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Programming and Experiments
程序设计及实验
3) sequential experimental design
序贯实验设计
1.
Adsorption isotherm parameter estimation by using sequential experimental design technique;
序贯实验设计法在吸附平衡实验中的应用
2.
After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points a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sequential experimental design for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power function type micro kinetics equation are estimated with nonlinear least square method,a model of the micro kinetics is built up.
应用参数估值序贯实验设计的原理优选实验点,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幂函数型本征动力学方程的参数估值,获得本征动力学模型。
4) sequential experiment desig
顺序实验设计
补充资料:程序
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任何以计算机为处理工具的任务都是计算任务。处理对象是数据,如数字、文字和图像等。处理规则一般指处理动作和步骤。在低级语言中,程序是一组指令和有关的数据。在高级语言中,程序一般是一组说明和语句。程序是程序设计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软件中最基本的概念。程序是软件的本体,又是软件的研究对象。程序的质量决定软件的质量。
程序要能实际起作用,必须装入到机器内部。程序的实际工作过程称为程序的执行。衡量程序质量,除对程序结构进行静态考察外,还必须考察其执行过程。与执行过程无关的特性,称为程序的静态特性;与执行过程有关的特性,称为程序的动态特性。
发展过程 在软件发展的第一阶段中(1946~1956年),程序都是用机器语言或接近于机器语言的汇编语言书写的,即都是低级语言程序。从内部特性上看,程序内部的工作严格依顺序执行,因此都是顺序程序。衡量程序质量的标准主要是功效,运行时间要省,占用空间要小。软件发展的第二阶段(1956~1968年),程序主要都用高级语言书写,即高级语言程序。当然,低级语言程序仍然存在。这时除了顺序程序以外,还出现了具有并行成分的并发程序。衡量程序质量的标准,已经逐步转向易读性和易维护性。在软件发展的第三阶段(1968年以来),由于程序的规模增大,对程序的模块化、结构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一些模块化语言。同时,由于并发程序的比重增高,为了更好地书写并发程序,出现了一些具有并行成分的语言,并且由于实时处理的需要,在语言中设有相应的实时处理成分。总之,这一阶段的程序,主要是具有并行成分和实时处理成分的模块化程序,即现代高级语言程序。衡量程序质量的标准主要是结构良好性,使之易读、易维护。
基本成分 构成程序的基本成分包括程式、子程式、子程序、协同程式、递归程式和模块。
程式 与一项计算任务相应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它一般在一个程序或多个程序中多次使用。
子程式 与子计算任务相应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它一般也是多次使用。子程式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定义方面,称为子程式定义或子程式说明;另一个是调用方面,称为子程式调用。随着实现方式的不同,又可区分为开式子程式和闭式子程式。开式子程式在调用处嵌入相应的子程式定义;闭式子程式则在调用时直接转至相应的定义,执行后返回。二者各有利弊。开式子程式时间节省,空间浪费;闭式子程式恰恰相反。
子程序 程序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程序单位。
协同程式 一组程序单位可以互相调用,彼此处于平等地位,调用后毋须返回到开始位置,且自带工作区。图中的C1和C2表示两个协同程式。其中A1为C1的起点,当C1执行到A2位置,调用C2(C2的起点为B1),C1执行到B2位置又调用C1,这时便从A2 开始执行,到了A3位置又调用C2。依此类推,直到C1执行到终点A4处为止。
递归程式 可以作为其本身的子程式而被调用的程式。这种调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即通过其他子程式)。
模块 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组逻辑上有关的实体。在现代高级语言中,有各种定义模块的方式,但其主要成分是一组说明和一组语句。
程序结构 由程序成分构造程序的方法和表示(见软件结构)。
程序质量 衡量程序质量的准则有:简明性、正确性、可靠性、易读性、易维护性、适应性、坚定性和稳定性等;此外,还有各种程序复杂性的量度。
参考书目
徐家福:《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科学出版社,北京,1983。
J.E.Sammet, Programming Languages: History and Fundamentals,Prentice Hall,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1969.
程序要能实际起作用,必须装入到机器内部。程序的实际工作过程称为程序的执行。衡量程序质量,除对程序结构进行静态考察外,还必须考察其执行过程。与执行过程无关的特性,称为程序的静态特性;与执行过程有关的特性,称为程序的动态特性。
发展过程 在软件发展的第一阶段中(1946~1956年),程序都是用机器语言或接近于机器语言的汇编语言书写的,即都是低级语言程序。从内部特性上看,程序内部的工作严格依顺序执行,因此都是顺序程序。衡量程序质量的标准主要是功效,运行时间要省,占用空间要小。软件发展的第二阶段(1956~1968年),程序主要都用高级语言书写,即高级语言程序。当然,低级语言程序仍然存在。这时除了顺序程序以外,还出现了具有并行成分的并发程序。衡量程序质量的标准,已经逐步转向易读性和易维护性。在软件发展的第三阶段(1968年以来),由于程序的规模增大,对程序的模块化、结构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一些模块化语言。同时,由于并发程序的比重增高,为了更好地书写并发程序,出现了一些具有并行成分的语言,并且由于实时处理的需要,在语言中设有相应的实时处理成分。总之,这一阶段的程序,主要是具有并行成分和实时处理成分的模块化程序,即现代高级语言程序。衡量程序质量的标准主要是结构良好性,使之易读、易维护。
基本成分 构成程序的基本成分包括程式、子程式、子程序、协同程式、递归程式和模块。
程式 与一项计算任务相应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它一般在一个程序或多个程序中多次使用。
子程式 与子计算任务相应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它一般也是多次使用。子程式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定义方面,称为子程式定义或子程式说明;另一个是调用方面,称为子程式调用。随着实现方式的不同,又可区分为开式子程式和闭式子程式。开式子程式在调用处嵌入相应的子程式定义;闭式子程式则在调用时直接转至相应的定义,执行后返回。二者各有利弊。开式子程式时间节省,空间浪费;闭式子程式恰恰相反。
子程序 程序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程序单位。
协同程式 一组程序单位可以互相调用,彼此处于平等地位,调用后毋须返回到开始位置,且自带工作区。图中的C1和C2表示两个协同程式。其中A1为C1的起点,当C1执行到A2位置,调用C2(C2的起点为B1),C1执行到B2位置又调用C1,这时便从A2 开始执行,到了A3位置又调用C2。依此类推,直到C1执行到终点A4处为止。
递归程式 可以作为其本身的子程式而被调用的程式。这种调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即通过其他子程式)。
模块 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组逻辑上有关的实体。在现代高级语言中,有各种定义模块的方式,但其主要成分是一组说明和一组语句。
程序结构 由程序成分构造程序的方法和表示(见软件结构)。
程序质量 衡量程序质量的准则有:简明性、正确性、可靠性、易读性、易维护性、适应性、坚定性和稳定性等;此外,还有各种程序复杂性的量度。
参考书目
徐家福:《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科学出版社,北京,1983。
J.E.Sammet, Programming Languages: History and Fundamentals,Prentice Hall,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196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