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控制依赖子图
1)  control dependence sub-graph
控制依赖子图
1.
A method of building control dependence sub-graph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Abstract Syntax Tree(AST) text produced by GNU Compiler Collection(GCC).
提出一种基于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抽象语法树文本建立控制依赖子图的方法,消除抽象语法树文本中与分析控制流无关的信息,将消除冗余后的抽象语法树文本转化为以邻接表为存储结构的抽象语法树的算法,从而高效地完成了抽象语法树的解析。
2)  Control dependence graph path
控制依赖图路径
3)  control dependence
控制依赖
1.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he C language,some important concepts,such as the data dependence,control dependence,program dependence and so on,are introduced.
针对C语言的特点,文中引入了C程序的一些重要概念,诸如数据依赖、控制依赖和程序依赖等。
2.
The most common use of control dependence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is in determining whether a change to the semantics of a program statement affects the execution of another program statement.
对于广泛的软件维护和测试任务而言,控制依赖信息是很有用的。
4)  control dependency
控制依赖
1.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trol flow,the conception of control dependency relation in BPEL4WS is proposed.
本文在分析BPEL4WS控制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依赖关系概念,并设计了一个复杂度为O(N2)的控制依赖关系图生成算法。
5)  strong control dependency
强控制依赖
6)  control dependence tree
控制依赖树
1.
To solve this problem,a flow-sensitive and context-sensitive pointer analysis algorithm based on control dependence tre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针对已有指针分析算法的程序中间表示不能充分表示程序的语法结构与语义,而导致不适合应用于程序标准化转换的问题,提出基于控制依赖树的流敏感和上下文敏感的过程间指针分析算法。
补充资料: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
  (Path-Dependence)


  定义
  路径依赖又译为路径依赖性,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26ldquo;好%26rdquo;还是%26ldquo;坏%26rdquo;)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提出
  路径依赖问题首先由保罗%26middot;大卫在1985年提出。保罗%26middot;大卫在解释惯常的字版文字组织是怎样变得标准化和固定化时,他发现:一些偶然事件可能导致一种技术战胜另一种技术(即技术演进),而且一旦选择某一技术路线,即使这一路线可能不比放弃的另一种技术路线更为有效,它也会持续到最终。尔后W%26middot;马兰%26middot;阿瑟创造性地发展了保罗%26middot;大卫的这个思想,并系统地阐发了技术演进过程中自我强化机制和路径依赖性质的观点。他指出,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具有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由于某种原因先发展起来的技术通常可以凭借先占的优势,利用规模巨大促成的单位成本降低、普通流行导致的学习效应提高、许多行为者采取相同技术所产生的协调效应、在市场上越是流行就越促使人们产生相信它会进一步流行的预期等,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从而在竞争中战胜自己的对手。相反,一种具有较之其他技术更优良的技术却可能由于晚人一步,没能获得足够的追随者而陷入困境,甚至%26ldquo;锁定%26rdquo;在某种恶性循环的被动状态之下,难以自拔。总之,细小的事件如偶然的情况常常会把技术引入特定的路径,而不同的路径最终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后来,道格拉斯%26middot;诺斯将前人有关这方面的思想拓展到社会制度变迁领域,从而建立起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主要内容
  诺斯把阿瑟关于技术演进过程中的自我强化现象的论证推广到制度变迁方面来,从而建立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这一理论是诺斯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又一贡献,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制度变迁如同技术演进一样,也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强化。所以,%26ldquo;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26rdquo;。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弄得不好,它还会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要脱身而出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往往需要借助外部效应,引入外生变量或依靠政权的变化,才能实现对原有方向的扭转。
  第二制度变迁不同于技术演进的地方在于,它除了受报酬递增机制决定外,还受市场中的交易因素影响。诺斯指出,决定制度变迁的路径有两种力量,一种是报酬递增,另一种是由显著的交易费用所确定的不完全市场,如果没有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制度是不重要的。而随着报酬递增和市场不完全性增强,制度变得非常重要,自我强化机制仍起作用,只是某些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1)设计一项制度需要大量的初始设置成本,而随着这项制度的推进,单位成本和追加成本都会下降。(2)学习效应,适应制度而产生的组织会抓住制度框架提供的获利机会。(3)协调效应,通过适应而产生的组织与其他组织缔约,以及具有互利性的组织的产生与对制度的进一步投资,实现协调效应。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一项正式规则的产生将导致其它正式规则以及一系列非正式规则的产生,以补充这项正式规则。(4)适应性预期,随着以特定制度为基础的契约盛行,将减少这项制度持久下去的不确定性。总之,制度矩阵的相互联系网络会产生大量的递增报酬,而递增的报酬又使特定制度的轨迹保持下去,从而决定经济长期运行的轨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