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petroleum-contaminated water
石油污染水体
1.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bioremediation of the petroleum-contaminated water were discussed.
生物修复是处理石油污染水体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oil pollution
石油污染
1.
Discussion on aeration repair theory of oil pollution of groundwater;
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修复理论探讨
2.
Effect of oil pollution on gluthione and relative enzyme in oyster(Saccostrea cucullata);
石油污染对僧帽牡蛎谷胱甘肽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
Effect of oil pollution on antioxidant enzyme of oyster( Ostrea cucullata);
石油污染对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抗氧化酶的影响
4) oil contamination
石油污染
1.
Interaction between oil contamin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石油污染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互影响
2.
The diversity of the waders (Charadiiformes) and the effects of oil contamination on it during the migration season in the coast of Bohai Bay;
渤海湾春秋迁徙期■形目鸟类多样性及石油污染的影响
3.
Review on bioremediation of oil contamination
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5) petroleum contamination
石油污染
1.
In order to study groundwater petroleum contamination remediation effect by field air sparging(AS),the AS engineering technique was carried out in Shengli Oil Field.
为了研究地下水石油污染现场曝气治理效果,在胜利油田石油开采区进行了地下水现场曝气治理技术研究。
2.
The paper focu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aqueous surfactant washing for cleaning up petroleum contamination in unsaturated zone.
为了探讨地下水石油污染的治理方法,应用灌注表面活性剂溶液法去除地下水系统中包气带石油类物质污染的实验研究。
6) petroleum pollution
石油污染
1.
Research on the toxic effect of petroleum pollution on ultramicroscopic structures of 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石油污染对牡蛎超显微结构毒性效应的研究
2.
Devastative influence of oceanic petroleum pollution to normal procedure of air-sea interchange;
海洋石油污染对海气正常交换过程的破坏性影响
3.
Phytoremediation technology for petroleum-polluted soil is being an important aspect of further research on petroleum pollution control,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of low operating cost,no secondary pollution, and with natural and beautiful view.
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以其处理成本低、无二次污染、自然美观等特点,正逐步成为未来石油污染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补充资料:石油污染
在石油的开采、炼制、贮运、使用的过程中,原油和各种石油制品进入环境而造成的污染。当前主要是石油对海洋的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
石油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各种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石油污染物数量巨大,据估计,近年来,因人类活动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达1000万吨左右。其中,通过河流排入海洋的废油约有500万吨,船舶的排放和事故溢油约150万吨,海底油田泄漏和井喷事故排放约100多万吨。另外,逸入大气中的石油烃,每年约有400万吨沉到地球表面。
石油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石油或其制品进入海洋等水域后,可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如扩展、蒸发、溶解、乳化、光化学氧化、形成沥青块等。石油入海后首先在水面迅速扩展形成油膜,随后分裂为大小不等的片状或带状油膜,随风漂移。油膜扩展的速度和面积,受风、海浪、海流和油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
蒸发作用是海洋油污染自然消失的重要因素。蒸发速度随石油各种组分的分子量、沸点以及油膜表面积和厚度、风力和温度而不同。含碳原子数小于15的烃(沸点小于250℃)入海后10天内便被蒸发掉,含碳原子数在15~25的烃(沸点250~400℃)蒸发速度很慢,含碳原子数大于 25的烃(沸点大于400℃)不容易蒸发。低分子烃和有些极性化合物还会从海面溶入海水中。海面的石油经过蒸发和溶解,比重逐渐增大,最后形成沥青块。
石油入海后,在涡流、风浪等的搅动下,容易发生乳化作用。乳化有两种形式:油包水乳化和水包油乳化。前者稳定,后者较不稳定而容易消失。
海面油膜在光和微量元素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氧化反应。这是石油化学降解的主要途径,但对这一过程目前还了解很少。
