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Han Chang an ruins
汉长安城遗址
1.
At present the protection and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of the Han Chang an ruins have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but the use of its advantages in resources and the heritage value is not satisfactory.
本文研究的汉长安城遗址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遗址的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针对其文物资源优势及各项价值的利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3) Qin-Han Changcheng yizhi
秦汉长城遗址
4) Han Chang'an Wuku yizhi
汉长安武库遗址
5) Tang Chang an ruins
隋唐长安城遗址
1.
In 1996, the Tang Chang an ruins has been listed as important cultural relic sites under state-level protection by the Cent.
1996年,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唐长安城遗址名列其中。
6) Yumenguan Great Wall ruins in Han Dynasty
汉长城玉门关段遗址
1.
The research based on Yumenguan Great Wall ruins in Han Dynasty, It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collation of archa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汉长城玉门关段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我国甘肃省敦煌市北部戈壁深处,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补充资料:汉长安城遗址
中国西汉都城遗址。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 3公里处。汉高祖五年 (公元前202)置长安县,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建长乐宫,七年建未央宫,同年自栎阳迁都长安。惠帝元年至五年(公元前194~前190)修筑城墙。武帝时建桂宫、北宫、明光宫,并于城西外侧建建章宫,于城西南扩充秦以来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广建离宫别馆。西汉 200多年间,它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东西方"丝绸之路"的起点。面积约36平方公里,汉平帝元始二年 (公元2)人口达24万余,是当时世界著名大都市。西汉末年长安毁于战火。东汉定都洛阳,以长安为西京。此后的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曾在此短暂定都。隋代另建大兴城(唐名长安城)为国都,汉长安城遂荒废。1952年以后,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汉长安城遗址作过数次调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1956年开始作了系统的调查和发掘工作,勘探并发掘了城墙、直城门、西安门、霸城门、宣平门、南郊礼制建筑群遗址、城内街道和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以及明光宫和城西建章宫的范围、武库遗址、未央宫周边的建筑遗址。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市布局 城平面近方形,四面筑有夯土城墙,墙基宽12~16米,至今地面断续残存。东墙长6000米,南墙长7600米,西墙长4900米,北墙长7200米,周长25700米。城墙外侧环有宽约8米、深约3米的城壕。因河道和原有宫殿而使南墙曲折似南斗六星,北墙曲折似北斗七星,故又有斗城之称。城四面各有 3个门。从东墙北起:东面是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是覆盎门、安门、西安门;西面是章城门、直城门、雍门;北面是横门、厨城门、洛城门。