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deological narration
意识形态叙事
1.
While the later ideological narration form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oral values engagement,puts emphasis on the political and moral grounds of literature;what\'s more,it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what thoughts the literary texts convey to the readers.
萨特一生的文学创作可划为两个阶段,前期重伦理叙事,后期则以意识形态叙事为主。
2) the meta-narration mode of political ideology
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
1.
Further,it is expected to achieve the open and diverse individual construction of essence via unofficial writing mode so as to get away from the meta-narration mode of political ideology,facilitating the innov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对反本质主义的批判进行必要的再批判,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根本弊端,并不在于反本质主义者所简单归结的同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本质主义思维模式,而在于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中国文学理论也应该有所建构,不应走向反本质主义者那样的极端解构,而是应通过个人写作模式进行开放而多元的本质个性化建构,并有利于走出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从而为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可能。
3) narrative shape
叙事形态
1.
This paper makes a research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ovels during the new period in terms of the narrative shapes of metonymy and metaphor.
从转喻与隐喻的叙事形态角度考察新时期小说的发展 ,将其分为四个时期进行分析 ,并得出结论 ,小说应在转喻与隐喻的适度融合中兼顾写实与象征 ,以诗意内涵提升小说的艺术价
4) narrative pattern
叙事形态
1.
"Sanli" and "Sanbie" provided the ancient narrative poems with two narrative patterns-discourse and speaking for others,and vividly demonstrated the author s standpoint,attitude and feelings.
“三吏”、“三别”分别给古代叙事诗提供了“对话”、“代言”两种叙事形态,形象地表明了杜甫的叙事立场和情感态度。
5) ideology
[英][,aɪdi'ɔlədʒi] [美]['aɪdɪ'ɑlədʒɪ]
意识形态
1.
Manipulation of ideology and the translator s subjectivity on "equivalence"of translation;
意识形态与译者主体性对翻译“对等”的操纵
2.
Olympic Setting and Displaced Ideology;
奥运布景与意识形态位移
3.
Ideology,the Translator s Ideology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Strategy;
社会意识形态、译者个体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策略
6) ideologies
[英][,aidi'ɔlədʒi] [美][,aɪdɪ'ɑlədʒɪ]
意识形态
1.
Preliminary Study on Academic Classification of Ideologies;
意识形态的学术分类初探
2.
Reflections on Anti-separtion War in Ideologies;
对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思考
3.
This paper sets out to identify tendencies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spoken and written discourse in newspapers,to outline how these tendencies accord with ideologies implicit in news production and to explain some of the reportage linguistic means in relation with ideologies and power.
本文探讨了新闻报导中话语再现的趋势,并分析了这些趋势如何与新闻报导中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意识形态保持一致;认为新闻报导并不是绝对的、真正的客观报导,它总是采用一些语言手段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意识形态,因而是带有倾向性的。
补充资料:政治意识形态
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政治现象的思想体系。
政治意识形态有鲜明的阶级性。在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必然是该社会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政治思想体系。因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2页)。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反映该阶级所维护的经济形式和政治关系,并论证这种经济、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及其阶级统治的合法性。统治阶级在这一政治意识形态的指导下,设计政权组织结构、统治形式、政治策略手段以及整个政治系统的运转机制,控制阶级之间的冲突以及阶级内部的矛盾。统治者力图通过本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将其政治影响力转换为人们心理上的政治权威,并且使它成为公共舆论衡量人们政治行为的价值标准和尺度,从而使它在社会的实际政治活动中,持久地起着政治强制手段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政治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它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展开的政治关系的运作过程的反映。任何政治意识形态总要继承前人的思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和修正,使政治意识形态具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人们的政治思想归根结柢决定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任何一种政治意识形态都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治状况的变迁而变化。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被一种新的政治意识形态所取代,必然是由新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出现并上升到支配地位决定的。如在封建社会,农民起义中产生的反抗封建主暴政的政治思想,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后,在资产阶级与人民结成同盟的反封建、反神权的联合斗争中,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和政治力量的逐步增长,才逐步形成以人类理性、天赋人权、自然法原则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这一政治意识形态在资本统治基本确立后,取代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成为资产阶级维护其既得利益和政治统治,控制与消除无产阶级的政治对抗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调节与调整本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国际利益集团间的冲突的政治思想体系。由此开始,它便逐步丧失了其在历史上曾起过的进步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加深和激化的过程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逐步地成长和成熟起来。它冲破资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的樊笼和束缚,在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无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与以往的剥削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根本不同,它是人类的最高历史类型的彻底革命的政治意识形态,也是唯一科学的。它正确反映了社会政治发展的规律,成为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它也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政治意识形态有鲜明的阶级性。在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必然是该社会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政治思想体系。因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2页)。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反映该阶级所维护的经济形式和政治关系,并论证这种经济、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及其阶级统治的合法性。统治阶级在这一政治意识形态的指导下,设计政权组织结构、统治形式、政治策略手段以及整个政治系统的运转机制,控制阶级之间的冲突以及阶级内部的矛盾。统治者力图通过本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将其政治影响力转换为人们心理上的政治权威,并且使它成为公共舆论衡量人们政治行为的价值标准和尺度,从而使它在社会的实际政治活动中,持久地起着政治强制手段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政治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它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展开的政治关系的运作过程的反映。任何政治意识形态总要继承前人的思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和修正,使政治意识形态具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人们的政治思想归根结柢决定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任何一种政治意识形态都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治状况的变迁而变化。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被一种新的政治意识形态所取代,必然是由新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出现并上升到支配地位决定的。如在封建社会,农民起义中产生的反抗封建主暴政的政治思想,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后,在资产阶级与人民结成同盟的反封建、反神权的联合斗争中,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和政治力量的逐步增长,才逐步形成以人类理性、天赋人权、自然法原则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这一政治意识形态在资本统治基本确立后,取代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成为资产阶级维护其既得利益和政治统治,控制与消除无产阶级的政治对抗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调节与调整本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国际利益集团间的冲突的政治思想体系。由此开始,它便逐步丧失了其在历史上曾起过的进步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加深和激化的过程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逐步地成长和成熟起来。它冲破资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的樊笼和束缚,在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无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与以往的剥削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根本不同,它是人类的最高历史类型的彻底革命的政治意识形态,也是唯一科学的。它正确反映了社会政治发展的规律,成为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它也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