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aoZhao's poems and essays
鲍照诗文
3) The Study of Baozhao s Imagination
鲍照诗文意象研究
4) Bao Zhao's poems of frontier fortress
鲍照边塞诗
5) The Research of BaoZhao s YueFu Poetry
鲍照乐府诗研究
6) On Bao Zhao s Poems
鲍照诗歌研究
补充资料:鲍照(?~466)
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濬的侍郎,在刘濬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文帝之前,他已离去。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彧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子勋反对刘彧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这18首诗,不是同时所作,所咏的内容亦非一事,但在艺术风格上比较一致,具有"文甚遒丽"(《宋书·鲍照传》)的特点,即感情强烈,很有气势,辞藻华美,在锻炼字句上很见功夫。其中如第4首("泻水置平地")和第6首("对案不能食"),抒发了寒门出身的正直之士在仕途中备遭压抑的痛苦。第4首比较偏于哀怨,"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沈德潜《古诗源》)。第6首则较激愤,一开始就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最后归结为"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几乎近于控诉。这两首诗都是作者在仕途中经历了许多挫折以后的心声,感染力很强。另外有一些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写得也很细致动人。如第12首("今年阳初花满林")写思妇想念游子:"朝悲惨惨遂成滴,暮思最伤心,膏沐芳餘久不御,蓬首乱鬓不设簪"。第13首("春禽喈喈旦暮鸣")写征夫想念妻子:"我初辞家从军侨,榮志溢气干云霄。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都能抓住最富特征的现象,刻画他们的心理。第2首("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第 9首("剉檗染黄丝")都是描写弃妇的诗。也很凄婉动人。此外,《拟行路难》中还有几首写人生无常和提倡及时行乐的诗,情绪比较消极,这恐怕是由作者的坎坷经历所造成的。
除了《拟行路难》外,《梅花落》也是鲍照乐府诗的一首名作。这首诗在《乐府诗集》中属"汉横吹曲",其内容是咏梅"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然而不免"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显然是用比兴手法借物喻人,曲折地流露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不满。
《拟行路难》和《梅花落》都是杂言诗,在五言、七言句中,有时还夹杂着九言句。在南朝以前,虽然汉魏乐府民歌中有一些杂言诗,傅玄等文人也写过一些,但都不象鲍照的这些诗显得那么光气煜耀、活泼自然。而鲍照以后一些齐梁文人拟作的这种诗,笔力又远不如鲍照雄健。直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等人,才运用杂言诗体写出了传诵名作。
鲍照的五言体乐府诗也有许多名作。这些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敢于反映当时的现实,不象同时一些诗人一味流连山水或追求典雅、庄重,以适应上层统治者的口味。在这些诗中《代东武吟》、《代苦热行》和《代出自蓟北门行》写的都是出征军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前两首是写他们在战争中历尽艰辛,而最终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顾惜,流露了对朝廷刻薄寡恩的不满。如《代东武吟》写一个下级军官多年随军转战,"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昔如韝上鹰,今似槛中猿。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代苦热行》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征战之苦和南方地理环境的险恶。篇末归结为:"戈船荣既薄,伏波赏亦微。爵轻君尚惜,士重安可希",怨愤之情颇为强烈。《代出自蓟北门行》,着重写的是报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全诗以"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作结,情调激昂,和曹植的某些诗相近。在南朝诗中,这种近似于建安诗人"梗概多气"的作品,是极少见的。但鲍照的这首诗不仅继承了建安诗人的传统,在艺术上也颇有独创,艺术构思和锻炼字句都以奇险取胜。例如诗中"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等句写苦寒景象,就颇见特色。对于这种诗句,从前的批评家虽有微词,但后来不少诗人都深受其影响。
