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Zn/纳米CeO2复合镀层
1)  Zn/CeO2 nanocomposite coating
Zn/纳米CeO2复合镀层
1.
Zn/CeO2 nanocomposi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deposition.
利用纳米稀土氧化物在基体相中的补强作用以及可能赋予镀层某些新性能的特点,采用复合电镀的方法制备了Zn/纳米CeO2复合镀层,分析了镀液中CeO2颗粒悬浮量、阴极电流密度和镀液温度等因素对复合镀层中纳米CeO2复合量和膜层质量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各工艺参数。
2)  Ni-CeO2 nanocomposite coating
Ni-CeO2纳米复合镀层
1.
A Ni-CeO2 nanocomposite coating was prepared by co-electrodeposition of Ni and CeO2 nano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10 nm.
XRD和SEM/EDAX分析结果表明,CeO2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Ni纳米晶中,由于纳米CeO2颗粒的加入,Ni-CeO2纳米复合涂层的择优取向由单Ni镀层的(200)变为(111),在镀层中起弥散强化作用的CeO2同时细化了基体Ni的晶粒尺寸,使得与单Ni镀层相比,Ni-CeO2纳米复合镀层表现出了更高的硬度、低的摩擦系数和更好的耐磨性能。
3)  Zn-TiO_2 nanoparticle composite coating
Zn-T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
4)  Ni-W-P-CeO2-SiO2 nano-composite coatings
Ni-W-P-CeO2-SiO2纳米复合镀层
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ulse co-deposition of Ni,W,P,nano-CeO2 and nano-SiO2 particles led to Ni-W-P-CeO2-SiO2 nano-composite coatings in fine-grained structure on common carbon steel.
结果表明:通过Ni、W、P和CeO2、SiO2纳米颗粒的脉冲共沉积,在普通碳钢表面制备了具有细晶结构的Ni-W-P-CeO2-SiO2纳米复合镀层。
5)  nano-composite coating
纳米复合镀层
1.
CeO2-SiO2/Ni-W-P nano-composi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 steel by pulse co- deposition of Ni, W, P, nano-CeO2 and nano-SiO2 particles.
为了探讨脉冲参数对CeO2-SiO2/Ni-W-P四元纳米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采用脉冲沉积的方法,在普通碳钢表面制备了CeO2-SiO2/Ni-W-P纳米复合镀层。
2.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Ni-based ZrO2 nano-composite coatings was reviewed.
综述了Ni-ZrO2纳米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镀层的沉积机理。
3.
The effects of cathodic current density, bath temperature and electrode distance on the micro-hardness of Ni-SiC nano-composite coating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针对镀液中阴极电流密度、镀液温度以及极板间距,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6)  nanocomposite coatings
纳米复合镀层
1.
Study on Characterization and Mechanisms of Ni-ZrO_2 Nanocomposite Coatings by Pulse Electroplating Technology;
脉冲电沉积Ni-ZrO_2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表征及机理研究
2.
Studies on Characterization and Mechanism of Au-based Nanocomposite Coatings Prepared by Pulse Electroplating Technology;
脉冲电沉积金基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表征及机理研究
3.
A novel method for fabricating nanocomposite coatings was investigated——a high magnetic field was imposed on plating bath instead of mechanical stirring for preparation nanocomposite coatings in direct current electroplating process.
研究了一种制备纳米复合镀层的新方法——在直流电镀过程中对电镀液施加强磁场以代替机械搅拌来制备Ni/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考察了镀层的结构,并对镀层性能进行了研究。
补充资料:Zn

锌是一种蓝白色金属。密度为7.14克/立方厘米,熔点为419.5℃。在室温下,性较脆;100~150℃时,变软;超过200℃后,又变脆。

锌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的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薄而致密的碱式碳酸锌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当温度达到225℃后,锌氧化激烈。燃烧时,发出蓝绿色火焰。锌易溶于酸,也易从溶液中置换金、银、铜等。

