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ofitable balance
有效益的均衡
1.
There are three ways which can deal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regions,schools and groups:first,"growing balance" -it can improve the bottom line of differences by pertinent measures;second,"sharing balance" -it can bring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and construction;third,"profitable balance" -it takes differences as resource and promotes balance through reform.
解决区域、学校和人群差异的思路与策略主要有三种:一是以针对性措施提升差序之底线的"成长性均衡",二是形成强势弱势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共建的"分享式均衡",三是视差异为资源、以变革促均衡的"有效益的均衡"。
3) cost benefit equilibrium
成本效益均衡
1.
A cost benefit equilibrium model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re for th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built up.
从成本效益均衡的角度分析,对于鲜活农产品物流网络中配送中心的设立,提出了基于鲜活农产品价格(价值)随时间变化的成本效益均衡模型,在收益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建立配送中心的数量和位置,并使其成本最小。
4) marginal benefit equilibrium
边际效益均衡
1.
In order to utilize the renewable energy rationally and maximize energy-consuming green benefit,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model of renew- able energy with two levels of regions and consumers was set up,which was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energy-consuming marginal benefit equilibrium and marginal utility function equilibrium in economics.
以能源消费的绿色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利用能源消费的边际效益均衡原理、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建立可再生能源优化配置模型,分为区域间优化配置和用户间优化配置两个层次。
5) benefit-cost-based scheduling
基于效益-代价均衡的调度
1.
In particular, a benefit-cost-based scheduling algorithm is given, which aims to impro.
针对已有算法在较重的负载条件下使系统性能急剧恶化的问题,还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基于效益-代价均衡的调度算法。
6) equilibrium valid exchange rate
均衡有效汇率
补充资料:《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动态一般均衡分析】帕廷金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货币数量增长的动态效应。货币数量的增长对于均衡价格和均衡利率究竟具有何种影响,一直是新古典货币理论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重要分歧点。帕廷金关于货币数量增长的动态的考察试图通过实际余额效应的分析,重新肯定货币数量说的传统结论。他假定,政府增发的新货币是一次性的,它通过两条途径进人经济体系:(l)政府直接把印发的新货币投放商品市场以增加政府的购买力;(2)通过银行系统把新货币注人经济体系。 帕廷金认为,当第一种情况出现时,在商品市场上将有两种力量对商品需求产生上涨的压力:第一,总需求中的政府需求将增长;第二,由于总实际余额的增长,在实际余额效应的作用下,投资和消费需求也将增长。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使总需求曲线偏离原有的均衡位置,导致通货膨胀缺口的出现。但是他认为,商品市场通货膨胀缺口的存在将会引起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商品市场出现超额需求时,价格将开始上涨;从而在负的实际余额效应的作用下,减缓商品超额需求的压力。当价格的上涨比例小于货币数量增长的比例时,实际余额将继续大于货币量增长以前的水平,从而通货膨胀缺口继续存在;反之,将会导致衰退缺口。而只有在价格与货币作同比例上涨,即“经济中的实际财富恢复到原有的水平时”,商品市场才会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在帕廷金看来,新货币注人商品市场,也会引起债券市场的波动,由于实际余额的增长,债券的供求曲线都会向上偏移,从而使利率下降,并引起所有市场的进一步调整;刺激投资品的需求增长,加剧价格上涨,引起利率回升。“当价格的上涨完全吸收了增长的货币数量时”,利率重新回到原有的均衡水平。当新增的货币量通过第二条途径注人经济体系时,虽然银行本身不作为买者或卖者出现在商品市场上,但新货币的注人使银行存款增加,从而导致债券需求增长,利率下降。因此,会产生和第一种情况类似的动态调整过程。 帕廷金的结论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长都将引起“均衡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涨”,“但使均衡利率的水平保持不变”。换言之,由于货币量的增长不影响经济体系的“实际状态”,货币数量增长的效应是“中性的”。但是,他强调,利率的不变性是作为动态过程的结果来看的。在动态调整的过程中,利率不仅是可变的,而且这种变动构成了动态调整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帕廷金关于货币数量增长效应的分析,可以看成是一种重新表述的“动态”货币数量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