鲍照的乐府诗,还对当时不少现实问题作了较深刻的揭露。如《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筑山拟蓬壶,穿池类溟渤"诸句,显系针对宋文帝刘义隆大修玄武湖和景阳山而发。诗中"绣甍结飞霞,璇题纳行月"二句,被明胡应麟《诗薮》称为六朝诗人的名句。《代白头吟》一变《白头吟》原意,把写弃妇哀怨之情的诗,改为批判仕途黑暗之作。诗中"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诸句,对统治者颇有讥刺;"食苗实硕鼠,玷白信苍蝇",则是对腐朽官僚的公开斥责。《代贫贱苦愁行》的风格最为质朴,诗中写穷人的苦况:"贫年忘日时,黯颜就人惜。俄顷不相酬,恧怩面已赤。或以一金恨,便成百年隙。心为千条计,事未见一获。"这些诗句饱含着作者的血泪,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苦士人的生活状况。
鲍照的其他诗歌如《拟古》、《咏史》等,风格比较刚健,内容也主要写当时的现实,与乐府诗相似。如《拟古》第六首写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田租送函谷,兽藁输上林。河渭冰未开,关陇雪正深。笞击官有罚,呵辱吏见侵"。在当时作品中极其罕见。他有一些与友人赠答的诗,其中也不乏佳作,如《赠故人马子乔》六首的第三首:"松生陇坂上,百尺下无枝。东南望河尾,西北隐崑崖。野风振山籁。朋鸟夜惊离"之句,风格颇似阮籍的《咏怀诗》;第六首"双剑将别离,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遂分形",以双剑比喻自己和马子乔的友谊,写法也颇为别致。《赠傅都曹别》纯用禽鸟来比喻自己和傅"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之情,末尾"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霞里"诸句,感情真挚,显得自然流畅。他还有一些诗,也善用比兴,如《山行见孤桐》中"幸愿见雕,为君堂上琴"之句,是暗喻自己希求知音之意;《见卖玉器者》则托言买者不识玉器的真伪以讽刺统治者不能赏识自己的才能。
鲍照的写景诗也很有特色,主要是描写道路的艰险与旅途的苦辛,如《行京口至竹里》、《发后渚》、《歧阳守风》、《发长松遇雪》等。这些诗所描写的大抵是秋冬肃杀的景象,通过画面所显示的作者心理大多偏于抑郁,遣词造句也常常显出奇险和生涩的特点。如"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行京口至竹里》),"饮泉冻马骨,冰伤役疲"(《发长松遇雪》)诸句,就是如此。他也有一些写景诗比较注意色泽和辞藻,与谢灵运的诗风相近,如《望孤石》中的"朱华抱白雪,阳条熙朔风"等句。还有一些写旅途苦辛的诗则比较注意对仗的工整,下开齐梁诗的先河。例如著名的《上浔阳还都道中作》一诗,半数以上是对偶句,对后来沈约的《早发定山》等诗有较深的影响;《玩月城西门廨中》一诗的"归华先委露,别叶早辞风"等句。也和后来谢朓的诗风相近。这些诗的长处是通篇流畅而且富于文采,缺点在于有时过于追求形似,反而陷于呆拙。鲍照还有一部分写景诗是陪同达官贵人们游览时所作,写得比较平板。这恐怕和鲍照生平坎坷,较少闲情逸致有关。
鲍照的辞赋以《芜城赋》最为传诵。它历来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赋的内容是借广陵在汉代的繁荣和当时的荒凉来抒发怀古之情。赋中描写广陵城的残破景象,颇多夸张之辞。有时只用简短的几个字,就使人有身历其境之感,如:"饥鹰厉吻,寒鸱吓雏";"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诸句,确实有动人心魄的效果。据不少学者说这篇赋是他在大明三、四年间经过广陵,目覩此地在竟陵王刘诞之乱中,遭到沈庆之的残酷破坏后所作。这篇赋写到了盛衰无常,指出统治者所幻想的"万祀而一君"必然要化为泡影。因此,《芜城赋》不但在艺术技巧方面算得上是一篇杰作,就其思想内容而言,在六朝抒情小赋中,也是很突出的。鲍照其他辞赋都不如《芜城赋》那样著名,但它们在艺术上也颇有特色,如《舞鹤赋》、《野鹅赋》等,都能巧妙地使用比兴手法。《舞鹤赋》中尤多名句,如:"烟交雾凝,若无毛质"等句,实为传神之笔。
鲍照的文基本上属于骈文的范畴,但由于当时周颙的《四声切韵》尚未问世;沈约所提倡的"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宋书·谢灵运传论》)的理论亦未出现,所以在声律方面还不象后来的骈文那样严格。过去的文人比较重视鲍照的《河清颂》。沈约《宋书》对鲍照的生平记述极为简略,而把此文全部载入。后来明人张溥等也把它作为鲍文的代表作。其实这篇歌功颂德的文章不过是文字写得典雅瑰丽而已。鲍照真正有价值的文章,当首推《登大雷岸与妹书》。这是一篇写景之作,在手法上吸取了汉赋的铺陈和夸张的手法,而又把作者的感情熔铸于写景之中,字句基本整齐,文中时时夹入一些抒情和议论的散句,显得文气跌宕,而辞藻绚丽,兼有骈散两种文体的长处。其中写长江、写庐山的许多片段,都极尽描绘之能事,所以有些评论家认为其妙处甚至连李思训等名家的画图也难企及。
