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医学道德精神
1)  Medical Morality
医学道德精神
1.
A Concise Analysis of Medical Morality Stud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医学道德精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探析
2)  ethnic and spiritual statistics
道德精神统计学
3)  moral spirit
道德精神
1.
Chinese Charity Culture and its Moral Spirit;
论中华慈善文化及其道德精神
2.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oral spirit,the social functions and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containing in the model university students during the social tran.
深刻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大学生道德模范"所蕴含的道德精神,正确认识"大学生道德模范"的社会功能以及在实践中产生的启意,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has experienced three kind of spiritual pursuit: the moral spirit,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the aesthetic spirit.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三类精神的追求:道德精神、科学精神和审美精神,在不同的精神追求下教学模式也相应地表现为不同的特点,同时人类对精神的不断追求也促使教学模式不断走向完善。
4)  spiritual moral
精神道德
5)  Psychiatry [英][saɪ'kaɪətri]  [美][saɪ'kaɪətrɪ]
精神医学
1.
Problems on Bibliotherapy from viewpoint of Psychiatry in China;
从精神医学的角度看图书馆开展阅读治疗存在的问题
2.
Bibliometrics analysis of psychiatry from 2000 to 2003 in China;
2000~2003年我国精神医学文献计量分析
3.
Psychiatry and psychology: its significance and effect in cosmetic medicine;
精神医学与心理治疗对美容医学的意义和作用
6)  Medical ethics
医学道德
1.
The core of the medical ethics standard system is the value assumption of the medical ethics.
医学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是医学道德的价值取向。
2.
With a systematic scrutiny and reorgan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and physicians' medical ethics, the thesis investigates the medical ethics developmen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1368 - 1840).
论文考察明清(1368—1840)医学道德发展情况,对政府医学道德观、医家医学道德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
3.
Medicine,medical ethics mesh with each other,is the basic feature of medical advances,The scope of medical ethics are ethics,its long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has a long history.
医学道德属于伦理学范畴,其在祖国医学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补充资料:《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

  《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仍iag-nostic and Statisrieal Manual ofMental刀15口rder:,DSM)美国精神病学会1 952年公布了《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一版(D SM一I)。当时受阿道夫·麦尔(Ad。ir Moyer)的精神生物学学说的影响,认为精神疾病是个体对环境的反应,对各种精神疾病均称为“反应”和“精神分裂症反应”、“神经官能症反应”等;并应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解释神经官能症和人格障碍。尽管DSM一I对美国精神病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未被广泛接受。1968年公布了DSM一n,将精神疾病分为十类,取消了病名后的“反应”字样,列入了儿童、青少年类别,鼓励对疾病做多种诊断,即使两者有因果关系,如酒癖和继发性抑郁。DSM-n最主要的价值在于促进了国际间的研究和交流。1980年公布了DSM一111,对每种疾病提出了操作性诊断标准,提倡多轴诊断;对病因不明的疾病采用了描述性分类原则。DSM一m以全新的面貌出现,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界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被翻译成许多文字,为多种教科书引用。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诊断系统上的不稳定性,且在一些实例中存在诊断标准的不完全清晰性。1987年公布了DSM一111的修改版本(D SM一111一R),在分类学原则、疾病概念、诊断方式上均与D SM-m相同,只是对某些细节进行了增补、删减、合并、分离和转换。在此基础上,美国精神病学会于1994年公布了DSM一W。在研究方法上,依据对大量文献和数据进行综合性和系统性审查、分析和实验,注重与IcD一10(国际疾病分类)的相容性,接受许多国际专家和相关组织的评审,增强了其科学性和跨文化的实用性:在障碍概念上,增加了症状临床意义的内容,提高了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阂限,使281种Axi:I和Axis 11的障碍类别中有 130种障碍包括了关注临床意义的症状标准,突出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诊断模式;在分类学原则上,进一步突出了现象学的描述性原则,例如不再使用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原学诊断这一术语,也使DSM一W的诊断方式注重症状描述性特征,这些调整提高了DSM一W的障碍诊断系统的覆盖,使原在DSM一111一R中不能诊断或只能在“其他障碍”类别中诊断的精神障碍有了明确的诊断;补充了17种“新”的精神障碍,消减或合并了8种精神障碍。另外,DSM一W在文化的适应性上作了特别的考虑,提供了系统地评估和判断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来访者的诊断模式。 (赵亚志郭金山撰刘协和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