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巴宾奈特原理
1)  Babinet's principle
巴宾奈特原理
2)  Bassnett
巴斯奈特
1.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neolog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ssnett s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与汉语新词语英译
2.
Manipulation and Construction: A Study of Susan Bassnett's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ies
操纵与构建: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研究
3.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explores Susan Bassnett s view on theatre translation.
本文梳理了巴斯奈特前后矛盾的戏剧翻译观。
3)  Susan Bassnett
苏姗·巴斯奈特
1.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Susan Bassnett s Views on Translation;
苏姗·巴斯奈特翻译思想评介
4)  Babinet compensator
巴比奈特补偿器
5)  Susan Bassnett
苏珊·巴斯奈特
1.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efects and Meanings of Cultural Studies and Cultural Turn——With Reference to Susan Bassnett's Translation Theories
试论文化学派及“文化转向”的“是”与“非”——兼议苏珊·巴斯奈特的翻译思想
6)  Armyin Pane (1908~1970)
巴奈,A.
补充资料:巴奈,S.
      印度尼西亚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打巴奴里人。1925年师范学校毕业,当过多年教师,后在雅加达高等法律学校深造。1929至1930年曾去印度考察文化,印度的宗教和玄学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30年代初曾任《出现》杂志主编和《新作家》编辑,同时在图书编译局做编辑工作。他是30年代"东方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把东方的精神文明和西方的物质文明结合起来,反对全盘欧化。
  
  巴奈是印度尼西亚最早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诗人之一。早期诗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句优美,旋律平柔,给人以宁静谐和之感。主要作品有诗集《爱的流露》(1926)、《彩云》(1927)、《流浪者之歌》(1931)等。30年代大多从事戏剧创作,以历史题材为主。主要剧作有《克达查雅》(1932)、《麻喏巴歇的黄昏》(1933)、《新人》(1940)等。《新人》是现代题材,以印度为背景,描写劳资关系,反映作者关于东方精神文明和西方物质文明相结合的理想,调和主义的色彩颇浓。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