除了《登大雷岸与妹书》以外,鲍照还有两篇文章颇可称道,这就是《石帆铭》和《瓜步山楬文》。前者是一篇写景文字,但笔力雄浑朴茂,和当时流行的文风不大一样。后者实际上是一篇杂文,说瓜步山不过是江中一座小山,因地势关系,居然成了登高眺远的处所,因此作者说:"故才之多少,不如势之多少远矣!"这些话实际上是对凭借家世窃居要职的高门权贵的嘲讽。
鲍照还写过不少骈体的应用文,文学价值不高。
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扆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为最流行。
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这18首诗,不是同时所作,所咏的内容亦非一事,但在艺术风格上比较一致,具有"文甚遒丽"(《宋书·鲍照传》)的特点,即感情强烈,很有气势,辞藻华美,在锻炼字句上很见功夫。其中如第4首("泻水置平地")和第6首("对案不能食"),抒发了寒门出身的正直之士在仕途中备遭压抑的痛苦。第4首比较偏于哀怨,"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沈德潜《古诗源》)。第6首则较激愤,一开始就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最后归结为"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几乎近于控诉。这两首诗都是作者在仕途中经历了许多挫折以后的心声,感染力很强。另外有一些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写得也很细致动人。如第12首("今年阳初花满林")写思妇想念游子:"朝悲惨惨遂成滴,暮思最伤心,膏沐芳餘久不御,蓬首乱鬓不设簪"。第13首("春禽喈喈旦暮鸣")写征夫想念妻子:"我初辞家从军侨,榮志溢气干云霄。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都能抓住最富特征的现象,刻画他们的心理。第2首("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第 9首("剉檗染黄丝")都是描写弃妇的诗。也很凄婉动人。此外,《拟行路难》中还有几首写人生无常和提倡及时行乐的诗,情绪比较消极,这恐怕是由作者的坎坷经历所造成的。
除了《拟行路难》外,《梅花落》也是鲍照乐府诗的一首名作。这首诗在《乐府诗集》中属"汉横吹曲",其内容是咏梅"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然而不免"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显然是用比兴手法借物喻人,曲折地流露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不满。
《拟行路难》和《梅花落》都是杂言诗,在五言、七言句中,有时还夹杂着九言句。在南朝以前,虽然汉魏乐府民歌中有一些杂言诗,傅玄等文人也写过一些,但都不象鲍照的这些诗显得那么光气煜耀、活泼自然。而鲍照以后一些齐梁文人拟作的这种诗,笔力又远不如鲍照雄健。直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等人,才运用杂言诗体写出了传诵名作。
鲍照的五言体乐府诗也有许多名作。这些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敢于反映当时的现实,不象同时一些诗人一味流连山水或追求典雅、庄重,以适应上层统治者的口味。在这些诗中《代东武吟》、《代苦热行》和《代出自蓟北门行》写的都是出征军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前两首是写他们在战争中历尽艰辛,而最终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顾惜,流露了对朝廷刻薄寡恩的不满。如《代东武吟》写一个下级军官多年随军转战,"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昔如韝上鹰,今似槛中猿。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代苦热行》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征战之苦和南方地理环境的险恶。篇末归结为:"戈船荣既薄,伏波赏亦微。爵轻君尚惜,士重安可希",怨愤之情颇为强烈。《代出自蓟北门行》,着重写的是报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全诗以"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作结,情调激昂,和曹植的某些诗相近。在南朝诗中,这种近似于建安诗人"梗概多气"的作品,是极少见的。但鲍照的这首诗不仅继承了建安诗人的传统,在艺术上也颇有独创,艺术构思和锻炼字句都以奇险取胜。例如诗中"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等句写苦寒景象,就颇见特色。对于这种诗句,从前的批评家虽有微词,但后来不少诗人都深受其影响。
