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斯密-杨格定理
1)  Smith-Young Theorem
斯密-杨格定理
2)  Smith's theorem
斯密定理
3)  Yang Mill theory
杨-密尔斯理论
4)  Yang's theorem
杨氏定理
5)  kaplansky density theorem
卡普兰斯基稠密性定理
6)  haag kastler theorem
哈格 卡斯特勒定理
补充资料:斯密
斯密(1723~1790)
Smith,Adam 

   英国政治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出生于苏格兰,父亲是律师兼海关官吏。17岁获格拉斯哥大学硕士学位,又入牛津大学学习,1746年毕业。先后在爱丁堡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授、副校长,讲授自然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1759 年出版《道德情操论》。1762年获格拉斯哥大学博士学位。1764年任布克莱希公爵的私人教师,曾前往法国,与重农学派的经济学家交往。1767年回家乡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写作,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后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
   
   

图片

图片


   
   斯密从人性论出发,认为人们受“利己心”支配去追求个人利益,同时也给全社会带来普遍利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由竞争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会自发调节生产的进行。他指出财富的源泉是一切生产部门的劳动,批判了重商主义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源泉的观点,也克服了重农学派只把农业看作生产部门的片面看法。他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指出劳动是衡量商品价值的真实尺度,分析了自然价值和市场价格及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他第一次根据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划分出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并指出利润和地租是对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扣除,实际上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起源。他还考察了资本,论述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自由贸易理论及赋税原则等。但他的研究方法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研究经济关系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仅仅从经济现象得出结论),使他的价值论和分配论都带有双重的、相互矛盾的观点,因而在他的理论中既存在科学见解又有庸俗观点。他的理论对后来的经济思想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