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甲苯胺蓝法
1)  Toluidine Blue Method
甲苯胺蓝法
1.
Spectrophotometry of Toluidine Blue Method for the Calibration Curve of Heparin
甲苯胺蓝法测定肝素钠含量的校准曲线研究
2)  Toluidine blue
甲苯胺蓝
1.
Study on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 of bromate by oxidative decoloration of toluidine blue;
甲苯胺蓝退色光度法测定痕量溴酸根的研究
2.
Determination of Ascorbic Acid in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with Toluidine Blue by Kinetic Spectrophotometry;
甲苯胺蓝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药品中的抗坏血酸
3.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oluidine blue(TB)-mediated 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 to the periodontal pathogens from supragingival plaques;
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龈上菌斑灭菌效果的研究
3)  Xylidene Blue
二甲苯胺蓝
1.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race Cr in Water with Oxidation Discolouring of Xylidene Blue by Cr(Ⅵ);
二甲苯胺蓝褪色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铬
4)  toluidine blue O
甲苯胺蓝O
5)  toluidine bluespecial staining (TB)
甲苯胺蓝特殊染色方法
6)  xylidyl blue Ⅰ
二甲基苯胺蓝Ⅰ
补充资料:甲苯胺

国标编号 61750
CAS号 108-44-1
分子式 C7H9N;CH3C6H4NH2
分子量 107.15

 无色油状液体;蒸汽压:0.13kPa/41℃;闪点:85℃;熔点-50.5℃;沸点203.3℃;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醚、稀酸;密度:相对密度(水=1)0.99;相对密度(空气=1)3.90;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4(毒害品);主要用途:用作制造还原染料的中间体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并能刺激膀胱尿道,能致血尿。
急性中毒:多由皮肤污染而吸收。引起自觉脸部灼热、剧烈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呈现紫绀症。以后出现血尿、尿闭、精神障碍、肌肉抽搐。
慢性中毒时,可引起膀胱刺激症状。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450mg/kg(大鼠经口);150mg/kg(小鼠腹腔)
致癌性:大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6600μg/kg(19周,间断)致肿瘤阳性。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对二甲氨基甲醛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对硝基重氮苯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3mg/m3[皮]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验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雾状水,减少蒸发。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监测毒物。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注意手、足和指甲等部位。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