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iller
[英]['mɪlə(r)] [美]['mɪlɚ]
米勒
1.
On academic thoughts evolution and reasons of American de-structure literature critics Miller;
解构批评家米勒学术思想流变历程及其原因
2.
Truth in Miller s Works;
浅析米勒作品中的“真”
3.
Review of J.Hillis Miller deconstructive criticism studies in China;
希利斯·米勒解构批评研究综述
3) Arthur Miller (1915~ )
米勒,A.
4) MDH analysis
米勒-戴斯-赫钦森试井分析法
5) Shlemiel
[英][ʃiə'mi:əl] [美][ʃlə'mil]
施勒米埃勒
1.
The second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Shlemiel" narrative style of "Seize the Day".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只争朝夕》的叙事类型是“施勒米埃勒”式叙事类型,这种类型的形成主要与犹太人在历史上所处的苦难地位有关,通过对小说中的“施勒米埃勒”,即小说主人公的形象分析来看贝娄借以这样的叙事类型表达了现代美国犹太人的现实处境。
6) Jonathan Culler
乔纳森·卡勒
1.
Reflections on Jonathan Culler s View of Literary Signs;
乔纳森·卡勒文学符号观发微
2.
Jonathan Culler: Unscrambling the Age of Pluralism
乔纳森·卡勒:解读理论多元时代
补充资料:米勒
米勒(1915~ ) Miller,Arthur 美国剧作家。1915年10 月17日生于纽约一时装商家庭。1934年高中毕业后靠做零工积钱上大学,当过卡车司机、侍者、海军船坞安装技工助手。考入密歇根大学新闻系后,课余担任《密歇根日报》记者和夜班编辑。1936年转入英文系并开始写作。 米勒与T.威廉斯同为奥尼尔之后两位最杰出的美国现代社会剧剧作家、心理现实主义的探索者和力行者,但米勒剧作的特点是重大的现实题材 、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更为严肃、强烈的社会批判。他的成名作《全是我的儿子》是写一家工厂老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不合格的飞机,招致包括其子在内的21名飞行员惨死的社会问题剧,获纽约剧评界奖。其后的《推销员之死》则写一个推销员因年老被辞退,为使家庭获得一笔保险费而甘愿自杀,从而展示在美国人人都能靠努力获得成功的幻想破灭的现代悲剧,获纽约剧评界奖和普利策奖。其他剧作有《炼狱》、《桥头眺望》、《两个星期一的回忆》、《维希事件》、《堕落之后》、《代价》等。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