分如来一代教法。隋智也以此经义,立五时教(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和天台四教(藏、通、别、圆),以《涅槃经》为"第五时教"和"圆教"。由于各家教判提高了《涅槃经》的地位,讲习此经之风盛极一时。
注疏 现存的有印度世亲著、北魏菩提达摩译《涅槃论》1卷;陈真谛译《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1卷;梁宝亮等撰《大般涅槃经集解》71卷;隋慧远撰《涅槃经义记》10卷,吉藏撰《涅槃经游意》1卷,灌顶撰《涅槃经玄义》2卷、《涅槃经疏》33卷;唐法宝撰《涅槃经略疏》15卷,道暹《大涅槃经玄义文句》2卷、《大涅槃经疏私记》9卷,行满《涅槃经疏私记》12卷;宋智圆《涅槃经治定疏科》10卷、《涅槃玄义发源机要》4卷、《涅槃经疏三德指归》20卷;清净挺撰《涅槃经末后句》1卷;新罗元晓撰《涅槃经宗要》1卷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