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农地完全价格
1)  the complete price of rural land
农地完全价格
1.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complete price of rural land model after comparating labor value theory with resource value theory,then it introduces the complete price of rural land into rural land transfer,and constructs different rural land transfer price models.
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和资源价值论对土地价值认识的比较分析,构建了融合两种价值理论的"农地完全价格"模型。
2)  full price
完全价格
1.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introducing the full price,which includes the environmental value,into the project appraisement,and the theory of social discounting rate.
该文主要探讨了在项目评价的时点上引入包含环境价值的财务完全价格的意义和时段上折现率的理论问题;讨论了项目评价中如何协调社会折现率理论上的伦理层面和经济层面之间的矛盾,最后提出应摒弃单一的综合社会折现率,将环境因素与非环境因素视为两个不同的经济部门分别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处理,采用两部门的净现值加和来作为项目决策的判据。
3)  complete agricultural land prices of acquisition and compensation
农地征收补偿完整价格
4)  agricultural land price
农地价格
1.
From the angle of the production benefit, the agricultural land price.
农地价格和其他土地一样具有二元性 ,即包括农地物质虚幻价格和农地资本次生虚幻价格。
5)  agricultural land price
农用地价格
1.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probe into the price differences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 in different areas to offer reference to the balanced comparable agricultural land price.
研究目的:探索不同地区农用地价格差异产生的原因,为实现农用地价格的均衡可比提供方法。
2.
Income capitalization method is a prevalent approach of evaluating agricultural land price.
当前农用地估价以收益还原法为主,而纯收益是重要的参数之一,纯收益测算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农用地价格的正确性。
6)  farmland price
农用地价格
1.
Studies 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Farmland Price;
农用地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2.
It talk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farmland price system.
把农地的生态环境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产经济价值一起作为农地非农化中农地的转化价格,讨论了其价格体系的构建方法,对生产经济价格采用收益还原法,社会保障价格采用养老保险法,社会稳定价格采用耕地开垦费法,生态环境价格采用影子价格法来分别进行该价格体系的量化,得到了宜兴市农用地价格体系,进行了土地增值收益的测算,指出目前我国征地补偿价格过低的现象,并初步探讨了土地增值收益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问题。
补充资料: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理论中的价格思想

Luobinxun buwanquan jingzheng lilun zhong de jiage sixiang
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理论中的价格思想
Robinson’s concept of price within her theory of incomplete competition

英国剑桥学派经济学家J.V.罗宾逊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结构和市场价格形成的理论。代表作是1933年出版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她的理论和美国经济学家E.H.张伯伦于同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共同构成了“垄断竞争论”,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中的价格思想)。
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提出受到英国经济学家P.斯拉法(见斯拉法的价格思想)和A.马歇尔思想的影响。她在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见马歇尔的局部均衡价格论),应用包括边际收益曲线在内的一套分析工具,建立起能适用于纯粹竞争、纯粹垄断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市场均衡模式。
与张伯伦的观点相比,《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特点是:①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含义不尽相同。罗宾逊认为,现实的竞争就是不完全竞争,它是由市场的不完全性产生的。不完全竞争不含有垄断因素在内,而张伯伦的产品差别则是企业掌握垄断权力的基础。②不完全竞争理论没有涉及销售者人数的多寡,可以应用于除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以外的所有市场情况。张伯伦将垄断竞争按卖者人数的多寡,划分为出售差别产品的许多销售者之间的垄断竞争和少数卖者之间的寡头竞争两种市场类型,并分别进行分析。③罗宾逊更着重于完全垄断的考察。
(陶英)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