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teor trail observation
流星尾迹观测
3) meteor trail radar
流星尾迹雷达
4) star
[英][stɑ:(r)] [美][stɑr]
星迹观测线<火>
5) wake
[英][weɪk] [美][wek]
尾流尾迹
6) Meteroric observations
流星暴观测
补充资料:高层大气流星余迹测量
利用光学或无线电设备对流星及其余迹的观测来推算高层大气特性参量的方法。这是林德曼 (F.A.Linde-mann)和多布森(G. M. B.Dobson)于 1923年首先提出来的。
大多数流星体的质量为数毫克,平均直径为 0.1~0.01厘米,速度可达几十公里每秒。它们与大气分子和原子相碰撞,产生高温而蒸发发光和离解,消失在大气中,但仍遗留下电离余迹。利用光学或无线电观测设备观测,可测得流星的亮度、速度和高度分布数据,以及流星余迹的漂移和回波持续时间等,再利用流星体与大气的相互作用理论,即可计算出大气的压力、密度、温度和风场,还可研究大气潮汐和重力波。
流星的出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每天约有 2万多颗重量在1克以上的流星体,有将近2亿颗流星体发出人眼可以看到的光明,还有几十亿颗更小的流星体。在同一观测点上,流星出现的频率有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每小时出现的次数约为8~20次。
目前,全世界有几十个流星雷达站,进行日夜全天候观测。所用雷达的工作频率为30~40兆赫,发射功率几千瓦到几兆瓦。一般测量高度为 80~100公里。单站测风精度可达±4米/秒。
大多数流星体的质量为数毫克,平均直径为 0.1~0.01厘米,速度可达几十公里每秒。它们与大气分子和原子相碰撞,产生高温而蒸发发光和离解,消失在大气中,但仍遗留下电离余迹。利用光学或无线电观测设备观测,可测得流星的亮度、速度和高度分布数据,以及流星余迹的漂移和回波持续时间等,再利用流星体与大气的相互作用理论,即可计算出大气的压力、密度、温度和风场,还可研究大气潮汐和重力波。
流星的出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每天约有 2万多颗重量在1克以上的流星体,有将近2亿颗流星体发出人眼可以看到的光明,还有几十亿颗更小的流星体。在同一观测点上,流星出现的频率有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每小时出现的次数约为8~20次。
目前,全世界有几十个流星雷达站,进行日夜全天候观测。所用雷达的工作频率为30~40兆赫,发射功率几千瓦到几兆瓦。一般测量高度为 80~100公里。单站测风精度可达±4米/秒。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