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ross-civilization
跨文明
1.
The basic issues raised by Cao Shunqing,such as the discussion on cross-culture,cross-civilization,and heterogeneity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provided theoretical foundation,basic discourse and concept system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school of variation study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曹顺庆关于比较文学的基本问题,如跨文化与跨文明、比较文学的基本特性异质性等基本理论观念的论述,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差异性研究建立了理论基础、基本话语和概念系统。
2) cross-civilization transmission
跨文明传播
3) cross-civilization studies
跨文明研究
1.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by Wellek, Etiemble, Bernheimer and the Chinese School outline the trajectory of cross-civilization studi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hich follows two ways of thinking: 1.
韦勒克、艾金伯勒、伯恩海默以及中国学派等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上的相关观点勾勒出了一条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的轨迹,而这条跨文明研究轨迹又是沿着两条思路展开的:一是寻求不断地超越狭隘的西方中心主义束缚;二是从异质性和互补性来丰富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内容。
2.
The cross-civilization studi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as the mutual complement as its ultimate goal while interpret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跨文明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思潮。
5) Cross-Civilization Interpretation
跨文明阐发
6) Inter-civilization Dialogue
跨文明对话
补充资料: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社会文明的两大部分;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在精神和物质两个领域取得的成果;社会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集中表现为:①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包括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等。②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包括人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物质文明受生产力状况的制约,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决定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表现。两者的发展成正比例。物质文明的状况反映人类在对自然界的关系中所达到的自由的程度。
精神文明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主要表现为:①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程度以及与此相应的物质设施、机构的发展规模和水平。②思想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精神文明的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精神文明中思想的即意识形态的方面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它反映着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精神文明的不同性质。精神文明决定于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和开化的精神标志。
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精神文明反过来又成为物质文明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不同程度地规定和影响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精神文明的发展既依赖于物质文明的发展,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两个文明在总体上是相适应地发展的,但也会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精神文明可以高于或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水平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地区或国家之间,某些方面的精神文明可能相去甚远,物质文明水平差距较大的两个地区或国家,精神文明某些方面的高下可能恰好相反。社会文明是历史地发展着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都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已达到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着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前景,则激励着人们为之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一定历史时代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以往的和当代的社会进步的结果,又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和内部的动力。更高阶段的社会文明是已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直接继续和发展。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集中表现为:①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包括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等。②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包括人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物质文明受生产力状况的制约,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决定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表现。两者的发展成正比例。物质文明的状况反映人类在对自然界的关系中所达到的自由的程度。
精神文明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主要表现为:①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程度以及与此相应的物质设施、机构的发展规模和水平。②思想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精神文明的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精神文明中思想的即意识形态的方面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它反映着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精神文明的不同性质。精神文明决定于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和开化的精神标志。
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精神文明反过来又成为物质文明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不同程度地规定和影响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精神文明的发展既依赖于物质文明的发展,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两个文明在总体上是相适应地发展的,但也会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精神文明可以高于或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水平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地区或国家之间,某些方面的精神文明可能相去甚远,物质文明水平差距较大的两个地区或国家,精神文明某些方面的高下可能恰好相反。社会文明是历史地发展着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都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已达到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着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前景,则激励着人们为之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一定历史时代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以往的和当代的社会进步的结果,又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和内部的动力。更高阶段的社会文明是已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直接继续和发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