石油经过蒸发和溶解作用失去较轻的组分,而形成致密的分散粒子或吸附在其他颗粒物上,最后沉降到海底。在海流和海浪的作用下,沉入海底的石油或石油氧化产物还可再上浮到海面。
海洋生物对石油的降解和吸收 在海洋中,微生物在降解石油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烃类氧化菌广泛分布于海水和底泥中,不同的石油烃可被不同种类的氧化菌分解。海藻和海洋动物也能降解一些石油烃。微生物氧化降解石油烃,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有些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对鱼类是有害的。浮游植物和定生海藻可直接从海水中吸收或吸附溶解的石油烃类。海洋动物可吞食吸附有石油的颗粒物质,溶于水中的石油可通过食道或鳃进入它们的体内。在清洁海水中,海洋动物体内积累的石油烃可较快地排出。
危害 石油污染可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不仅是因为石油的各种成分都有一定的毒性,还因为它具有破坏生物的正常生活环境,造成生物机能障碍的物理作用。
油膜隔绝了大气与海水的气液交换,石油膜的生物分解和自身的氧化作用,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致使海水缺氧。油膜减弱了太阳辐射透入海水的能量,影响海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海面油膜沾污海兽皮毛和海鸟羽毛,使它们失去保温、游泳和飞行的能力。
分散油和乳化油对一切海洋生物都是致命性的。它们破坏海洋浮游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阻滞细胞分裂而使之大量死亡,从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分散油和乳化油能引起鱼鳃发炎坏死,使循环系统产生紊乱。原油沉降于潮间带和浅水海底,使一些动物幼虫、海藻孢子失去适宜的固着基质。粘度大的油分可堵塞水生动物的呼吸和进水系统,使之窒息死亡。
在水中含油浓度为0.01ppm时,鱼类在一天内就出现油臭,食用价值降低。浓度为20ppm时,鱼类不能生存。石油污染对鱼苗和鱼卵的危害更大。海水含油浓度为0.01ppm时,畸形鱼苗可达23~40%,0.1ppm时孵化的鱼苗都有缺陷,存活期仅1~2天。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有时还会使海面着火。海洋如果受到石油严重污染,要经过5~7年,海区生物才能重新繁殖起来。
石油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各种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石油污染物数量巨大,据估计,近年来,因人类活动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达1000万吨左右。其中,通过河流排入海洋的废油约有500万吨,船舶的排放和事故溢油约150万吨,海底油田泄漏和井喷事故排放约100多万吨。另外,逸入大气中的石油烃,每年约有400万吨沉到地球表面。
石油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石油或其制品进入海洋等水域后,可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如扩展、蒸发、溶解、乳化、光化学氧化、形成沥青块等。石油入海后首先在水面迅速扩展形成油膜,随后分裂为大小不等的片状或带状油膜,随风漂移。油膜扩展的速度和面积,受风、海浪、海流和油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
蒸发作用是海洋油污染自然消失的重要因素。蒸发速度随石油各种组分的分子量、沸点以及油膜表面积和厚度、风力和温度而不同。含碳原子数小于15的烃(沸点小于250℃)入海后10天内便被蒸发掉,含碳原子数在15~25的烃(沸点250~400℃)蒸发速度很慢,含碳原子数大于 25的烃(沸点大于400℃)不容易蒸发。低分子烃和有些极性化合物还会从海面溶入海水中。海面的石油经过蒸发和溶解,比重逐渐增大,最后形成沥青块。
石油入海后,在涡流、风浪等的搅动下,容易发生乳化作用。乳化有两种形式:油包水乳化和水包油乳化。前者稳定,后者较不稳定而容易消失。
海面油膜在光和微量元素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氧化反应。这是石油化学降解的主要途径,但对这一过程目前还了解很少。
石油经过蒸发和溶解作用失去较轻的组分,而形成致密的分散粒子或吸附在其他颗粒物上,最后沉降到海底。在海流和海浪的作用下,沉入海底的石油或石油氧化产物还可再上浮到海面。
海洋生物对石油的降解和吸收 在海洋中,微生物在降解石油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烃类氧化菌广泛分布于海水和底泥中,不同的石油烃可被不同种类的氧化菌分解。海藻和海洋动物也能降解一些石油烃。微生物氧化降解石油烃,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有些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对鱼类是有害的。浮游植物和定生海藻可直接从海水中吸收或吸附溶解的石油烃类。海洋动物可吞食吸附有石油的颗粒物质,溶于水中的石油可通过食道或鳃进入它们的体内。在清洁海水中,海洋动物体内积累的石油烃可较快地排出。
危害 石油污染可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不仅是因为石油的各种成分都有一定的毒性,还因为它具有破坏生物的正常生活环境,造成生物机能障碍的物理作用。
油膜隔绝了大气与海水的气液交换,石油膜的生物分解和自身的氧化作用,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致使海水缺氧。油膜减弱了太阳辐射透入海水的能量,影响海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海面油膜沾污海兽皮毛和海鸟羽毛,使它们失去保温、游泳和飞行的能力。
分散油和乳化油对一切海洋生物都是致命性的。它们破坏海洋浮游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阻滞细胞分裂而使之大量死亡,从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分散油和乳化油能引起鱼鳃发炎坏死,使循环系统产生紊乱。原油沉降于潮间带和浅水海底,使一些动物幼虫、海藻孢子失去适宜的固着基质。粘度大的油分可堵塞水生动物的呼吸和进水系统,使之窒息死亡。
在水中含油浓度为0.01ppm时,鱼类在一天内就出现油臭,食用价值降低。浓度为20ppm时,鱼类不能生存。石油污染对鱼苗和鱼卵的危害更大。海水含油浓度为0.01ppm时,畸形鱼苗可达23~40%,0.1ppm时孵化的鱼苗都有缺陷,存活期仅1~2天。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有时还会使海面着火。海洋如果受到石油严重污染,要经过5~7年,海区生物才能重新繁殖起来。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