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inclined plane foundation
基础斜柱式
3) constant cross section inclined footing foundation
等截面斜柱基础
1.
The setting out, excavation, concrete placing and curing about the constant cross section inclined footing foundation of the heavy tonnage steel tower of twin-channel 500 kV transmission line are described.
介绍500kV双回路输电工程大吨位铁塔等截面斜柱基础的施工放样、开挖、浇筑、养护等。
4) pad and chimney foundation
斜柱扩展基础
5) extend-flexible-batter post foundation
扩展柔板斜柱基础
补充资料:管柱基础
由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或钢管柱群和钢筋混凝土承台组成的基础结构。也有由单根大型管柱构成基础的。它是一种深基础,多用于桥梁。管柱埋入土层一定深度,柱底尽可能落在坚实土层或锚固于岩层中,其顶部的钢筋混凝土承台,支托桥墩(台)及上部结构。作用在承台的全部荷载,通过管柱传递到深层的密实土或岩层上(见图)。
分类 管柱基础的类型可按地基土的支承情况划分:如管柱穿过土层落于基岩上或嵌于基岩中,则柱的支承力主要来自柱端岩层的阻力,称为支承式管柱基础;如管柱下端未达基岩,则柱的支承力将同时来自柱侧土的摩擦力和柱端土的阻力,称为摩擦式或支承及摩擦式管柱基础。如为多柱式基础,也可以按承台位置的高低分类:当承台位于地面或河床面以下者,称低承台管柱基础;如承台位于地面或河床面以上者,称高承台管柱基础。当河床有冲刷,承台位于最低冲刷线以上者,也应按高承台管柱基础设计计算。
由于管柱直径甚大(中国习惯上做成1.2米以上),虽为高承台基础,仍具有足够的刚度,如无特殊要求(如水平力过大),常在桥梁工程中采用,以省工省料。在地基密实而均匀、桥墩不高的条件下,甚至把承台提高到桥墩墩帽位置,从而省去墩身。
施工特点和计算原则 管柱是在工厂或工地预制的钢、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短管节,在工地接长,用振动或扭摆方法使其强迫沉入土中,同时在管内进行钻、挖或吸泥,以减少下沉阻力。如管柱落于基岩,可利用管壁作套管,进行凿岩钻孔,再填筑钢筋混凝土,使管柱锚于基岩,以增加基础稳定性和支承能力。也有先在地层中钻成大直径孔,再把预制的管柱插入孔中,并在柱壁与孔壁之间压入水泥沙浆,使管柱与土层紧密连接,以提高承载力。管柱内可填充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甚至作成部分空心体。
由于管柱基础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状态类似桩基础,故其设计和计算原则与桩基础大致相同。
历史和发展 管柱基础是1955年中国修建武汉长江桥时首先采用的。所用管柱直径为1.55米并通过钻岩锚固于岩盘2~7米深处。南京长江桥所用管柱直径增至3.0和3.6米,其中9号墩的管柱穿过覆盖层约44米,锚固于基岩 3.5米,共约47.5米,是目前中国最深的管柱基础。1962年建成的向(塘)九(江)铁路南昌赣江公铁两用桥,其基础管柱直径达5.8米,是当前中国直径最大的管柱。在其他国家,管柱基础也在发展。如60年代初建成的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桥,采用直径为1.35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柱;60年代中期荷兰建成的东斯海尔德桥,采用直径为4.26米(14英尺)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柱,而70年代巴西瓜纳巴拉湾桥,则使用了直径为1.8米的钢管柱等。
到目前为止,管柱在基础中多为铅直状,但也出现过少数斜管柱基础。如中国京广(北京-广州)铁路正定滹沱河桥墩基础,是由4根直径1.55米、斜度为8:1的斜钢筋混凝土管柱构成。由于斜管柱的施工难度大,故很少采用。在管柱外侧加锁口,则可用于钢锁口管柱围堰或沉井(见围堰)。
参考书目
H.M.戈洛铎夫,K.C.西林等著,铁道部大桥工程局译:《管柱基础》,科技卫生出版社,上海,1959。
分类 管柱基础的类型可按地基土的支承情况划分:如管柱穿过土层落于基岩上或嵌于基岩中,则柱的支承力主要来自柱端岩层的阻力,称为支承式管柱基础;如管柱下端未达基岩,则柱的支承力将同时来自柱侧土的摩擦力和柱端土的阻力,称为摩擦式或支承及摩擦式管柱基础。如为多柱式基础,也可以按承台位置的高低分类:当承台位于地面或河床面以下者,称低承台管柱基础;如承台位于地面或河床面以上者,称高承台管柱基础。当河床有冲刷,承台位于最低冲刷线以上者,也应按高承台管柱基础设计计算。
由于管柱直径甚大(中国习惯上做成1.2米以上),虽为高承台基础,仍具有足够的刚度,如无特殊要求(如水平力过大),常在桥梁工程中采用,以省工省料。在地基密实而均匀、桥墩不高的条件下,甚至把承台提高到桥墩墩帽位置,从而省去墩身。
施工特点和计算原则 管柱是在工厂或工地预制的钢、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短管节,在工地接长,用振动或扭摆方法使其强迫沉入土中,同时在管内进行钻、挖或吸泥,以减少下沉阻力。如管柱落于基岩,可利用管壁作套管,进行凿岩钻孔,再填筑钢筋混凝土,使管柱锚于基岩,以增加基础稳定性和支承能力。也有先在地层中钻成大直径孔,再把预制的管柱插入孔中,并在柱壁与孔壁之间压入水泥沙浆,使管柱与土层紧密连接,以提高承载力。管柱内可填充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甚至作成部分空心体。
由于管柱基础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状态类似桩基础,故其设计和计算原则与桩基础大致相同。
历史和发展 管柱基础是1955年中国修建武汉长江桥时首先采用的。所用管柱直径为1.55米并通过钻岩锚固于岩盘2~7米深处。南京长江桥所用管柱直径增至3.0和3.6米,其中9号墩的管柱穿过覆盖层约44米,锚固于基岩 3.5米,共约47.5米,是目前中国最深的管柱基础。1962年建成的向(塘)九(江)铁路南昌赣江公铁两用桥,其基础管柱直径达5.8米,是当前中国直径最大的管柱。在其他国家,管柱基础也在发展。如60年代初建成的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桥,采用直径为1.35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柱;60年代中期荷兰建成的东斯海尔德桥,采用直径为4.26米(14英尺)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柱,而70年代巴西瓜纳巴拉湾桥,则使用了直径为1.8米的钢管柱等。
到目前为止,管柱在基础中多为铅直状,但也出现过少数斜管柱基础。如中国京广(北京-广州)铁路正定滹沱河桥墩基础,是由4根直径1.55米、斜度为8:1的斜钢筋混凝土管柱构成。由于斜管柱的施工难度大,故很少采用。在管柱外侧加锁口,则可用于钢锁口管柱围堰或沉井(见围堰)。
参考书目
H.M.戈洛铎夫,K.C.西林等著,铁道部大桥工程局译:《管柱基础》,科技卫生出版社,上海,195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