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ployment subcentres
就业次中心
1.
Since the late 1980s,the new phenomena of‘employment subcentres\' or‘polycentricity\' has appeared in the metropolises of North American and Western Europe and it has been an interesting topic for academics and researchers.
1980年代后期,一种新的城市空间结构现象——"就业次中心(EmploymentSubcentre)"和"多中心城市(Polycentricity)"出现在北美和西欧的大都市,并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2) Employment Centers
就业中心
1.
The Identification of Employment Centers in Beijing
北京市就业中心的识别:实证方法及应用
4) first employment
首次就业
1.
Due to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first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a self-adjustment process.
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高校毕业生的首次就业有一个自我调适的过程。
6) Initial employment
初次就业
1.
Whether does the region government display its marketing function in the university graduate initial employment, will launch the research from this angle to solve the university graduate initial employment problem to provide the new mentality without doubt.
论文主要分为五章,主要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出本研究的三个理论基础,并对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政府营销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而后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区域政府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等。
补充资料:就业
就业
就业进入劳动年龄且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相应的报酬或收入的经济活动。对劳动者来讲,就业是谋生的重要手段。对社会来讲,就业是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重要环节。构成就业这种经济活动,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①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②劳动者能够从其所从事的劳动中获得报酬或收入。③所从事的劳动必须是社会劳动。凡符合这3个条件的劳动者,称为就业者。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就业者的统计标准是不相同的。较为通用的就业者统计标准是1982年第十三次国际劳动统计专家会议提出的。按照这一标准,凡是在规定的劳动年龄以上,且具备下列情况之一的,就算就业者:①在基准期内正在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的人。②有职业但临时没有工作的人,包括:虽未工作,但有工资或薪金连续收入的人;在偶然事件结束后有返回工作的保证的人;由于患病、负伤、节假日、罢工或关闭工厂、暂时脱产培训、产假、经济衰退,以及由于天气不良、机械故障或停水停电等原因造成的停产、停工而暂时没有工作的人。③以现金或实物领取工资的学徒。④军队中的成员。⑤雇主和个体经营者,或正在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农场而不领取报酬的家庭成员。中国在1982年人口普查中,也对就业人员的统计标准作出了规定,如规定1982年6月30日有临时性工作并在6月份从事社会劳动在16天以上者,即为就业人口,无论是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各种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或从事个体劳动,也不论是从事固定性职业还是临时性职业,都视为就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