12个城门的基址均已探明。每个门各有3 个门道,门道宽8米(路宽6米),两侧有石础,证明原建有木构门楼。汉末各门皆焚毁,门道内堆满灰烬、炭屑和烧土块。街道笔直平正,经纬分明。8条主要大街长度不一,各宽约45米。每条大街都以水沟间隔成并行的 3途;中间是皇帝的御道,两侧为官吏和平民行走的道路。在纵横道路构成的方形、长方形界域内,分布着宫殿、东市和西市以及闾里建筑。宫殿集中于城的中部和南部,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东市、西市工商业区在城的西北角。城的东北角是一般居民区。这种布局改进了战国时大小城相套的旧制,把宫殿区、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同置于一城之中,开创了后世都城建制的格局。
主要建筑遗址 城内的主要建筑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明光宫、武库等。城西墙外有建章宫,城南有礼制建筑群。长乐宫位于城东南角,平面近方形,周围夯筑宫墙,墙基宽20米,周长1万米,面积约6平方公里。宫墙的四面有门。宫内的殿址破坏严重。未央宫位于城的西南角,平面方形,四面有夯土宫墙,东西长2250米,南北宽2150米。未央宫遗址现有多座夯土台基耸立地表,其中最大的前殿基址,南北长约 350米,东西宽约 200米,北部最高处达15米。桂宫位于未央宫的北边靠近城的西墙,平面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四面有夯土宫墙,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 880米,现存于夹城堡村东的夯土高台,可能是桂宫的明光殿基址。西城外的建章宫遗址保存下来的遗迹甚多,如北阙、凤阙、太液池及其他一些殿阁的夯土台基仍清楚可见。
武库遗址位于长乐宫和未央宫之间,平面为横长方形,四面有夯土围墙,东西长880米,南北宽320米,内有库房基址 7处,出土一批铁兵器和铜兵器。南郊的礼制建筑群遗址,以汉辟雍和王莽九庙遗址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辟雍遗址,平面外圆内方。中间为一座直径62米的圆形夯土台,台上有平面呈"亞"字形的主体建筑基址,包括主室和四隅的夹室,四边有四堂。这组中心建筑外围方形夯土墙,每边长235米,基宽1.8米,四面辟门,四隅有曲尺形配房。围墙外边为圜水沟,直径约 360米,周长1156米,宽2米,深1.8米,沟壁砌砖。圜水沟与四门相对处又各有一小水沟围绕。此组建筑建于汉平帝元始年间。王莽九庙遗址,共发现12座建筑基址。1 ~11号建筑基址为一组,外边围绕每边长1400米的方形夯土墙。12号建筑基址另为一组,位于南墙的外侧中部。这12座建筑基址的形制基本相同,中心是平面呈"亞"字形的主体建筑,外有近方形的围墙,墙的四面辟门。出土的石础上有"始建国"年号,其位置和规模,都与《汉书·王莽传》所载的"王莽九庙"相符。
在汉长安城内外还发现汉代制陶、铸钱、冶铸等作坊遗址,如城西北角的六村堡、相家巷一带,发现烧造陶俑和铸铁的作坊遗址;未央宫北的石渠阁遗址,城东阎新村附近的离宫遗址,城西建章宫范围内的好汉庙、窝头寨,城东南的老君殿、枣园村,昆明池南沧浪河畔的西赵村,城东清明门外等处,都发现有汉代的铸钱作坊遗址;直城门附近则出土有制造兵器的陶范;在城西南角墙外约 300米处还出土了铜锭10块。
遗物 汉长安城出土遗物非常丰富,以陶质砖瓦建材的数量最多,还有铁器、铜器、石器、金属货币等。各个建筑遗址内部都发现有大批的建筑材料,如绳纹板瓦、筒瓦、脊瓦,云纹瓦当,长乐未央、长生未央、长生无极与天无极、千秋万岁等文字瓦当,回纹方砖、方格纹方砖,素面长条砖以及圆筒形陶水道、陶井圈,石柱础等。铁兵器有刀、剑、矛、戟、镞、铠甲等;铁工具有斧、锛、凿、锤、釜等。铜器有、鼎、钫、、锺、釜及铜戈、铜镞等。出土的货币有马蹄金、麟趾金和汉半两、五铢及王莽时的大泉五十、货布、货泉、布泉等铜币。未央宫西北边的一座工官官署遗址内,出土 3万多片刻字的骨签,内容大多是各地工官向中央政府"供进之器"的记录,是研究西汉经济、官制等方面最具权威性的档案资料。
遗址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断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划定保护范围,竖立保护标志,严格控制遗址范围内的基本建设工程。遗址范围内建立了村、乡两级基层文物保护小组。
参考书目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北京,198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第四章,文物出版社,北京,1984。
