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方花丽斑蛇
1)  Maculophis bellus
方花丽斑蛇
1.
A New Snake Record in Sichuan Province——Maculophis bellus
四川蛇类一新纪录——方花丽斑蛇
2)  Saurida undosquamis (Richardson)
花斑蛇鲻
1.
Estimate for Growth, Mortality Parameters and First Capture Specification Suggestion of Saurida undosquamis (Richardson)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南海北部花斑蛇鲻生长死亡参数估计及开捕规格
3)  harlequin [英]['hɑ:ləkwɪn]  [美]['hɑrləkwɪn]
花斑眼镜蛇
4)  Oligodon bellus
方花小头蛇
5)  Calliophis macclellandi
丽纹蛇
6)  Eremias argus
丽斑麻蜥
1.
Reproduction and Hatchling Traits of Female Eremias argus in Chuzhou,Anhui Province;
安徽滁州雌性丽斑麻蜥繁殖特征
2.
Selected body temperature, surface activity and food intake in tailed versus tailless Mongolian racerunners Eremias argus from three populations;
三个种群有尾和断尾丽斑麻蜥的选择体温、表面活动和摄食量
3.
Embryonic use of material and energy and hatchling traits in the lacertid lizard Eremias argus;
丽斑麻蜥胚胎物质和能量的利用及孵出幼体的特征
补充资料:
      硬骨鱼纲鲻形目(Mugiliformes)鲻科(Mugilidae)鲻属。又名"乌鲻"、"乌鱼"等,古名"乌"。世界主要咸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岸地区。中国沿岸海区均产。
  
  
  形态  体圆筒形。头稍宽扁。脂眼睑发达。口裂小而平横,下位;上颌骨全为眶前骨遮盖,后端不急剧下弯。背鳍2个,分离较远。体青灰色,体侧上部具几条暗色纵带。
  
  生物学特性  鲻为广盐性鱼类,在淡水、半咸水和盐度高达40的海水中都能生活,尤喜栖息于半咸水域和江河入海口处。性活泼,善跳跃。适温范围为12~25℃,较喜暖水;对低温敏感,冬季水温较低时,便离岸游向外海深水处。成鱼和幼鱼在海湾、河口索饵。成鱼草食性,用刚毛状细牙刮取沉积在泥表的硅藻、丝状藻类、有机碎屑等为食。黎明及中午的摄食强度最大。一年中则以春季的摄食强度最高,秋末和冬季最低。产卵洄游及生殖期间不食。仔鱼主要摄食小型浮游动物。仔、幼鱼都以白天摄食为主。雄鱼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4龄,雌鱼为4~6龄。台湾、福建沿海的成熟雌鱼平均体长为450~500毫米左右,成熟雄鱼为 400毫米左右。怀卵量70~500余万粒。福建、台湾、广东沿海鲻的生殖季节在11月至翌年1月,12月为盛期。生殖前亲鱼离开河口、港湾,一般认为洄游到离岸稍远的近海区产卵。卵浮性,卵径0.9~1.0毫米,具油球1个。受精卵在水温20~24.5℃和盐度30.1~33.8的范围内,经44~59小时后孵化。初孵仔鱼全长约2.4~3.5毫米。1龄鱼一般体长达200毫米、重0.25千克;2龄鱼可达320~350毫米,重0.5千克以上;最大的个体可长达750~900毫米,重12千克左右。
  
  养殖  早在 400多年前中国上海地区就已有养鲻的记载。1963年,中国台湾省在世界上首次人工繁殖鲻获得成功。目前养殖用苗还须从天然水域中捕捞。可在春季晴暖无风、水质较清时,用灯光诱捕。生产上还常开闸纳苗。鱼苗捞起后最好在半咸水中暂养1~3天再逐步过渡至淡水。长途运输时水温不应超过15℃,并要注意换水和避免剧烈振动致伤。以尼龙袋装苗充氧密封运输,效果尤佳。人工繁殖时亲鱼一般从沿海水域捕捞或采用人工养殖的成熟亲鱼。对后者采取产前盐度过渡方法,即在产前2~3个月对亲鱼池逐渐增加海水,使池水盐度逐步提高到10以至30左右,可有效地促使性腺成熟。当亲鱼的卵母细胞直径达0.6~0.7毫米时,即可注射催情剂诱导产卵。人工繁殖的仔鱼成活的关键是获得适口饵料,目前已筛选出双壳类幼体、桡足类无节幼体、褶皱臂尾轮虫和卤虫初孵幼体等饵料生物。养成有粗养和池塘混养两种形式。粗养是在半咸水或海水中大面积放养。如中国南方的鱼塭养殖主要采用开闸纳苗方法,辅以捞苗补充,不需施肥、投饵,管理方便,虽单位产量较低,但总产量较大。混养是利用淡水或半咸水池塘与鲤科鱼类或非鲫、遮目鱼等同塘养殖。在淡水鱼池中混养一定数量的鲻,亩产量一般可提高10~50千克。以施肥培育天然饵料为主;鱼体长大后,须补充投喂豆饼、麦皮、米糠等人工饵料。当年苗种养到年底,一般可达250克左右。鲻的单一精养方式产量不高,一般不予采用。
  
  鲻通常用浮水罾及沿岸定置网捕捞。主要生产国有日本、朝鲜、墨西哥、委内瑞拉、希腊等,中国产量较少。肉质细嫩,含脂量多,以鲜销为主。卵巢干是名贵食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