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
Dialogue·Coexistence·Supports:Introduction of Yifu Museum i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对话 共生 载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逸夫博物馆设计
2)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中国地质大学
1.
Study 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mpus Cultur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中国地质大学地学特色校园文化研究
2.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演进
3.
The Research upo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arth System Science for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基于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的中国地质大学学科建设研究
3)  Wuhan University
武汉大学
1.
Practice of Remaining Old Appearances of Old Buildings in Restoration──Restoration Project of South-east and South-west Buildings of Wuhan University;
修旧如旧的实践——武汉大学老理学院东南楼、西南楼修缮工程
2.
Tactics of introducing document resources for the center book stacks of liberal arts in Wuhan University;
武汉大学引进文科图书中心书库文献保障策略
3.
Wuhan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1893 to 1949;
励精图治,屡厄屡兴——1893-1949年间的武汉大学图书馆
4)  large and medium-sized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in Wuhan
武汉国有大中型企业
1.
Then,the thesis wants to discuss the meaning of the innovative competitiven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their connections,and will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in Wuhan.
文章从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阐述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并以此考察武汉国有大中型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这对于武汉国有大中型企业提升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价值。
5)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1.
Evaluation on the Main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of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in the Period of 2002-2006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006年主要文献计量指标评析
6)  Great Wuhan District
大武汉地区
1.
Compare and Study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of Great Wuhan District and Jing-Jin-Tang District;
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原理和实证分析方法,对大武汉与京津唐两地区的经济总量指标、人均指标、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以及科技投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等经济发展的多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借鉴京津唐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大武汉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促进大武汉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补充资料: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培养高级地质科技人才的高等学校。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机构。1987年成立。程业勋、赵鹏大分别任两地校长,朱训任总校校长。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组)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大学设置了研究生院,14个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16个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大学本科学制4年,设有13个系17个专业;专科学制2年,设5个专业。其中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古生物学、找矿勘探学和探矿工程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大学还附设北京地质干部管理学院和武汉科技干部管理学院,以及7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师1600名,其中教授124名,副教授380名。教授中有学部委员5名,博士导师37名。尹赞勋、冯景兰、张席禔、孙云铸、袁见齐、杨遵仪、王鸿祯、董申保、马杏垣、张炳熹、池际尚、涂光炽、郝诒纯等教授都曾在或正在学校执教。在校学生6100名,其中包括博士生 106名、硕士生732名。自 1952年以来,共培养研究生1100多人,本科生20000余人。全校有研究所、室19个,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计算中心、电教中心和测试中心,配备有先进仪器设备。校图书馆藏书8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4500多种。附设的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刊物有《地球科学》(大学学报)、《现代地质》(研究生院学报)、《地质科技情报》、《地质科技译丛》、《地质管理》和《岩石矿物学论丛》等。另外,北京、武汉两地分别建有地质博物馆。除教学外,学校还承担或参加国家地质科研项目,与国内外有关院校和学术团体保持着广泛的学术联系。(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