城市布局 城平面近方形,四面筑有夯土城墙,墙基宽12~16米,至今地面断续残存。东墙长6000米,南墙长7600米,西墙长4900米,北墙长7200米,周长25700米。城墙外侧环有宽约8米、深约3米的城壕。因河道和原有宫殿而使南墙曲折似南斗六星,北墙曲折似北斗七星,故又有斗城之称。城四面各有 3个门。从东墙北起:东面是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是覆盎门、安门、西安门;西面是章城门、直城门、雍门;北面是横门、厨城门、洛城门。12个城门的基址均已探明。每个门各有3 个门道,门道宽8米(路宽6米),两侧有石础,证明原建有木构门楼。汉末各门皆焚毁,门道内堆满灰烬、炭屑和烧土块。街道笔直平正,经纬分明。8条主要大街长度不一,各宽约45米。每条大街都以水沟间隔成并行的 3途;中间是皇帝的御道,两侧为官吏和平民行走的道路。在纵横道路构成的方形、长方形界域内,分布着宫殿、东市和西市以及闾里建筑。宫殿集中于城的中部和南部,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东市、西市工商业区在城的西北角。城的东北角是一般居民区。这种布局改进了战国时大小城相套的旧制,把宫殿区、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同置于一城之中,开创了后世都城建制的格局。
主要建筑遗址 城内的主要建筑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明光宫、武库等。城西墙外有建章宫,城南有礼制建筑群。长乐宫位于城东南角,平面近方形,周围夯筑宫墙,墙基宽20米,周长1万米,面积约6平方公里。宫墙的四面有门。宫内的殿址破坏严重。未央宫位于城的西南角,平面方形,四面有夯土宫墙,东西长2250米,南北宽2150米。未央宫遗址现有多座夯土台基耸立地表,其中最大的前殿基址,南北长约 350米,东西宽约 200米,北部最高处达15米。桂宫位于未央宫的北边靠近城的西墙,平面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四面有夯土宫墙,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 880米,现存于夹城堡村东的夯土高台,可能是桂宫的明光殿基址。西城外的建章宫遗址保存下来的遗迹甚多,如北阙、凤阙、太液池及其他一些殿阁的夯土台基仍清楚可见。
武库遗址位于长乐宫和未央宫之间,平面为横长方形,四面有夯土围墙,东西长880米,南北宽320米,内有库房基址 7处,出土一批铁兵器和铜兵器。南郊的礼制建筑群遗址,以汉辟雍和王莽九庙遗址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辟雍遗址,平面外圆内方。中间为一座直径62米的圆形夯土台,台上有平面呈"亞"字形的主体建筑基址,包括主室和四隅的夹室,四边有四堂。这组中心建筑外围方形夯土墙,每边长235米,基宽1.8米,四面辟门,四隅有曲尺形配房。围墙外边为圜水沟,直径约 360米,周长1156米,宽2米,深1.8米,沟壁砌砖。圜水沟与四门相对处又各有一小水沟围绕。此组建筑建于汉平帝元始年间。王莽九庙遗址,共发现12座建筑基址。1 ~11号建筑基址为一组,外边围绕每边长1400米的方形夯土墙。12号建筑基址另为一组,位于南墙的外侧中部。这12座建筑基址的形制基本相同,中心是平面呈"亞"字形的主体建筑,外有近方形的围墙,墙的四面辟门。出土的石础上有"始建国"年号,其位置和规模,都与《汉书·王莽传》所载的"王莽九庙"相符。
在汉长安城内外还发现汉代制陶、铸钱、冶铸等作坊遗址,如城西北角的六村堡、相家巷一带,发现烧造陶俑和铸铁的作坊遗址;未央宫北的石渠阁遗址,城东阎新村附近的离宫遗址,城西建章宫范围内的好汉庙、窝头寨,城东南的老君殿、枣园村,昆明池南沧浪河畔的西赵村,城东清明门外等处,都发现有汉代的铸钱作坊遗址;直城门附近则出土有制造兵器的陶范;在城西南角墙外约 300米处还出土了铜锭10块。
遗物 汉长安城出土遗物非常丰富,以陶质砖瓦建材的数量最多,还有铁器、铜器、石器、金属货币等。各个建筑遗址内部都发现有大批的建筑材料,如绳纹板瓦、筒瓦、脊瓦,云纹瓦当,长乐未央、长生未央、长生无极与天无极、千秋万岁等文字瓦当,回纹方砖、方格纹方砖,素面长条砖以及圆筒形陶水道、陶井圈,石柱础等。铁兵器有刀、剑、矛、戟、镞、铠甲等;铁工具有斧、锛、凿、锤、釜等。铜器有、鼎、钫、、锺、釜及铜戈、铜镞等。出土的货币有马蹄金、麟趾金和汉半两、五铢及王莽时的大泉五十、货布、货泉、布泉等铜币。未央宫西北边的一座工官官署遗址内,出土 3万多片刻字的骨签,内容大多是各地工官向中央政府"供进之器"的记录,是研究西汉经济、官制等方面最具权威性的档案资料。
遗址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断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划定保护范围,竖立保护标志,严格控制遗址范围内的基本建设工程。遗址范围内建立了村、乡两级基层文物保护小组。
参考书目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北京,198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第四章,文物出版社,北京,198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