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家庭社会文化环境
1)  family socio-cultural environment
家庭社会文化环境
1.
Furthermore,through examin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family socio-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family affective environment in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family income and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the present research also represents a specific program to identify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effect of family income.
以325名幼儿为被试,收集母亲报告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儿童一般社会能力和家庭环境,及教师报告的师生关系,考察了家庭收入在儿童早期社会能力中的作用,及家庭社会文化环境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家庭情感环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2)  Family-social Environment
家庭社会环境
1.
Study on the Prevalence of Family-social Environment and Sleeping Condition of School Children in Xi'an City;
学龄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状况的研究
3)  Family cultural environment
家庭文化环境
4)  so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社会文化环境
1.
An Analysis of So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Investment;
投资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2.
An analysis on so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urban community sports development in Jishou
吉首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
This paper analysed deepl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ai minority settlements and natural, so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put forward that scientific protecion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relaionship between settlements andenvironments are the basi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areas.
本文从中国特色民族—云南傣族聚落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入手,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5)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社会文化环境
1.
Optimizing of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in teenagers growth;
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2.
Different mode of production,geographical conditions,dietary habits,values and religious belief form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s.
不同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饮食习惯、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构建成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而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英汉习语往往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6)  social-cultural environment
社会文化环境
1.
Complexity science has mainly emerged in the social-cultural environment of west developed countries.
 复杂性科学主要是在20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孕育、产生的,各色"后"字牌和"终结论"思潮是这种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
2.
The invention,evolution and variation of a language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social-cultural environment.
在语言三要素中,最敏感、最具活性的词汇对于社会文化有着强烈的依附性和共变性,澳大利亚英语在离开英国本土来到社会文化环境完全不同的澳洲之后,涌现了许多反映澳大利亚人民生活的特色词汇。
补充资料:家庭社会学
家庭社会学
family,sociology of

   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婚姻家庭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产生与发展 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婚姻家庭的论述。但是,把家庭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在19世纪之后,19世纪40 年代有关家政学的著作开始在美国问世,随后,美国在学校中开设家政学课程,成立家政学会。19世纪中叶, 社会学学科形成,促进了对家庭研究的学科化。家庭社会学很快就成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一般认为,法国早期社会学家F.勒普累和德国社会学家W.H. 里尔是家庭社会学的奠基人。勒普累在A.孔德的影响下,对欧洲矿工及其他工人的家庭进行实地调查,发表了《欧洲工人》和《家庭组织》两部著作。他对家庭的经济生活作了剖析,所采用的访问法、问卷法,以及家庭经济分析技术等,仍应用于家庭研究和整个社会学研究之中。里尔于1855年出版《家庭》一书,他通过观察和询问,指出家庭出现了危机,主张改革家庭,重建家庭。
   家庭社会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偏重于家庭演化理论的研究。②20世纪初~50年代,从注重家庭历史的研究转向对家庭现状的研究。③20世纪50年代以后,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从微观转向宏观。 研究方法上的多学科、多层次,研究内容上的面向未来,是这一时期家庭社会学研究的显著特点。
    研究的内容与流派 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有:家庭制度、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家庭角色、家庭管理、家庭观念、家庭的演化等。主要理论流派在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中存在不同的观点,大多是因为研究的角度不同造成的。这些从不同角度的研究,并未在体系上形成有重大分歧的学说或学派。家庭社会学的不同学说,较多的情况是触及到它的理论研究,在家庭理论上出现分歧。
    家庭社会学在中国 辛亥革命时,秋瑾等提出过“家庭革命”的口号。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家庭社会学开始进入中国高等学校的课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瞿秋白、鲁迅、向警予等都曾就家庭理论问题发表过文章,抨击封建家庭观念。在30年代,社会学家孙本文、李景汉、言心哲、潘光旦等对家庭社会学的研究都作出过贡献。40年代,费孝通出版了《生育制度》,代表了当时中国家庭社会学研究的水平。1930~1948年,中国社会学界共举行过9届社会学大会,每届议题都讨论到家庭问题。1932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届社会学大会,则以婚姻家庭理论为中心。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以后,探讨家庭理论的文章激增。随着社会学在中国的重建,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与教学也在中国逐步恢复。1981年10月,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在北京成立。1983年出版了中国重建社会学后的第一本家庭社会学专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