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1)  Tengshan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1.
Community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Dalbergia benthami in Tengshan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of Yongtai
永泰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粤黄檀群落及景观特征
2)  Gudou mountain provincial nature reseve
古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3)  Tengshan nature reserve
藤山自然保护区
1.
Studies on the Diversity of Lianes in Tengshan Nature Reserve of Fujian;
福建藤山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多样性研究
2.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pecial pattern of tourism lan dscape of Tengshan nature reserve in Yongtai county.
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空间格局 ,提出了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理想旅游景观格局的配置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规划途径 。
4)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省级自然保护区
1.
Species diversity of sarcodinids and flagellates in the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of wetland of first meander of Yellow River
甘肃黄河首曲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肉鞭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5)  Tengshan Natural Reserve in Yongtai county
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
6)  Yangdongshan Shierdushui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
1.
The mechanical damages to woody plants in Yangdongshan Shierdushui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Lecha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resulting from a snow disaster were investigated by sampling four 50 m×30 m plots located from 700 m to 1 000 m of elevation.
在广东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700~1000m的植被群落中设置4个固定样地,研究雨雪冰冻灾害对其木本植物的机械损伤情况,结果表明:1)冰雪灾害对木本植物的机械损伤包括断梢、压弯、断干、翻蔸、倒伏等类型,其中压弯占的比例最高,超过总株数的50%;2)胸径≤3。
补充资料:黄骅古贝壳堤自然保护区

黄骅古贝壳堤自然保护区


“黄骅古贝壳堤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三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属海洋地质自然遗迹。

黄骅古贝壳堤是世界上三大古贝壳堤之一,位于河北省黄骅市沿海。渤海湾黄骅贝壳堤由6条贝壳堤组成,总面积11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0公顷,位于张巨河村以南,后唐堡村以北,为重点保护区域。缓冲区面积35公顷,实验区面积72公顷。6条贝壳堤都与现代海岸线平行,代表不同时代的海岸位置。科学家根据离海远近,从西向东,依次把6道贝壳堤命名为1号,2号,3号,4号,5号,6号贝壳堤。

(1)沈庄--东孙村贝壳堤。该堤位于黄骅市东南侧,北起沈庄,向南过孙村南延约1.5km。

(2)苗庄一同居贝壳堤。该堤位于黄骅市东南约3km处。

(3)许官--武帝台--沙井子贝壳堤。该堤从中捷农场三分场境内通过呈sn走向。北起天津巨葛庄,南抵黄骅的许官多呈埋藏状态。

(4)脊岭泊刘洪博贝壳堤。该堤位于黄骅关家堡以西的脊岭泊西侧,呈sn走向,绵延长达3公里多。

(5)歧口--狼坨子贝壳堤,该堤分布在黄骅现代海岸高潮线,呈se-nw走向。

(6)歧口--赵家堡低潮贝壳堤。该堤位于歧口高头村至赵家堡向海2.2km的低潮滩贝壳堤。

贝壳堤是由生活在潮间带的贝类死亡后的硬壳经波浪搬运,在高潮线附近堆积形成的。黄骅1号贝壳堤形成的时代为距今6150-5340年。从开始形成到停止发育,前后经历了810年。在这810年中,该堤就是当时的海岸线。这一时期,没有大的河流在此入海,海水透明度高,适宜贝类生活。大量贝类死亡后遗留下来的贝壳,在波浪作用下被堆积在高潮线附近,开成1号贝壳堤。

在距今5340年以后,由于黄河在附近入海,海水混浊,泥沙淤积成陆,海岸线前伸,从而把1号贝壳堤遗弃在高处的陆地上。

由于黄河改道,入海泥沙剧减,海水澄清,淤积停止,海岸线趋于稳定,贝类大量繁殖,在波浪作用下又形成新的贝壳堤,即黄骅2号贝壳堤。2号贝壳堤的形成年龄为距今4740-3955年,距离1号堤15公里。该堤的形成经历了约785年。

黄骅贝壳堤的成因大致如此。6000余年来,黄河入海口摆动在渤海与黄海之间。黄骅沿岸的6道贝壳堤,都是大海和黄河的产物。从东向西平行分布的6道贝壳堤就象站成一排的6兄弟。排在最西面离岸最远的1号堤是这群兄弟中的老大,形成至今已有6150年。排在最东面的6号堤,至今仍在潮起被淹,潮落出露的高潮滩上,形成至今只有1030年。两者相距30公里,年龄相差5120年。六条贝壳堤说明,在距今6150年以来,黄骅海岸线由西向东,走走停停,处于剧烈的变化之中。贝类动物遗体可供测定地质年代。贝壳堤是海岸变迁和海平面变化的忠实记录,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贝壳堤也有护岸作用和一定的经济价值。该保护区是渤海西岸七千多年来成陆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它的发育规模、时间跨度和包涵的地质古环境信息为世界所罕见,在国际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与美国圣路易斯安娜州古北壳堤和南美洲苏里南古贝壳堤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贝壳堤。

该保护区为宝贵的自然遗迹,它主要由贝类、孢粉、藻类、有孔虫、介形虫等组成,为不可再生的资源。 据科学考证,这些古贝壳堤的发育规模、时间跨度和所包涵的地质古环境信息为世界所罕见,在国际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它可为研究古海洋变迁、环境变化趋势提供天然本底,对于进行科学研究,以及预测今后的环境变化趋势,为各级政府制定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除供科学研究外,它还对风暴潮造成海水内侵起到保护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