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Bamboo slips of discovered from Chu tomb at Geling of Xincai
新蔡葛陵楚简
3) Chu tomb at Geling
葛陵楚墓
1.
The Chu tomb at Geling, Xincai is a large tomb of the middle Warring States period, re- cently excavated in the Huai River region.
河南新蔡葛陵楚墓,是近年来淮河流域考古中新发现的一座战国中期大型墓葬。
4) the bamboo slips of Chu excavated at Geling in Xincai
葛陵卜筮简
5) Chu bamboo slips
楚简
1.
"Dashui" is common worship in Chu bamboo slips as an important deity.
"大水"是出土楚简所载较普遍祭祀的重要神祇。
2.
The author studies the archaeological physical remains and records on the bamboo slips unearthed in Xincai and Jiudian,compiles the measurements seen in Chu bamboo slips,reviews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different schools and then expresses his own views on certain issues.
本文综合考古实物和新蔡楚简、九店楚简等的记录,对楚简所见量制单位进行了辑录整理,梳理诸家之说,并在此基础上对某些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
3.
This paper takes some characters on the Chu bamboo slips as examples to discuss mis- identification of writing form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战国文字中存在字形混同、混讹的现象,本文主要通过楚简文字中的一些例证来探讨这两类现象。
6) bamboo slips of Chu
楚简
1.
A new interpretation to the second line text of Hexagram Dun in Zhouyi copied on the bamboo slips of Chu;
楚简《周易》遯卦六二爻辞新释
补充资料:蔡楚生(1906~1968)
中国电影编剧、导演。广东潮阳人,1906年1月12日生于上海。1968年7月15日逝世。读过4年私塾,后以各种旧报纸作为课本,刻苦自学。1925年,在汕头参加店员工会,组织进业白话剧社,担任戏剧演出的编剧、导演、演员,并试写文章和绘画。1926年,和进业剧社的同人协助上海华剧影片公司在汕头拍摄外景,萌发了对电影的兴趣。1929年到上海,曾在几家影片公司当临时演员、剧务、美工、宣传、场记、置景、副导演、编剧,学习电影艺术的各门知识。1929年,入明星影片公司,任郑正秋的助理导演和副导演,协助拍摄了《战地小同胞》(1929)、《碎琴楼》(1930)、《桃花湖》(1930)、《红泪影》(1931)等 6部影片。1931年夏,加入联华影业公司,正式担任编剧、导演。先后创作了《南国之春》(1932)和《粉红色的梦》(1932)。这两部作品反映出浓厚的感伤情调,脱离了当时的严酷现实。受到了左翼电影工作者的善意批评。在此期间,蔡楚生与他人联合编导了反映"一二八"抗日的故事影片《共赴国难》(1932)。1933年,蔡楚生参加了中国电影文化协会,被选为执行委员,接着导演了影片《都会的早晨》,标志着他创作思想上的重大转变。1934年,编导影片《渔光曲》(见彩图)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轰动影坛,创造了当时中国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影片在1935年 2月举行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1935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先后导演了《新女性》、《迷途的羔羊》(见彩图)和《王老五》等影片同时,还创作了《飞花村》、《两毛钱》和《歌舞班》 3个电影剧本。抗日战争爆发后,蔡楚生由上海到香港,团结一部分粤语电影工作者,积极筹划拍摄抗战影片,于1938年连续编写了《血溅宝山城》和《游击进行曲》两部粤语影片的剧本。后又编导了表现上海人民在沦陷区进行不屈斗争的影片《孤岛天堂》(1939)和歌颂香港工人热情支援抗战的影片《前程万里》(1940)。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蔡楚生回到上海,参加联华影艺社和昆仑影业公司的创建,并任昆仑的编导。1947年,与郑君里合作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见彩图。这部影片,再次创造了国产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当时被誉为"中国电影发展途程上的一支指路标"。同年冬,去香港,参加了推进华南电影的改进工作。1949年到北平,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和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和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蔡楚生在担任电影领导工作期间,把全部心血献给了社会主义电影事业,对繁荣创作,提高艺术质量,培养专业队伍,开展理论研究和出版工作等方面都作出了有益贡献。1958年,他在珠江电影制片厂编导了影片《南海潮》(只完成上集,1963)。影片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和地方色彩,上映后,受到观众的欢迎。
从30年代到60年代,蔡楚生的电影创作,紧扣时代的脉搏,倾诉了人民的心声。他吸取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结构特点,影片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同时,他善于运用对比、呼应的艺术手法,把贫与富、美与丑、善与恶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和生活场景组接成有鲜明对照意义的镜头,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以及细腻的细节刻画,又都使他的电影创作显出独特的风格。
蔡楚生除编导、拍摄影片、担任电影领导工作外,还发表过散文、杂文、电影理论、电影评论和回忆录文章多篇。其中,《对分镜头剧本和文学剧本的一些看法》及《创作四题》等,阐述了他的实践体会和对电影艺术的精辟见解,具有重要意义。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蔡楚生回到上海,参加联华影艺社和昆仑影业公司的创建,并任昆仑的编导。1947年,与郑君里合作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见彩图。这部影片,再次创造了国产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当时被誉为"中国电影发展途程上的一支指路标"。同年冬,去香港,参加了推进华南电影的改进工作。1949年到北平,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和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和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蔡楚生在担任电影领导工作期间,把全部心血献给了社会主义电影事业,对繁荣创作,提高艺术质量,培养专业队伍,开展理论研究和出版工作等方面都作出了有益贡献。1958年,他在珠江电影制片厂编导了影片《南海潮》(只完成上集,1963)。影片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和地方色彩,上映后,受到观众的欢迎。
从30年代到60年代,蔡楚生的电影创作,紧扣时代的脉搏,倾诉了人民的心声。他吸取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结构特点,影片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同时,他善于运用对比、呼应的艺术手法,把贫与富、美与丑、善与恶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和生活场景组接成有鲜明对照意义的镜头,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以及细腻的细节刻画,又都使他的电影创作显出独特的风格。
蔡楚生除编导、拍摄影片、担任电影领导工作外,还发表过散文、杂文、电影理论、电影评论和回忆录文章多篇。其中,《对分镜头剧本和文学剧本的一些看法》及《创作四题》等,阐述了他的实践体会和对电影艺术的精辟见解,具有重要意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