鲍照的乐府诗,还对当时不少现实问题作了较深刻的揭露。如《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筑山拟蓬壶,穿池类溟渤"诸句,显系针对宋文帝刘义隆大修玄武湖和景阳山而发。诗中"绣甍结飞霞,璇题纳行月"二句,被明胡应麟《诗薮》称为六朝诗人的名句。《代白头吟》一变《白头吟》原意,把写弃妇哀怨之情的诗,改为批判仕途黑暗之作。诗中"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诸句,对统治者颇有讥刺;"食苗实硕鼠,玷白信苍蝇",则是对腐朽官僚的公开斥责。《代贫贱苦愁行》的风格最为质朴,诗中写穷人的苦况:"贫年忘日时,黯颜就人惜。俄顷不相酬,恧怩面已赤。或以一金恨,便成百年隙。心为千条计,事未见一获。"这些诗句饱含着作者的血泪,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苦士人的生活状况。
鲍照的其他诗歌如《拟古》、《咏史》等,风格比较刚健,内容也主要写当时的现实,与乐府诗相似。如《拟古》第六首写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田租送函谷,兽藁输上林。河渭冰未开,关陇雪正深。笞击官有罚,呵辱吏见侵"。在当时作品中极其罕见。他有一些与友人赠答的诗,其中也不乏佳作,如《赠故人马子乔》六首的第三首:"松生陇坂上,百尺下无枝。东南望河尾,西北隐崑崖。野风振山籁。朋鸟夜惊离"之句,风格颇似阮籍的《咏怀诗》;第六首"双剑将别离,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遂分形",以双剑比喻自己和马子乔的友谊,写法也颇为别致。《赠傅都曹别》纯用禽鸟来比喻自己和傅"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之情,末尾"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霞里"诸句,感情真挚,显得自然流畅。他还有一些诗,也善用比兴,如《山行见孤桐》中"幸愿见雕,为君堂上琴"之句,是暗喻自己希求知音之意;《见卖玉器者》则托言买者不识玉器的真伪以讽刺统治者不能赏识自己的才能。
鲍照的写景诗也很有特色,主要是描写道路的艰险与旅途的苦辛,如《行京口至竹里》、《发后渚》、《歧阳守风》、《发长松遇雪》等。这些诗所描写的大抵是秋冬肃杀的景象,通过画面所显示的作者心理大多偏于抑郁,遣词造句也常常显出奇险和生涩的特点。如"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行京口至竹里》),"饮泉冻马骨,冰伤役疲"(《发长松遇雪》)诸句,就是如此。他也有一些写景诗比较注意色泽和辞藻,与谢灵运的诗风相近,如《望孤石》中的"朱华抱白雪,阳条熙朔风"等句。还有一些写旅途苦辛的诗则比较注意对仗的工整,下开齐梁诗的先河。例如著名的《上浔阳还都道中作》一诗,半数以上是对偶句,对后来沈约的《早发定山》等诗有较深的影响;《玩月城西门廨中》一诗的"归华先委露,别叶早辞风"等句。也和后来谢朓的诗风相近。这些诗的长处是通篇流畅而且富于文采,缺点在于有时过于追求形似,反而陷于呆拙。鲍照还有一部分写景诗是陪同达官贵人们游览时所作,写得比较平板。这恐怕和鲍照生平坎坷,较少闲情逸致有关。
鲍照的辞赋以《芜城赋》最为传诵。它历来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赋的内容是借广陵在汉代的繁荣和当时的荒凉来抒发怀古之情。赋中描写广陵城的残破景象,颇多夸张之辞。有时只用简短的几个字,就使人有身历其境之感,如:"饥鹰厉吻,寒鸱吓雏";"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诸句,确实有动人心魄的效果。据不少学者说这篇赋是他在大明三、四年间经过广陵,目覩此地在竟陵王刘诞之乱中,遭到沈庆之的残酷破坏后所作。这篇赋写到了盛衰无常,指出统治者所幻想的"万祀而一君"必然要化为泡影。因此,《芜城赋》不但在艺术技巧方面算得上是一篇杰作,就其思想内容而言,在六朝抒情小赋中,也是很突出的。鲍照其他辞赋都不如《芜城赋》那样著名,但它们在艺术上也颇有特色,如《舞鹤赋》、《野鹅赋》等,都能巧妙地使用比兴手法。《舞鹤赋》中尤多名句,如:"烟交雾凝,若无毛质"等句,实为传神之笔。
鲍照的文基本上属于骈文的范畴,但由于当时周颙的《四声切韵》尚未问世;沈约所提倡的"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宋书·谢灵运传论》)的理论亦未出现,所以在声律方面还不象后来的骈文那样严格。过去的文人比较重视鲍照的《河清颂》。沈约《宋书》对鲍照的生平记述极为简略,而把此文全部载入。后来明人张溥等也把它作为鲍文的代表作。其实这篇歌功颂德的文章不过是文字写得典雅瑰丽而已。鲍照真正有价值的文章,当首推《登大雷岸与妹书》。这是一篇写景之作,在手法上吸取了汉赋的铺陈和夸张的手法,而又把作者的感情熔铸于写景之中,字句基本整齐,文中时时夹入一些抒情和议论的散句,显得文气跌宕,而辞藻绚丽,兼有骈散两种文体的长处。其中写长江、写庐山的许多片段,都极尽描绘之能事,所以有些评论家认为其妙处甚至连李思训等名家的画图也难企及。
除了《登大雷岸与妹书》以外,鲍照还有两篇文章颇可称道,这就是《石帆铭》和《瓜步山楬文》。前者是一篇写景文字,但笔力雄浑朴茂,和当时流行的文风不大一样。后者实际上是一篇杂文,说瓜步山不过是江中一座小山,因地势关系,居然成了登高眺远的处所,因此作者说:"故才之多少,不如势之多少远矣!"这些话实际上是对凭借家世窃居要职的高门权贵的嘲讽。
鲍照还写过不少骈体的应用文,文学价值不高。
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扆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为最流行。
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