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1)  SHU(College of Fine Arts of Shanghai University)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2)  Art College Undergraduates
美术院校大学生
3)  art college
美术学院
4)  fine arts in academies
学院美术
5)  Shanghai Agricultural College (SAC)
上海农学院
6)  Shanghai Business School
上海商学院
补充资料:上海大学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一所新型的革命大学。前身为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因校政腐败,学生驱逐原校长, 公推国民党人于右任为校长。1922年10月 23日改名上海大学。1923年,邓中夏、瞿秋白先后到校任领导职务,革新校政,以改造社会为目标,切实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形成新文艺系统为己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行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3年秋,学校成立评议委员会(后称行政委员会),处理全校重大事务,委员中有共产党员、 国民党左派、 国民党右派等。学校是在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同右派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在帝国主义严密控制的上海,开展革命教育,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造就了许多优秀干部,在民主革命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原设在闸北青岛路的里弄内, 学生 160 多人,1924年2月迁西摩路,学生增至300多人,"五卅"运动中被租界当局封闭后,又迁闸北青云路;1926年在江湾建新校舍,学生最多时近800人。学校设社会学系、 中国文学系、美术系和英国文学系,另设中学部和俄文班。社会学系课程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等马克思主义教育。此外有全校学生参加的特别讲座,内容是宣传社会主义,讲演社会问题和时事形势等。学校曾有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著名学者任教,如邓中夏、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张太雷、沈雁冰、萧楚女、陈望道、杨贤江等,李大钊也曾为讲座讲课。学生中成立"社会科学"、"社会问题"研究会和"春风文学会"等各种研究团体,每周开展讨论、辩论、研究活动。
  
  学校为唤起民众、组织民众、打倒军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积极开展活动。自1924年起,师生在校内以及到工厂区办平民夜校,帮助工人组织工人俱乐部和工会;推动上海学生联合会的改组;发起建立全市的教职员救国同志会。"五卅"反帝运动中,学校发动师生积极参加,成为运动的先锋。北伐时,一批师生南下参加北伐战争;留沪师生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组织了行动委员会,同工人并肩战斗。当时《大陆报》曾称"北京大学和上海大学,是共产党活动的南北两大中心"。1927年 4月国民党军队进驻学校,同年5月2日,学校被国民党政府封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