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oni
渤泥
2) Boni king tomb
渤泥国王墓
1.
From the stone figures styles of Boni king tomb, it could be inferred that the sculpture level was lower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明渤泥国王墓位于南京市南郊石子岗,山东德州北郊亦有苏禄国王墓,两墓皆按明代藩王墓规制营建,风格亦相似。
3) On Boni King Tomb
渤泥国王墓地考析
4) Bohai Sea
渤海
1.
Residues of micropollutants in benthic mussels in Bohai Sea Coast;
渤海沿岸底栖贝类体内微污染物残留
2.
Environmental Capacity Calculation of COD and PHs in the Bohai Sea;
渤海COD与石油烃环境容量计算
3.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PAHs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Bohai Sea by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多元统计在渤海表层沉积物中PAHs源解析上的应用
5) Bohai Bay
渤海
1.
Research of the "Bee Style" oil production facility project for marginal oilfields in Bohai Bay;
渤海边际油气田开发“蜜蜂式”采油设施方案研究
2.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ampled by Nets in the Dominant Area Monitoring Red Tide in Bohai Bay in Summer, 2006;
2006年夏季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
3.
Basement buried hills──an important play of gas exploration in Bohai Bay;
基岩潜山是渤海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6) Bohai
[英]['bəu'hai] [美]['bo'haɪ]
渤海
1.
Paleao-buried Hil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Jinzhou Block Nan 25-1 in Bohai Area;
渤海海域锦州25-1南基岩古潜山油气成藏特征分析
2.
Research on Current Pollu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of Bohai;
渤海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
补充资料:渤泥
亚洲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的古国。中国史籍称其为勃泥、佛泥、婆罗。
13世纪,渤泥共辖14州。首都居民达万人。此时已进入奴隶社会,阶级对立明显。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龙脑香。百姓"煮海为盐、酿秫为酒"。14世纪,渤泥人民"崇奉佛像唯严"。中央政府设一大臣统管全国的财政、税收。14世纪末,臣属于麻喏巴歇。15世纪初又臣服于马六甲王国。同时开始伊斯兰化。不久,恢复独立,建立苏丹国。16世纪初,第五世苏丹博尔基亚当政,国势昌盛,除加里曼丹岛大部地区外,菲律宾南部的一些岛屿亦属渤泥。史家称这一时期为文莱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国内实行封建统治,苏丹下设四位大臣和八位副大臣。苏丹握有全国土地,并分封给各大臣,由他们出租给百姓耕种。16世纪末,因王室内讧国势转衰,西方殖民者乘机入侵。1888年沦为英国保护国。
渤泥同中国往来密切。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和宋元丰五年(1082)两次遣使访华。明永乐三年(1405)渤泥国王麻那惹加携家眷、陪臣来华,永乐六年病死,明朝厚葬之于南京安德门外。
13世纪,渤泥共辖14州。首都居民达万人。此时已进入奴隶社会,阶级对立明显。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龙脑香。百姓"煮海为盐、酿秫为酒"。14世纪,渤泥人民"崇奉佛像唯严"。中央政府设一大臣统管全国的财政、税收。14世纪末,臣属于麻喏巴歇。15世纪初又臣服于马六甲王国。同时开始伊斯兰化。不久,恢复独立,建立苏丹国。16世纪初,第五世苏丹博尔基亚当政,国势昌盛,除加里曼丹岛大部地区外,菲律宾南部的一些岛屿亦属渤泥。史家称这一时期为文莱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国内实行封建统治,苏丹下设四位大臣和八位副大臣。苏丹握有全国土地,并分封给各大臣,由他们出租给百姓耕种。16世纪末,因王室内讧国势转衰,西方殖民者乘机入侵。1888年沦为英国保护国。
渤泥同中国往来密切。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和宋元丰五年(1082)两次遣使访华。明永乐三年(1405)渤泥国王麻那惹加携家眷、陪臣来华,永乐六年病死,明朝厚葬之于南京安德门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