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ong'an's Zhuang nationality
隆安壮族
3) Zhuang nationality
壮族
1.
Quality of life of female schizophrenics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countryside of Guang Xi;
广西农村壮族妇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状况调查
2.
Distribution of gene polymotphisms of interleukin-1α and β in Zhuang nationality in Guangxi;
广西壮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α与β的基因多态性分布
3.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s of the hands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Guangxi;
广西壮族人手特征的研究
4) Zhuang ethnic group
壮族
1.
Village and Family Culture of Zhuang Ethnic Group and its Modernization;
壮族村落家族文化及其现代化
2.
Guangxi Luocheng County is inhabited with both Zhuang ethnic group and Molao ethnic group.
在广西罗城县,居住着壮族和仫佬族人民,他们世代和平相处,发展成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
3.
Buluotuo is the most well known folk religious lection of Zhuang ethnic group and is regarded as the Historical Memory.
壮族麽经布洛陀为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壮族的历史记忆,它本身有一个从口头传承到不断加工、书写、编撰、汇集和逐渐定型成文本的过程。
5) Zhuang
壮族
1.
Analysis on Trait Coping Style of Zhuang Farmer In Borderland;
边境地区壮族农民特质应对方式调查分析
2.
Y-chromosome Genotyping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Zhuang Populations;
壮族Y染色体分型及其内部遗传结构(英文)
3.
The stature development of Zhuang students in Mashan Guangxi;
广西马山壮族中小学生身高发育趋势
6) the Zhuang nationality
壮族
1.
Study on community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in Southeast Yunnan of China
滇东南壮族社区森林资源管理分析
2.
During the long history,people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created the brilliant culture with their untiring hands and wisdom.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先民是岭南最早的开拓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以自己高超的智慧和辛勤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
3.
Ancient Chinese education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pre_Qin period.
壮族古代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它历经汉代的太学,南北朝、隋朝的官学,唐朝的官私学并举,宋元明清的书院、府学、学塾、社学、义学、土司学等教育形式,并始终以汉文识字和汉文经书为教学内容而贯穿整个教育史,培养出一大批精通汉文的壮族文人,从而提高了全壮族人民的汉文水平,也确立了汉文在壮族文字运用中的正统地位。
补充资料:壮族
壮族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以广西最多。1990年人口1548万。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南宋时已出现方块汉字构成的土俗字。但使用面不广,多用于书写地名,编山歌、记事。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得到推广,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是百越的一支,南宋时始称僮人、撞丁。明、清时与土、依、沙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统一为“僮”,1965年根据周恩来倡议,国务院批准,把“僮”改为“壮”。 壮族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是世界有名的岩溶地区,石山拔地而起,石山里有岩洞和地下河。这种地形构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名胜景色。沿海盛产各种名贵海产,尤以南珠闻名。壮族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薯类等。果品也很丰富,森林面积广,盛产柳州杉、银杉、樟木等名贵木材。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久负盛名的特产。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 ,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近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过去有文身习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近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基督教、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