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升容
1)  capacity rise
升容
1.
Introduction was made to HSM3-315 moulded case circuit-breakers which were an improvement design from HSM1-250 moulded case circuit-breakers by capacity rise.
介绍了HSM3-315塑壳断路器是从HSM1-250塑壳断路器升容至315A的改进设计。
2)  lifting container
提升容器
1.
Study of longitudinal vibration model of mine lifting container;
矿井提升容器纵向振动模型研究
2.
Discussion on calculation of hole for suspending use in lifting container;
升容器悬挂板耳孔计算方法的探讨
3)  hoist capacity
提升容量
1.
Analysis of economical hoist capacity of mine lifting equipment;
矿井提升设备的经济提升容量分析
4)  capacitive rise effect
容升效应
5)  capacitance-rised voltage
容升电压
1.
The paper presented several methods to measure the test voltage in the test,analyzed the causation of capacitance-rised voltage on voltage transformer and its effect,explained the duration of withstand voltage test.
笔者提出了倍频感应耐压试验时试验电压的几种测量方法,对耐压试验中电压互感器的容升电压的产生原因及其对试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耐压试验的电压持续时间进行了说明,指出耐压试验前后空载试验结果的对比是判断被试电压互感器是否合格的依据。
6)  multi-capacitor rising voltage
电容升压
补充资料:舍利容器
【舍利容器】

  ⊙舍利
  舍利(梵语sarira),即死尸、遗骨之意。又作实利、设利罗、室利罗。意译体、身、身骨、遗身。通常指佛陀之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金光明经》卷四佛舍利之宝塔,则称为舍利塔;安置佛舍利之瓶,称为舍利瓶。在《浴佛功德经》中,将舍利分为二类,1、生身舍利,又称身骨舍利,即佛之遗骨。2、法身舍利,又称法颂舍利,即佛所遗之教法、戒律,而以舍利比喻之。阿含经》卷四游行经记载,佛陀入灭时,波婆国(巴利文Pava)之末罗(罗利文Malla)民众欲分得舍利,于本土起塔供养,乃备四种兵至拘尸城,遗使者请分舍利。但拘尸王却以世尊于该国灭度为由,国内之土民当自供养,遂拒分舍利。
  于是遮罗颇国、罗摩伽国、毗留提国、迦毗罗径国、毗舍离国、及摩揭陀国亦各备大军进渡恒河,请分舍利,拘尸王亦以同理由拒分舍利,诸王不惜战争夺取,后乃八分舍利与八国,八国皆得舍利而归,各起塔供养。
  八分舍利后,至阿育王时,开启罗摩伽国以外之七塔,取其舍利盛于八万四千宝箧,建立八万四千宝塔。另据高僧法显传师子国(锡兰)条载,该国王城中有佛齿精舍。大唐西域记卷十一亦有相同之记载,谓僧伽婆罗国(锡兰)王宫之侧有佛牙精舍。
  西域地方亦盛行供养舍利,如法显传载,那竭国界醯罗城中有佛顶骨精舍。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条载,该国有龙王所建之窣堵波,其中供奉如来之骨肉舍利;在王城西北之大河南岸有旧王伽蓝,其中供奉如来顶骨一片。又据《西域记》卷十二载,玄奘归国时携回如来舍利一五O粒。《宋·高僧传》卷一则载,唐代义净归国时携回舍利三百粒。
  ⊙舍利塔
  舍利塔即安置佛陀舍利之塔婆,或安置一般遗骨之塔。又作舍利浮图、骨塔。佛陀涅槃后,由香姓婆罗门将佛舍利分为八份,分与迦毗罗卫等八国请回起塔供养。其后,阿育王并建立八万四千塔以供养佛舍利,于法显、玄奘至印度时,仍可见到阿育王所建之塔,其形或近似于山琦古塔,可惜该类舍利今已不存。
  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中提及:“印度僧侣或俗人以土作支提或佛像,或者在绢、纸印上佛像,随处供养。有时将土堆做成佛塔,而以砖围。(中略)或者以金、银、铜、铁、泥、漆、瓶、石或沙雪作佛像支提时,将二种舍利,亦即大师之身骨及缘起之法领纳入。”
  而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九也说:“依印度之法,以香末为泥,做小窣堵波,高五、六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名之曰法舍利。”可见印度亦有此种小型舍利塔的建作。
  我国素来盛行舍利之崇拜,故历代所建之舍利塔、舍利殿极多。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记载,三国吴·孙权之时,康僧会感得舍利,孙权令人以铁槌击之不碎,乃建塔供养,是为造立舍利之嚆矢。
  随文帝之时,天下诸州建舍利塔之风气极盛。据《广弘明集》卷十七记载,仁寿元年至二年(公元六O一至六O二年),文帝并诏敕天下八十二寺立塔。其中,蒋州(江苏南京摄山)栖霞寺所立之塔极为著称,塔高约十六公尺,八角五层,基坛每面约十七公寸,全塔系以质地精细的灰黑色大理石所筑成,然今所存者或系唐末改建而成。其后,历代皆有造立、修治舍利塔之事。
  在韩国,全罗南道金山寺也设有舍利塔,为新罗末期之石造建筑,立于二重方坛之上,坛之四面有天人浮雕,四隅为兽形,塔身呈炮弹状,上置九头龙,并冠以莲花及宝珠,极为壮丽。于日本,则盛行以金铜造小塔,如四天王寺御手印缘起所载,在金铜舍利内置舍利十三粒。另如西大寺、法隆寺、唐招提寺之舍利塔亦极著名。
  ⊙舍利容器
  为盛装舍利之器皿。又作舍利瓶、舍利壶、骨壶,即今一般所指之小型舍利塔。材质多以金属、石器、陶器、木材等制造,形状不一。据《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所记载,佛涅槃后,荼毗遗骸,诸国遣使欲得佛舍利,时有香姓婆罗门,乃将佛舍利八分,分与八国,婆罗门则自得舍利瓶而归。
  今健驮逻出土之石刻品中,刻有桌上排列八个舍利瓶,而诸国代表围绕其旁之相状。又于吉希尔(Kizil)摩耶洞(MaYa-hoble)壁画中,上半有八人各捧舍利瓶,将受舍利之像,下半则有八国代表骑马参集,各于马颈缚舍利瓶之图像。与《佛般泥洹经》卷下所记载吻合。
  我国有关舍利瓶之记录,如梁高僧传卷一康僧会条载,僧会潜心祈请二十一日,果于铜瓶中感得佛舍利。又如历代三宝纪卷九载,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五一六),灵太后造永宁寺,立九层木浮图,浮图之上复有宝刹,刹上之金宝瓶含容舍利二十五石。
  韩国曾于庆尚北道尚州发现金铜舍利壶,为新罗时代所造,呈圆筒形,高约十一公分,直径长约七公分,瓶盖上有狮子纽,瓶身阴刻四天王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