锌的用途

由于锌在常温下表面易生成一层保护膜,所以锌最大的用途是用于镀锌工业。锌能和许多有色金属形成合金,其中锌与铝、铜等组成的合金,广泛用于压铸件。锌与铜、锡、铅组成的黄铜,用于机械制造业。含少量铅镉等元素的锌板可制成锌锰干电池负极、印花锌板、有粉腐蚀照像制板和胶印印刷板等。锌与酸或强碱都能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锌肥(硫酸锌、氯化锌)有促进植物细胞呼吸、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等作用。锌粉、锌钡白、锌铬黄可作颜料。氧化锌还可用于医药、橡胶、油漆等工业。

自然界中,锌多以硫化物状态存在。主要含锌矿物是闪锌矿。也有少量氧化矿,如菱锌矿和异锌矿。

元素名称:锌

元素原子量:65.39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 发现年代:

发现过程:

元素描述:

纯锌呈蓝白色,有光泽。硬度2.5(莫氏硬度)。具有延展性。密度7.14克/厘米3。熔点419.58℃,沸点907℃。化合价2。已知锌有十五个同位素。是很好的导热体和导电体。电离能9.394电子伏特。休学性质比较活泼,但在空气中较稳定,与酸和碱作用会放出氢气。

元素来源:

主要矿石是铁闪锌矿或闪锌矿zns。将矿石在空气中煅烧成氧化锌,然后用炭还原即得;或用硫酸浸出成硫酸锌后,再用电解法将锌沉积出来。

元素用途:

锌的最重要的用途是制造锌合金和作为其他金属的保护层,如电镀锌,以及制造黄铜、锰青铜、白铁和干电池。锌粉是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还原剂。

元素辅助资料:

锌和铜的合金——黄铜,早被古人利用,黄铜的生产可能是冶金学上最早的偶然发现之一。但是人们取得锌比较晚,碳和锌矿共热时,温度很快高达1000℃,而锌在923℃沸腾,在此温度下成蒸汽状态,随烟散失,不易为古代人们察觉,只有当人们掌握了冷凝气体的方法后,单质锌才有可能被取得。因此,锌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要比铜、锡、铁、铅晚的多。

据国外学者们考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首先生产出锌。我国制取锌的方法讲述最清楚的出现在明朝末年宋应星著述的《天工开物》中。西方认为最早讲到锌的是德国贵族政治学家龙涅斯在1617年发表的著述,他叙述在熔铅的炉壁上出现白色的金属,工人们称它为 zinck或conterfeht,这种白色金属像是锡,但比较硬,缺乏延展性,没有太大用途。锌的拉丁名称 zincum和元素符号zn由此而来。

1737年和1746年德国矿物学家亨克尔和化学家马格拉夫先后将菱锌矿与木炭共置陶制密闭容器中烧,得到金属锌。拉瓦锡在1789年发表的元素表中,首先将锌列为元素。

元素符号: zn 英文名: zinc 中文名: 锌

相对原子质量: 65.38 常见化合价: +2 电负性: 1.65

外围电子排布: 3d10 4s2 核外电子排布: 2,8,18,2

同位素及放射线: zn-62[9.26h] zn-63[38.5m] *zn-64 zn-65[243.8d] zn-66 zn-67 zn-68 zn-70 zn-72[46.5h]

电子亲合和能: 9 kj·mol-1

第一电离能: 906 kj·mol-1 第二电离能: 1733 kj·mol-1 第三电离能: 3833 kj·mol-1

单质密度: 7.133 g/cm3 单质熔点: 419.58 ℃ 单质沸点: 907.0 ℃

原子半径: 1.53 埃 离子半径: 0.74(+2) 埃 共价半径: 1.25 埃

常见化合物: zno zn(oh)2 znso4

发现人: 远古就被发现 时间: 0 地点: 德国

名称由来:

德语:zink(在德语中意为“锡”)。

元素描述:

有延展性,带淡蓝光泽的银白色金属。

元素来源:

见于闪锌矿(zns)、异极矿、锌铁矿、菱锌矿(znco3)、硅锌矿和红锌矿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