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栽培(dry farming)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能灌溉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包括最大限度地蓄水保墒和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分利用率两个方面。 旱地分布 世界干旱半士旱地区的土地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4.4%,遍及五十余个国家。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总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2.5%,其中干燥指数在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200-250mm以下,没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0.8%。中国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在250-500mm,是中国主要的旱作地带。 节水播种 干旱半干旱地区,播种期间常遇干旱,需采用抗旱播种保苗技术:(1)深播浅覆土播种法。适用于表土干燥而下层湿润的土壤。(2)沟播技术。小麦、谷子、糜黍等条播作物采用沟播,播后镇压,不耙不平沟,可起到抗旱防寒、提高地温和保苗早发的作用。(3)造墒播种。在土壤干旱不能保证出苗时,可采用开穴给水及钻孔给水的节水播种法。 综合技术 (1)砂田种植法及铺沙种植法。(2)草肥覆盖免耕法。在风蚀、水蚀、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地区,扩种牧草,在农田休冻期间,割草覆盖农田或粮草带状间作。草肥覆盖结合农田免耕,既可防止休冻期土壤水分蒸发,又能起到蓄水增肥,保土保肥的作用。(3)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这种方法是在传统的沟壕种、穴坑种的基础上改良形成的,具有深耕活土,防止冲刷,集中施肥,蓄水保墒,改良表土的良好作用。(4)轮耕休闲法。此法特点是使土壤休闲1-3年或更长时间。休闲期间仍事耕作保墒,不使长草消耗水分。使1-2年以上的雨水积存于土中,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供一熟作物之用。适用于土壤严重贫瘠、人均土地面积较多、雨水较少的地区。 抗旱作物和品种 谷子、糜黍等小粒谷类作物生态类型多样,抗旱性强,适应性广,是旱薄地区的保产作物。旱地小麦播种是在雨季之后,光照充足的秋季。在拔节期的干旱到来以前,能形成2m多深的强大根系,可吸收利用土壤深层水分。高粱在水分不多时暂停生长,持续耐旱,减少蒸发,一旦供水又可恢复正常生长。燕麦和裸大麦也是较耐旱的作物。 |