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irst grouting
全孔一次注浆
2) full hole high-pressure grouting
全孔一次高压注浆
1.
The "full hole high-pressure grouting(HSC)" successfully develop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ahuofang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s a new pre-grouting technology,which adopts a new special grouting material-HSC and absorbs the merits from both the conventional "stage grouting(cement)" and the unconventional "full hole pure-pressure grouting".
在大伙房输水隧洞工程施工中成功拓展的"全孔一次高压注(HSC)浆技术",从工艺上吸纳了"常规分段注(水泥)浆技术"和非常规的"纯压式全孔一次高压注浆技术"的优点,采用了HSC特种注浆材料,是一种新的超前预注浆技术,施工效率高,可控性、可灌性优异,注浆效果显著,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3) grouting hole
注浆孔
1.
In addition,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reatment length and width of gob,arrangement of grouting holes,grouting technology,related parameters and other aspects discussion is mad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works with similar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future.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其地质条件及采空区分布情况,并对煤矿采空区空洞的治理长度、宽度的确定、注浆孔位的布设、注浆工艺及其有关参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今后类似地质条件下工程的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
To prevent pipes from thrusting out of grouting hole due to the injection pressure while grouting operation being conducted, certain measures of fixing grouting pipes should be taken.
根据岩土工程的注浆加固实践,归纳出单层管、双层管和三层管三种基本的注浆孔结构形式。
4) seal the bore with mortar
封孔注浆
5) borehole grouting
钻孔注浆
1.
Also briefly discussed roadway borehole grouting techniques, as well as borehole water block up grouting process flow and parameters.
对矿井巷道钻孔注浆工艺进行了简要讨论。
补充资料:《在全苏斯达汉诺夫工作者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斯大林1935年11月17日在苏联全苏斯达汉诺夫工作者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论述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到1935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掀起了新的群众性的劳动竞赛运动,其特点是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个运动的创始者是顿巴斯的采煤工人Α.г.斯达汉诺夫(1906~1977)。
他在一班工作时间内采煤102吨,超过一般定额(7吨)的13倍。当首批斯达汉诺夫式的工作者出现之后,联共(布)中央及时加以倡导,使斯达汉诺夫运动在全国广泛地开展起来。为了推广斯达汉诺夫运动,斯大林作了这次讲话。
《讲话》共分五个部分,主要讲述三个方面的问题。①阐明斯达汉诺夫运动的意义。指出这个运动表明社会主义的竞赛已经发展到和新技术相结合的新阶段。斯达汉诺夫式工作者都是掌握新技术的新人才,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往往超过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会使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巩固,更加富裕,从而为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条件。②指出产生这一运动的根源是:工人物质生活状况的根本改善;消灭了剥削,工人是为自己和自己的社会做工,劳动成为光荣的事情;有了新技术和新设备;有了掌握新技术的干部和人才。③阐明制定新的技术定额的必要和原则,为运动扫清障碍;提出在短期内把运动推广到各地去的任务;强调领导者要改进自己的工作,要善于向工农学习。
斯大林的讲话对斯达汉诺夫运动的推广起了重大作用,有力地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改造。
到1935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掀起了新的群众性的劳动竞赛运动,其特点是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个运动的创始者是顿巴斯的采煤工人Α.г.斯达汉诺夫(1906~1977)。
他在一班工作时间内采煤102吨,超过一般定额(7吨)的13倍。当首批斯达汉诺夫式的工作者出现之后,联共(布)中央及时加以倡导,使斯达汉诺夫运动在全国广泛地开展起来。为了推广斯达汉诺夫运动,斯大林作了这次讲话。
《讲话》共分五个部分,主要讲述三个方面的问题。①阐明斯达汉诺夫运动的意义。指出这个运动表明社会主义的竞赛已经发展到和新技术相结合的新阶段。斯达汉诺夫式工作者都是掌握新技术的新人才,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往往超过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会使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巩固,更加富裕,从而为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条件。②指出产生这一运动的根源是:工人物质生活状况的根本改善;消灭了剥削,工人是为自己和自己的社会做工,劳动成为光荣的事情;有了新技术和新设备;有了掌握新技术的干部和人才。③阐明制定新的技术定额的必要和原则,为运动扫清障碍;提出在短期内把运动推广到各地去的任务;强调领导者要改进自己的工作,要善于向工农学习。
斯大林的讲话对斯达汉诺夫运动的推广起了重大作用,有力地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改造。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