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cowpea) 豆科豇豆属栽培种之一,学名Vigna unguiculata (L.)Walp.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饭豆、蔓豆、泼豇豆、黑脐豆等。1979年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发现野生豇豆而且分布很广。豇豆在新石器时代已有栽培,是世界最古老的作物之一。 栽培的豇豆均属于一个种。染色体数2n=22,也发现有少数材料2n=24。三个亚种,即普通豇豆亚种V.unguiculata sp. unguiculata Walp.,多为蔓生型,也有直立和半直立型。荚长10-30cm,荚嫩时直立向上,以后下垂,种子近肾形。短荚豇豆亚种,植株矮小,多直立或半直立,荚长一般7-12cm,向上直立,种子小,椭圆或圆柱形;长荚豇豆亚种即蔬菜用豇豆,茎蔓生,具缠绕性,荚长30-100cm,下垂,荚壳有的皱缩,种子长肾形。 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以非洲最多,主产国为尼日利亚,其次为尼日尔、上沃尔特、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突尼斯、中国、印度、菲律宾等。中国主要产地为山西、山东、陕西、河南、湖北、广西、河北、云南、四川、台湾等省(自治区)。 主根强大,支根多,入土深,分布于距地表20-25cm的土层内。茎匍匐或缠绕或直立,茎上有纵线条纹。三出复叶、互生。小叶卵形或菱卵形,叶柄长而无毛,总状花序,腋生,多结两荚,左右对生,花较大,白或紫色。荚长圆筒形,稍弯曲。嫩荚绿色,成熟荚黄,褐或紫色,每荚含种子6-16粒。百粒重5-30g。粒色有白、黄(橙)、红、紫、黑及各种花斑或花纹;种脐白色,脐环明显。 自花授粉,喜温耐热,不耐寒,适宜生长的月平均温度在21℃以上,对霜冻较敏感。比较耐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6.5。 美国保存约1600份;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搜集约12000份,其中野生豇豆200份。中国的短荚豇豆和普通豇豆资源均较丰富。还有一些短荚豇豆,搜集约1600多份。中国利用地方品种,美国、印度等国家进行常规育种和杂交育种,育成品种有Cream Lady、Bombay、Blackeyed、Purple Hill、Brown Crowder等。 中国的豇豆多与玉米、高粱、谷子、甘薯、芝麻等作物间作、套种或混作;播种前应进行深耕和施基肥。4-7月播种,有条播、点播和撒播。种植密度,单作时每公顷15万株左右,每公顷播种量30-60kg;作饲料或绿肥时播种量可增到75kg。 主要病害有白粉病Erysiphe polygoni、锈病Uromyces phaseoli、U.vignae、叶斑病Cercospora cruenta、C.vignicaulis,还有花叶病毒病和黄花叶病毒病为害严重,重要虫害有蚜虫、豆荚野螟Marcuatestulalis、豆象Callosobruchs chinensis,C.maculatus。 籽粒含蛋白质20-25%,脂肪1-2%,碳水化合物55-60%,籽粒一般用作主食,如与大米一起做饭或粥,也是制豆沙和作糕点的好原料;豇豆枝叶繁茂,覆盖度高,是优良的前作和绿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